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省会城市太原,哪怕没存在感,依然
山西是我国人口净流出的省份之一,大数据显示运城、大同、长治这几个城市的人,大多去了西安、北京、郑州等距离山西不太远的大城市,尤其是运城人,经常把“对太原没什么认同感”挂在嘴上,毕竟西安离得更近一些。可是话虽这么说,到了买房安家、孩子上学、安享晚年等这些人生的关键节点,大多数山西人还是选择太原,并把在太原买套房作为毕生追求。
太原迎泽公园太原位于山西省正中心,虽然经济方面跟隔壁的西安相比差了一大截,但在气候、地理、生活习惯乃至文化认同等跟个人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山西人还是觉得只有太原才最有安全感。
表里山河中的“天府之国”
表里山河曾是山西专属的地理名词,从地图上看,山西像一个竖着的平行四边形,太原正好在其中心点上。三面环山的太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虽然年降雨量不大,但汾河穿城而过,使太原的气候不至于很干旱。曾经还有晋水的哺育,所以千年前太原地区的农业自给自足,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天府之国”。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太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极其重要,得太原者得山西。从全国范围来看,太原处于农耕、游牧文明的过渡带上,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多次兴替,所以太原自古就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枭雄辈出,被称为“龙城”。
晋阳湖公园“龙城”是怎样炼成的?
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唐尧就是最早“拿下”这块地的人。据《汉书》记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晋阳就是今天的太原。尧部落在太原生活了一段时间,最终南下定都临汾。所以临汾成了“唐”,太原则成了“北唐”。今位于太原晋源区的晋祠,最初名为唐叔虞祠,是为纪念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其母邑姜后而建。
这才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战国时代,固若金汤的晋阳城在汾河西岸拔地而起,其缔造者赵鞅是“赵氏孤儿”赵武之孙,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赵鞅经过深思熟虑选定城址,太原的文明也由此肇始,此后“三家分晋”,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拉开序幕。
共有7位帝王从太原走出去。汉高祖刘邦曾为代王,代国就是今太原及其北部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齐定都邺城,但太原始终保持着“别都”的位置。隋末,李渊、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开创了大唐盛世。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历经数十年动荡后,终于迎来了统一的王朝宋。
晋阳城遗址公园为稳定中原,宋王朝一把大火烧了晋阳城,后在汾河东岸修建起“太原城”。一座历经多年的古城被彻底破坏令人遗憾,但魏晋风骨、北齐骁悍依然在这里传承,此后太原的历史则由另一群山西人书写。
太原兴则山西兴
太原的命运始终与山西紧紧相连。晋阳城被烧毁后,太原人凭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劲儿将太原建为南北商品集散地。不过太原的再兴起还要等到明朝,明代重农抑商,太原府、太古、平遥等地的晋商却抓住政策机遇,走出重山成为“中盐商人”,靠着吃苦耐劳、勤俭守信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到了清代,晋商凭多年积累的雄厚财富,成为我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
太原晋商博物馆不过因历史机遇而富裕的晋商,在后来的朝代更替中迅速没落了。太原历经半个世纪的低迷,在近现代凭借着太原钢铁厂、太原矿山机器厂、西山煤矿等众多大企业,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再度引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潮流。
只是喝着太钢汽水,吃着头脑和羊杂割的太原人无论如何想不到,重工业短时间内能让太原的经济腾飞,长期来看却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且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大,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可是又由于山环水绕,太原的市区面积非常小,发展空间跟隔壁西安完全不能比,经济走下坡路在所难免。
近十年间由于产能过剩,煤价持续下跌,对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不过,对于想定居太原的人来说,他们更关心这里的房价,以及希望天再蓝一些,空气更好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