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陵商曜起义,被夏侯渊徐晃等人平定
在汉末三国时期,除了一些强大的军阀之间的战争以外,还有非常多的起义军。这些起义军有的影响比较大,成了气候,比如黄巾起义、北宫伯玉起义、张举、张纯起义,这些都是持续了超过一年(黄巾起义虽然在同年被消灭,但是它的余党至少坚持到建安前中期),而且对历史走向较大的影响(黄巾起义就不用多说了,北宫伯玉起义促成宋建、韩遂、马腾等凉州军阀,张举、张纯起义让刘虞来到幽州,导致与公孙瓒的矛盾)。还有一些起义并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规模不大,而且基本上迅速都被扑灭。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可能只有寥寥几句,比如太原贼商曜。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商曜起义这件事。
商曜发动起义的时间
商曜发动起义的具体时间,在《三国志》中是存在一点小争议的。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记载是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年)一月到三月之间,而根据同书《徐晃传》中的记载,是发生在建安十五年(公元年)。考虑到从一月到三月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小编比较倾向于《徐晃传》中的说法。至于《武帝纪》中这种记载,可能是因为史家简略的书写习惯而导致的。
不管怎么说,商曜发动起义的时间总归是在建安十五年到建安十六年左右。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商曜起义的历史背景。商曜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只能说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作为其他人的背景板,关于他的信息非常少,几乎只有名字和起义的事件。所以关于他起义的动机,只有进行猜测,而没有明确的史料。小编认为商曜冒着生命风险进行起义,应当有某种特殊的原因。那么就要看建安十五年到十六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很遗憾的是,建安十五年曹操集团中十分太平,大事件多集中于处于南方的孙刘联军,比如周瑜病死,刘备借取南郡以图西川,孙权派步骘争夺交州等事情。反而曹操集团没有什么大动作,《武帝纪》中建安十五年的记载大部分是曹操发布《求贤令》,裴松之作注的时候又补充了《让县自明本志令》。不过还有一件较大的事情,就是修建铜雀台。根据《水经注》的记载,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馀间,曹植作《铜雀台赋》的时候,也使用了很多形容其高大宏伟的辞藻。可见铜雀台的规模,以及建筑它所消耗的人力物力。
商曜起兵的地点是在并州太原郡大陵县,距离曹操的老家,也是铜雀台所在的邺城直线距离大概五百里。说近不近说远也不太远。曹操修筑铜雀台的时候,是否征募周边的民夫,加重大陵百姓的徭役,从而导致商曜起义呢?这一点小编不能确定,但是小编认为在建安十五年商曜在北方的并州起义,而当时北方并无巨大规模的战事发生,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与铜雀台。
平定商曜起义的过程
平定商曜起义的过程,实在是有些乏善可陈,毕竟史料记载太匮乏了。从人口上来说,在东汉永和五年(即公元年)时的人口调查中,太原郡有十六个县城,总共人口才二十万人,是比较贫瘠的一个郡,加上东汉末年在并州肆虐的白波军、南匈奴,想来大陵的人口不会太多,跟随商曜起义的人就更少了。再看大陵的地理环境,大陵处于吕梁山脉之间,比较靠近汾河平原,具备一定的地利。从整体的过程来看,商曜的力量不强,其起义的纲领也不像黄巾起义、北宫伯玉起义或者张举、张纯起义那样具备攻击性,甚至要取东汉朝廷而代之,而是依托山脉修建屯壁以自守,脱离曹操所掌控的东汉朝廷的控制以观时变。有点类似黑山军这种山贼的性质。
按《徐晃传》的说法,商曜起兵的时间和曹操讨伐商曜的时间都在建安十五年,如果小编的商曜起义与修筑铜雀台有关的猜测正确的话,是在建安十五年冬季,也符合逻辑。曹操任命夏侯渊为征西护军,作为主将都督横野将军徐晃进攻商曜。商曜名不见经传,没有军事才能,加上发动的起义军有限,被夏侯渊、徐晃等人连续击破二十多个屯壁,最后被徐晃斩杀。这个时间如果迎合《武帝纪》中的说法,是在建安十六年一月到三月之间。
事后夏侯渊、徐晃等人进行了屠城。按照曹操集团中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商曜等人应该是进行了一些抵抗,直到被曹操军队合围。但是这种军令主要是针对降卒和敌军将领,《夏侯渊传》中对战后的记载却是屠城。这种极端的方式可能是因为大陵人几乎全部反叛曹操,也可能是夏侯渊等人扩大了打击面。
小结
总而言之,商曜作为一个规模、实力、影响都不太大的山贼性质的起义军,他的记载匮乏无可厚非。只不过商曜起义所处的时间,以及夏侯渊屠城的举动,还让他有一些话题可言。商曜起义与铜雀台的关系小编就不赘述,而后曹操集团更是有一件影响比修筑铜雀台更大的举动,就是向关中进军,以消灭张鲁、取径到汉中的名义逼反关西韩遂、马超各军阀。这件事正是发生在斩商曜、屠大陵之后。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如果曹操不顾商曜起义军,贸然越过潼关进入关中与关西军阀联军进行决战,这个时候商曜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南下切断曹操的退路,将会给曹操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曹操先要平定商曜起义军,甚至进行屠城彻底消灭他们的力量,再开展对关中的军事行动。如果这么说的话,商曜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稍微拖慢了曹操西进扩张的进程,不过影响也是微乎其微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水经注》、《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