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底色永续发展美丽山西款款而来

太原晋阳桥美轮美奂颜值爆表。晋阳桥是太原市跨汾河的第19座大桥,位于太原古城大街跨汾河节点,东接综改区,西临晋阳古城。山西日报记者刘通摄山西日报记者郭慧改天换地,薪火相传,绿色右玉书写使命担当;碧水清流,水鸟嬉戏,生态汾河铺就一城锦绣;天朗气清,万物竞秀,美好家园勾勒幸福图景……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美丽山西建设,结出累累硕果。“生态环境是过去十年山西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延峰自豪地表示,“如今,三晋大地蓝天白云成了常态、一泓清水畅流黄河、绿色处处映入眼帘,表里山河生态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右玉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斗志,创造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风沙肆虐、山川贫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仅有残次林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积达76%。为了战胜黄沙,右玉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70余年众志成城,右玉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林木绿化率从当年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7%,万顷林海将绿意洒遍塞北大地。“一把铁锹、一双手、一场‘绿色接力’,21任县委书记,70多年的接力赛,右玉人终于把绿树都钉在了沙梁上,让黄沙洼变成了绿树岗。”走进右玉精神展览馆,讲解员李洁动情地说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山西执“绿”为笔,紧扣“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目标,坚持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年-年,累计完成营造林.76万亩、义务植树4.7亿株;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万亩,山西防沙治沙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完成重点乡村园林绿化个,森林乡村建设个,个行政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认定,城乡生态面貌整体改观。截至年底,全省林地面积.5万亩,森林面积.93万亩,森林覆盖率23.57%,森林蓄积量1.59亿立方米。三晋大地,草木葱茏。在山西境内蜿蜒公里的黄河、全长公里的汾河,宛若两条绢带环绕,在表里山河奔流而过。近年来,山西坚持绿色发展、铁腕治污、补齐短板、文旅融合,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厚植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古老的黄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成为造福三晋人民的幸福河。从年起,山西全面打响汾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坚战,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强化减污与增水并重,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综合施治。如今的汾河,岸绿水清、人水相亲,百业兴旺。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李婕介绍,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占到72.3%,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见证着山西的河流治理之变。走进全长43公里的太原汾河景区,一步一景一陶然,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山西坚定不移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传来好消息:截至今年10月11日,全省PM_2.5平均浓度已降至35微克/立方米,为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此外,山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年的65.7%提高到72.1%,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SO_2平均浓度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改善幅度。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介绍,山西扎实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和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狠抓钢铁焦化行业深度治理、山西中部城市群清洁取暖散煤清零工程、柴油货车污染等大气污染重点领域治理,克服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推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实现新突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三晋大地,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常相伴,优美宜人的城乡环境让百姓生活更加舒适惬意。“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十年,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成就斐然;下一个十年,万三晋儿女定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真抓实干、踔厉笃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谱美丽山西新篇章。《青海日报》(年10月19日第10版:特刊)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