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派四出褶子戏,同样的行头却演出不一
褶子,作为古代时候的一种便服,在明代时期也被称作为道袍。但是在京剧的传统戏当中,这却是作为便服存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休闲装衬衫等。褶子可以穿在外面,也可以在戏剧表演中作为蟒袍的衬衣。在京剧舞台上,褶子一般是文人雅士所穿的衣服。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在京剧剧目当中,比如《捉放曹》,《击鼓骂曹》,《乌盆记》等这都是褶子戏。但是在马派剧目当中,有这么几出十分有代表性的褶子戏。
首先咱们说的是《黄金台》这出折子戏。京剧的王金台,被两位京剧大师作为本戏演出。李伟是高庆奎所创造的乐毅伐齐,第二位就是马连良全本的火牛阵。在这出戏当中,尤其是田单乔装改扮出关那一点是整场剧目的精华所在。尤其是田单跟衙役对话的那一场可谓是趣味十足,田单拿钱不停的贿赂,衙役不短的编瞎话让他们蒙混过关,这一出褶子戏,尤其是盘关这一点,可以作为一个玩笑戏来看。在这出剧目当中,褶子成为了他们隐藏身份的衣服,马连良在这出盘关当中别出心裁,为田单重新设定一身新的配色,在这样一出折子戏当中既符合当时的身份,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后咱们说的是《桑园会》这出戏。这出戏作为舞台上一出十分的轻松的剧目,剧情跟《武家坡》,《汾河湾》剧情相似,都是丈夫跟自己的媳妇儿开玩笑,拿言语调戏妻子试探自己的妻子对自己是否忠心。所以说演员来说这个度一定要控制好,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把这种开玩笑式的调戏演成了流氓。当初,程派名票高华跟马连良先生合同这出戏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马先生在演出这戏的时候,既有秋胡的那种身份感,又不失玩笑性,对于人物的拿捏十分到位,对于马连良来说,这也是十分适合马连良是是和马连良戏路子的剧目。作为一出大路戏,为什么马连良的商人会能够演得大放光彩?我想跟这几个原因分不开。首先就是咱们前文所说,马连良对于人物的拿捏,然后就是马良对于人物的处理上,他对秋胡的处理,总是以一种口语化的心态所表述,他的调戏不是调戏,在观众看来那就是一种有意图的玩笑试探。最后老马在整体人物的状态上给人呈现出一种十分轻快诙谐的人物状态。所以说这出戏观众看着不累,听着不累,既有趣味性,又有欣赏性,所以说这是老马这是他成功的原因。
其次,咱们说的就是《调寇》。说到京剧的吊扣,就不得不提京剧的三出唱段,那就是老生的叹五更。因为在京剧老生剧目当中,有三个一轮明月唱段,分别是《捉放曹》,《清官册》跟《文昭关》。马连良为了保持,三个唱段的统一整体性,在《清官册》中开头采用了一轮明月照窗棂,这样跟《捉放曹》的一轮明月照窗下,《文昭关》的一轮明月照窗前所能够统一起来。这一出《调寇》也是马派唱工戏的体现。马连良无论是前面的二黄原板,还是后面的一轮明月照窗棂,他唱来都十分潇洒自由,将寇准在馆驿中那一种忧闷的心情,对于皇上的宣召他是百思不得其解展现出来。《清官册》这出戏分为两个重点,前半部分重唱,后半部分重念,所以说这里出去也是十分适合马连良表演的剧目,《清官册》这出褶子戏整体而言就是一个稳字,可以说这一段在剧情上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所有的彩头都是出在演员自身的身上,观众看的是演员,听的是演员自己的处理。
最后,咱们说的就是《三字经》这出戏,这是一出当代舞台上十分罕见的剧目。当今已没有演员来演出这出戏。这是一出京剧舞台上的一出十分有特色的剧目,整场戏没有太多的唱段,卖的就是主人公罗英说书那一段。那一段考验演员的文学功力,考验演员对于剧目的理解。尤其是这一出剧目作为一出玩笑戏,体现罗英戏耍两个没有文化的官员,运用人之初跟人之伦两个兄弟将整本的《三字经》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里面有讲述,有解说,脱胎于《三字经》,但是歪批《三字经》。这其中稍微有一个地方不对劲,导致整个故事不明确。这也是褶子戏当中比较特别的一出。也是马连良的代表剧目。
以上就是对于褶子戏的分享,喜欢的朋友可以找来相应的剧目观看,可见艺术家对于剧目的处理手段十分特别。他们以人物跟剧情出发,主要抒发人物不同的境遇,从而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剧目。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一起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