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利因素看山西是如何割据称霸北方的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537017.html从古至今的战争里,山西是一个很容易出现割据称霸的情况。从春秋战国的晋,建都平城(大同)的北魏,隋末太原起兵的李唐,五代十国的后唐,后晋,后汉,宋初的北汉,近代的阎锡山,都是形成了割据山西的态势。山西为什么总是可以退则割据一方,进则争霸天下呢。山西的外部环境天然形成了山河四塞的形势。山西西面与陕西交界的地方是南北走向的黄河和吕梁山脉,东面是与河北交界的巍峨太行,北面与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面是太行山和中条山以及黄河。内里有着太岳山,恒山,五台山,汾河桑干河等多条山脉和河流。又切割出来各个大小盆地。主要的盆地有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再有其它一些更小的盆地。这样就组成了山西外在山河之险表里山河的地理形态。山西地形图在西面,黄河从河套地区的西向东的流向转而向南。山西和陕西天然以黄河为界,这一段边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晋陕大峡谷,北起内蒙南至河津禹门地区,黄河在这一带是被两边高山夹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是没办法大规模的运输物资以及军队的。后面这一段就比较好走了,从河津到蒲津渡口这一段黄河两岸地势就比较平坦。西面陕西是关中平原,东面山西是晋南地区的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山西陕西之间的黄河两岸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势力关中属于秦国,山西西南部是属于晋国地区。战国初期因率先变法实力强大的魏国西渡黄河攻入关中地区,占领了黄河以西的部分秦的领土,并且建立了西河郡。魏国以西河郡为基地可以肆意攻打秦国,秦国那时候还没有取得汉中巴蜀,手上的地盘主要是关中地区。而魏国西进关中,秦国的函谷关潼关之险也是相当于置于魏国眼皮底下,无险可守,初期秦国也在魏国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甚至是迁都,秦国有亡国的危险。魏国后来主要经略方向放在东线中原地区争霸,主力军队在中原地区,西线采取守势。而秦国在历经了几代人,变法强国,一心只想先把魏国势力赶回黄河对岸的晋西南地区。相反魏国在中原四处树敌,更是在马陵之战损失10万主力,名将庞涓也是身死。于是逐渐攻守易势,魏国无力西进,秦国全力东出,终于把魏人赶回了河东。并且秦国控制了这一段黄河天险掌握了渡河攻魏的主动权,为自己东进河东进军中原打下了基础。秦末时期,韩信从关中要攻打河东(晋西南)的魏王豹也是从佯装渡蒲津实际从夏阳渡过黄河进而击溃了魏王主力。李唐要进入关中也是从太原到河东再渡过黄河占据了长安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在大同建都,两路大军攻取赫连勃勃的大夏,一路攻打攻统万城,一路从河东渡河攻入关中。山西西面这一段黄河渡口成了关中势力和山西势力的拉锯战场,渡河主动权握在关中手中则关中地区经略河东再控制山西其它地方或是东出中原地区,而山西势力掌握了战略主动则可以进入关中,以关中为基地攻略汉中巴蜀等地。韩信夏阳渡河灭魏路线东面南面主要是太行山之险。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南河北的分界线,且山西这一面地势高耸,山西控制了太行山之间的关隘对河北河南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南边的三条关键道路是轵关陉,太行陉和白陉。轵关陉是晋西南通向河南河内地区的交通要道,而太行陉,白陉,都是晋东南地区出入河南北部的交通要道。晋南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战国时期的晋东南的上党,河南北部的河内地区,黄河以南的新郑属于韩国,这样太行陉就成了韩国国都与山西东南部领土沟通的要道。而秦国大将白起从轵关陉出兵一举占领了河内地区,控制了太行陉,从而分割了韩国国都新郑和晋东南的上党地区。韩上党投降了赵国,引发了秦国在长平(晋东南的高平市附近)与赵国对峙,秦昭襄王又从太行陉派遣援军,继而打败了赵国。春秋时齐国在晋国内乱之时也是兵分两路进入山西,一路走太行陉,一路走白陉,两路大军出其不意,会师于山西内部大败晋军。太行陉和白陉其实都是易守难攻,齐国能从河南攻入山西,也是占了晋国动乱的便宜。在山西势力来看轵关陉,太行陉,白陉直接可以通向河内地区,往南渡过黄河抵达洛阳郑州开封,往北则是邯郸安阳,往东通向了山东菏泽等地。这些地方要进入山西就需要仰攻险关非常的艰难。山西因为地理上的优势,往往以较少的兵力就可以据险而守,进攻的话俯视中原地区,路线也比较多。山西可以用地利优势,再慢慢的占据河南和河北,经略天下。河内地区通向其它地方的路线山西东面的太行山关隘主要是滏口陉,井陉,飞狐陉和蒲阴陉。太行八陉滏口陉的东面是河北南部的邯郸邺城等地,割据河北的势力,邯郸这一带就是南面的防守中心,进攻桥头堡。这里南下到河南,东至山东,北上就是河北平原,西进山西。战国的赵国国都是邯郸,北齐的国都是邺城,两个政权的地域都是地跨山西河北,因此滏口也是一个交通要道。北魏时期,葛荣纠集义军,盘踞河北,从邺城南下想一举攻下洛阳。北魏方面也是部署各路人马与之决战,其中尔朱荣从滏口陉东出,以七千打败了葛荣的三十万大军,到了高欢控制北魏的政局之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高欢自己则是坐镇晋阳(太原)。一方面从太原控制前线与处在关中的西魏对峙,一方面又可以凭借山西地理优势,遥控东魏朝廷。井陉滏口陉井陉是联通河北中部和山西中部太原最近的一条路。井陉的东面是今天的河北石家庄,这里是河北的中部,河北的南部重镇是邺城邯郸,北部则是背靠燕山俯视河北的北京。出井陉可以与南面的军队一起围攻邯郸,秦国灭赵就是东出井陉再南下围攻邯郸。韩信东出井陉打败赵国,从侧面牵制了项羽的军队。唐朝的时候,安禄山从河北北部起兵往南到洛阳地区,当时的情况,有张巡守住睢阳,叛军不能进入东南富庶地区劫掠物资,哥舒翰只需紧紧守住潼关,而郭子仪和李光弼东出井陉就可以切断当时在攻打潼关的叛军后路。一路向北攻击叛军老巢,一路往南与潼关中原的军队夹击叛军。可惜潼关先被破,安禄山抢先进入关中。安禄山攻洛阳长安井陉和滏口陉都是山西通向河北,不同的是山西地势高耸,河北是平原地带,因此山西把守这两处关隘就可以防止河北进入,东出又可以分别打击河北南部与中部的地区,利于山西不利于河北。太行山再往北的是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现在都划归河北。具体原因不细说,但是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以及长城其它的关隘其实是一体的,都是中原政权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明朝晋北地区依靠长城以及沿途的堡垒,作为了防御的第一线,其中各个堡垒的名字也是很有意思,比如,破胡堡,威胡堡,阻胡堡,拒胡堡,杀胡堡,宁虏堡,威虏堡等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边军将士守卫国家的决心。防御的中心是今天的大同市,也就是明代九边的大同镇。第二道防线是以偏关,雁门关,宁武关,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为主,第二道防线建立的关隘都是在地势非常险要的地方。其中军都陉的居庸关,蒲阴陉的紫荆关,都是河北平原防备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山海关防御东北)。蒲阴陉和飞狐陉北面大同方向可以从飞狐陉到河北的涞源,蒲阴陉是从河北易县到河北涞源,山西灵丘的主要道路,灵丘通过平型关可以到达忻定盆地,也就是绕到了雁门关的后面。西汉文帝时期,就在飞狐口屯兵防止匈奴南侵,北魏河北地区葛荣势力强大,尔朱荣自己从滏口出兵也曾请柔然出兵飞狐口袭取河北北部,从背后夹击河北的葛荣。蒲阴陉在涞源与飞狐陉衔接。蒲阴陉的主要关隘是紫荆关。在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势力对峙的时候紫荆关和居庸关山海关一样其实算是最后一道防线了,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关隘。当年赫赫威名的蒙古铁骑攻击金国的居庸,但是居庸关非常难打,成吉思汗于是分兵从南面的紫荆关入,再北上夹击居庸关。从而打通了内蒙与华北的最近一条线路。明代的土木堡之后,精锐边军尽丧,帝都危机,瓦剌也先从紫荆关,居庸关,古北口等地进军围攻帝都。乱局方显英雄本色,在北京城部分大臣希望南撤,但是于少保于谦力挽狂澜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以二线部队的守住了北京,扭转了战局。如果让瓦剌攻破北京城,估计明朝也没什么机会了。可以说于少保保护了中原的农耕文明免遭游牧民族破坏。反过来山西割据势力守护住了北面就可以获取塞外的良种马匹,也可以学习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法,更可以从这里北上草原主动出击。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军事势力大涨。以后各个朝代,强势时期的两汉隋唐,这里又可以作为前进基地。也先成吉思汗破紫荆关南面包抄北京山西北面是长城,东面有各个关隘,西面有黄河以及晋陕大峡谷为天险,南面是黄河中条山太行山,内部的山脉也把山西分割开来,形成了一种易守难攻的态势。山西本事自己势力足够的话又可以东出河北,南下河南,西进关中,制霸北方。山西处在北方的中间,且易守难攻从少数民族的起家的北魏第一次迁都到了平城(今大同),占据了山西后左右出击,以此为基地东出井陉灭燕,西边两路出兵一路攻打统万,一路度黄河进入关中,北上有击败草原的柔然,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北齐的高欢自己在晋阳(太原)割据,遥控河北邺城局势。李唐从太原起兵渡黄河占领了长安。五代十国的时候,后唐李存勖也是从太原起家灭了后梁,随后的后晋石敬瑭也是自太原起兵且借兵契丹灭了后唐,而石敬瑭自己也是在被随后的后汉自晋阳起兵击败。也是因为山西对河北河南中原有着易守难攻的好处,占据了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就意味着是无险可守的地方。
上一篇文章: 建设黑山峡水库经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向山西河 下一篇文章: 黄河流域及禹门口大禹治水痕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