山西多地雨量超同期6倍,5万人转移半干
山西洪水泛滥,冲垮桥梁,铁路悬空。地上河乌马河决堤,附近村庄1万多人连夜转移。汾河运城河段出现40年洪峰,新绛段堤坝被冲垮。
煤矿、矿场、工程、工厂、景区大面积关停,多处道路已经分不清是河,还是路,全省共转移5万多人。
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出现洪水?这次山西暴雨究竟有多大?
山西的雨有多大?
根据山西省降雨量监测站数据,10月2日-5日仅3天,山西省中部地区降雨量全部破纪录(有记录以来当地10月记录),其中大宁的降雨量更是达到了原10月极值的两倍,毫米。
山西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半干旱性气候,往年10月的阴寒秋雨最多也不过40毫米。这3天中部地区的降水量全部超过了毫米,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量已经达到了往年10月总降雨量的5-7倍。
例如:太原3天的降雨量为.3毫米,往年10月总降雨量24.78毫米,约6.7倍。清徐县为.2毫米,往年10月总降雨量24.48毫米,约6.5倍。据中央气象局数据显示,10月中旬山西依然有雨,这意味10月份单月降雨量纪录随后会不断创新高。
不过,灾害发生并非完全因为10月的大雨。其实山西9月份的降雨量就已经破了往年9月纪录。黄土高原本身土质疏松,固水、蓄水能力差,雨水饱和后,很容易引发滑坡与山洪。10月大雨就像醉汉手里还握着一瓶烈酒。
秋季的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出现暴雨?
往年9-10月,支配我国高温的副热带高压早已南下退回海上,残余的势力与北部来的冷空气交汇后会下起绵绵的秋雨,让全国高温进行软着陆,实现温柔入秋。
今年,直到10月初,副热带高压依旧坚挺,位置偏北偏西,南方以及北部大部分地区受其控制,热得犹如盛夏。灾情出现前,山西晋中气温在30度左右,10月2日夜间开始降雨,短短两日降雨,最高温降至10度不到,骤降幅度高达19度。
很明显,原本的绵绵秋雨改成了暴雨,高温软着陆改成了硬着陆,季节交替成了“瞬间切换”。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画风突变?
暴雨的原材料是“水”,想要“大水从天降”就需要足够多的水汽聚集成云。这次的降温降雨北极南下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碰撞引起的。这股冷空气造成全国多地瞬间骤降20度,一日之内从短袖切换成棉服。
副热带高压是西太平洋最强盛的暖气团。当冷气团主动冲击暖湿气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会插入暖空气下方,导致地面快速降温。暖湿气团被抬升后,水汽会在凝聚成“冷锋云系”,进行降雨。
从卫星云图来看,小长假期间,山西、陕西等地出现了绵延千里的“冷锋云系”。它们在大别山一线似乎受到了阻挡,不再向前。这其实是南部强盛的副热带高压与东南风一起“顶”着冷空气,还有西侧的高原以及南侧山脉地形影响,导致大量冷云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进行堆积,再难寸进。
此外,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会源源不断向内陆输送热带海洋的水汽,山西地处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也“享受”着这份水汽。更关键是西风带高空中有个“高空槽”刚好转到了山西,它是个高空低气压带,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吸水,会将周围高压驱赶过来的水汽都吸过来,水汽会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成云致雨。
由于今年西风带强盛,所以在西风带上自西向东转的“高空槽”出现在山西上空的概率大大增加了。然后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副热带高压与强大的冷空气进行巅峰冷暖对决,然后西风带放出了个抽水机罩在了山西上空“煽风点火”。
全球变暖
山西暴雨并非个例,今年北方降水明显增多,多个省市都突破了历史极值。除了雨量大,北方还有雨期开始早,结束晚以及雨期长的特点,同步的还有高温结束晚。
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源于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强盛,导致冷空气难以南下以及削弱副热带高压。
实际上,西风带的强度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副高的下沉气流,而副高的下沉气流强度又源于热带的辐合上升气流强度。
暖湿气流增多、热带辐合带较往常活跃大部分因素为今年9月末热带海水比往年偏高0.5-1度。由于太阳辐射较为稳定,因此热带海水的温度异常偏高只能是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全球变暖,这才是真正的幕后元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