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古城探微

晋阳古城探微

自唐王朝覆灭之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一段混乱且复杂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曾出现而来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且这些割据政权所使用的国号都不相同。

不过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汉”这个国号被连续使用过。而第一个使用“汉”为国号的国家,则为后汉。除了后汉之外,五代十国时期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名为北汉的割据政权。是的你没猜错,后汉和北汉王朝的开国君主、也就是刘知远和刘崇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弟弟。公元年,原本为后汉武将的郭威突然倒戈,并在黄袍加身之后对后汉王朝发动了猛烈地进攻,最终夺取了政权。讽刺的是,如果后汉没有因灭亡,北汉自然也就无法建立。如果后汉没有灭亡,恐怕刘氏家族早就被历史所抛弃了。

后汉灭亡,在北方建立北汉。公元年,原本受辽国扶持的后唐王朝突然与辽国决裂,并在后者强大的攻势下被灭国。后唐陨落之后,原本为该封建王朝武将的刘知远选择以自己的封地为基础,建立起了后汉王朝。之所以选择“汉”这个字为国号,主要还是因为他姓刘。通过强行和西汉和东汉王朝皇室牵扯上关系的方式,来起到强化自己统治地位和合法性的目的。但是好景不长,后汉王朝的国祚仅仅持续了四年就宣告灭亡了。不过后汉的灭亡和辽国并没有什么关系、即便后者也确实有心想要征服这个刚刚成立且脆弱的封建王朝;而是亡于武将郭威之手。公元年,郭威登上帝位加冕为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周太祖。后汉虽然已经灭亡,可刘氏宗亲却并没有因为遭到郭威的报复而全部丧命,刘崇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够继续延续刘氏家族的辉煌、再加上刘崇本身也有称帝的野心,于是便在公元年自立为帝。和他的兄长一样,他也选择以汉作为国号。虽然后世普遍将这两个割据政权分别冠以后汉和北汉的称呼,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以“汉”为国号其实就是为了表明自己是西汉和东汉两大帝国的继承者。在这里需要额外提到的是,其实不只是刘崇有着这样的“小心思”,在欧洲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新王国的法兰克人也曾经将自己称之为第二罗马。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而几个世纪之后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也曾经将自己称之为第三罗马。无论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三罗马还是北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北汉背靠辽国站稳脚跟。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在唐王朝灭亡之后的、在南方出现的割据政权称之为“十国”。不过北汉是个例外,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建立在北方的割据政权。也正是因为北汉的领土过于靠北并和辽国有接壤,所以想要不和辽国建立外交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北汉决定和辽国联手,这也使得辽国拥有了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的能力。前文已经提到,后汉的灭亡源自于郭威代汉自立并建立起了后周王朝,因此北汉和后周从建立之日起就是不共戴天的宿敌。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两者爆发过不止一次的武装冲突。而辽国作为北汉背后的“大腿”,自然也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不过几年下来,双方谁都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你来我往各有胜负。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后周的综合国力要更强一些。可是要是与北汉和辽国加在一起相比,还是显得有些薄弱。所以后周皇帝一直在整军备战并刺激经济的发展,只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彻底征服北汉。

太原之战后北汉灭亡。正是因为北汉有辽国撑腰,再加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北宋王朝无法同时和北汉以及辽国两个政权相对抗;因此赵匡胤制订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准备将北汉放在计划的最后征服。可不幸的是赵匡胤还没看到这一天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则继承了自己的遗志、于公元年正式对北汉宣战。

身为皇帝,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不应当轻易出战。所谓御驾亲征,一般只会发生在皇帝有百分之百战胜的把握、或胜出的概率十分渺茫的时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赵光义御驾亲征应当属于前者。毕竟在对北汉宣战之前,南方的各割据政权已经先后都并入了北宋王朝的版图之内。

不过此时的北汉早已经不是刚刚建国时期的北汉了,在刘继元的“治理”下,北汉王朝的政治风气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再加上他本人嗜血残暴,导致整个国家在面对宋军进攻时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之中。不过好在他的背后还有辽国,于是便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这个本就不应当寄托太大希望的辽国身上。虽然辽国最后还是派出了救兵,可还是被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宋军所击退,北汉的国都晋阳城也被宋军团团围住。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刘继元终于放弃抵抗开城投降。至此,北宋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北汉王朝也随即宣告灭亡。如果刘崇泉下有知,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是被自己的子孙亲手败亡的,或许会气的诈尸吧。

结束语

和石敬瑭一样,刘崇为了能够当上皇帝且站稳脚跟,也采取了主动向辽国称臣,并与辽国皇帝建立起叔侄关系的手段。虽然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种行为十分无耻且没有骨气,可是在乱世之中坚守这份道德底线的国家和君主都被时代所抛弃了。在那个毫无道德底线、纲常伦理败坏的年月里,只有保住自身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即便北汉能够把辽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倘若其自身不够努力,也终究逃不过灭亡的结局。假如当年能够好好当他的皇帝、只要不因为个人私利而白白消耗国力,至少也不会落得个在短时间内就被北宋王朝吞并的下场。

宋太宗灭掉北汉,为何将晋阳城夷为平地?此地有“王气”!

公元年2月,宋太宗赵光义亲率数十万大军北上,包围了北汉的都城晋阳。经过长期的围困,北汉国主刘继元眼见外援断绝,被迫于5月5日开城投降。没想到宋太宗并没派兵驻守晋阳,而是将这座千年古城夷为平地!赵光义将百姓驱逐出城,然后将晋阳焚毁,之后又用汾水、晋水的河水来灌城!那么,宋太宗为何要这么做呢?

一、帝王之城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宋太宗看来,晋阳城有“王气”,因为这里走出了太多的帝王!公元前年,汉高祖之子、代王刘恒离开了自己的封地代国,向长安城进发,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高欢就以晋阳为基地,控制东魏政权。隋朝末年,晋阳留守李渊在此地起兵,然后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晋阳城更是出现了不少帝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晋阳为基地,与后梁的朱温交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后唐政权。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晋阳起兵,最终在契丹的帮助下,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后晋政权。年,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年,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晋阳建立北汉政权。

二、必争之地

其实,晋阳不仅是有“王气”的帝王之城,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古今必争之地也”。西晋末年,大将刘琨坚守晋阳城近十年,抗击着少数民族的侵犯。南北朝时期的尔朱荣、高欢,将晋阳城作为自己的霸府所在地,来驾驭整个政权。

五代时期,郭威对刘知远说过这么一番话,“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所谓河东指的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而晋阳城是河东节度使的驻地。这里不仅有山川之险,且“风俗尚武,士多战马”,因此非常容易形成地方割据,甚至可以借此问鼎天下。

三、太原新城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特别是“王气”的缘故,宋太宗在占领晋阳后,就将其夷为平地。与此同时,宋太宗在汾河以东修筑新城,也就是现在的太原。为了破坏太原的“王气”,赵光义可以说是挖空心思,他下令将街道改成“丁”字形,因为这样就可以“钉”住龙脉,另外他还把城外的系舟山的山头削平,寓意割去“龙角”。

经过赵光义的一番折腾,千年古城晋阳被毁,太原城拔地而起。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写诗讽刺宋太宗赵光义的行为,“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原来在北宋末年,金军攻打太原,虽然北宋调集大量军队援救,但仍然没有改变失败的命运。最终太原城被金军攻破,随后金军乘胜南下,最终灭掉了北宋政权。

北汉之殇

(晋阳古城探微)

宋太宗赵光义得位不正,很想建立不世之功以立根本。此情此景,与唐太宗弑兄杀弟后极其相似。

南方割据诸国均已拔掉,北汉自然是宋太宗第一个下刀的目标。当然,这块肉非常不好切,北汉虽是弹丸小国,其身后却是强大的契丹。

宋太宗伐北汉,经济上已经不用发愁。赵匡胤时代,设置“封桩库”,储藏了大量金帛。这么一大笔财富,宋太宗一上台就刚好用上了。他把兄皇所置的“封桩库”改为内藏库,表示此举非为“自供嗜好”,而是要储积以待时缺。当然,宋太宗最初看见封桩库内“金帛如山”时,对兄皇“储积太过”很有微词。

“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念,何其过也!”慨叹这么多的财帛“何能用尽”,显然是刚当家不知柴米贵。只要一打仗,金银粮帛就会水一般哗哗淌出去。

赵光义征北汉之前,颇有疑虑,他问大臣曹彬:“周世宗与本朝太祖皇帝,皆亲征太原而不克,难道是因为其城池太过坚牢而不能接近吗?”

曹彬老将,经验丰富,回答:“周世宗时,大将史超在石岭关一战即败,人情震恐,不得不还军;太祖扎营于甘草地中,军人因水土原因多得腹疾下泄,也只得提军而返。太原城池虽坚完,但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可攻克。”

由此,宋太宗北伐之意遂决。宰相薛居正等人劝谏,不听。宋朝遣潘美、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大将,率各路兵马直趋太原。宋初时一直与契丹有和约,乍闻宋朝伐北汉,契丹君臣还真吓一大跳,忙遣使来问:“你们伐北汉,军出何名?”

太宗血气方刚,拍胸脯言道:“河东(北汉)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此种豪言壮语,宋朝自太宗以后的近三百年间,再也听不到半句!

太平兴国四年(年),宋太宗车驾发自汴京,亲征北汉。

途中,有一“花絮”可表:师次澶州,有一名县级文官于路中献策言事,此人姓宋名捷。“宋捷,宋捷,宋朝大捷!”太宗见此姓名很高兴,认定必克北汉。北汉此时是刘继元在位。宋太祖开国,当时的国主刘钧曾一度生出妄念,想重拾后汉旧河山,与李筠联合,结果是大败而返。

当时,宋太祖曾遣人转告他:“君家(你们刘氏)与周氏(后周)为世仇,互相争杀也合情理。我大宋朝与你并无前嫌,何必因一家一姓之故困一方之人?如果你有志于中原,可以率军下太行山与我一决胜负。”

刘钧学得也乖,派人回复说:“河东(北汉)土地甲兵不足以当中国(中原王朝),我刘钧一家并非叛贼出身,守此区区之地,只是担心(北)汉社稷无人祭祀罢了。”如此低声下气装孙子,让宋太祖不由起了恻隐之心,对来人讲:“替我告诉刘钧,朕放他一条生路。”所以,刘钧在世时,宋朝果然未曾出兵进攻。

刘钧日子很难过,南怕宋兵来打,北畏契丹逼迫,忧愤成疾,没多久就死了,可以说是吓死的,也可以说是急死的,年仅43岁。刘钧本人无子,继位的是他外甥刘继恩。刘继恩本姓薛,年幼时被刘钧收为养子。刘继恩继位仅仅两个月就被人暗杀,其弟刘继元被众人推立。事实上北汉现在的继承人,已经不是真正的沙陀刘氏后人。刘继恩的生父薛钊本是一莽撞军汉,娶北汉“高祖”刘崇之女为妻,一次酒醉,差点把公主一刀剁死。酒醒之后,薛军爷知道自己闯祸,畏罪自刭而死。公主再嫁一个姓何的,生下刘继元,所以这位北汉主原名应叫何继元。那位公主真够命硬,不久何军爷也病死,小继元被刘钧收为养子。辽朝得知宋朝出兵,马上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兵守燕地,以南府宰相耶律沙等人率军入援北汉。宋朝的云州观察使郭进为沙场宿将,早已率军于石岭南(今山西阳曲附近)扼守。辽朝耶律沙率前部人马行至白马岭,隔一条阔涧,正好看见宋军严阵以待。耶律沙想等后军赶至再进攻,但监军的辽朝宗室冀王耶律敌烈等人贪功,认定要趁宋军立足未稳,马上出击。无奈,耶律沙只得下令辽兵进攻。倘若在平原,人如猛虎马如龙的辽军精骑忽然冲锋,肯定占尽大便宜。然山地崎岖,前面又是一条大涧横亘,辽兵丧失了突然发威的冲力,或下马,或边试水深浅边前行。未等这些下半身皆湿的辽军上岸,郭进率宋军迎头猛击,大败辽军。耶律敌烈父子以及耶律沙的儿子均被杀死,耶律沙本人勉强逃得一命。宋军穷追不舍,如果不是辽朝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及时带兵赶到,用劲弩射退宋兵,耶律沙等人也要被宋军割去人头。此战宋军克捷,各路辽军气沮,纷纷退军。刘继元惊惶之下,又派密使把告急乞师信塞进蜡丸插入发髻之中,潜出太原城向辽朝方向狂奔。殊不料半路上,北汉密使被郭进逮个正着,郭进押着密使在太原城下游示。城中夺气。不久,北汉的驸马都尉卢俊从代州遣人向辽朝告急,但辽朝败衄丧师之余,不再发兵救北汉。宋军乘势再攻,连克太原周边重镇及战略要地。五月下旬,宋太宗本人也赶至太原城下,慰劳诸将,指挥攻城。宋太宗本人亲擐甲胄,不避矢石,指挥攻城。宋军见皇帝坐镇,群情激奋,皆冒死先登。刘继元帐下将校有不少人窬城投降,北汉守军渐渐不支。宋太宗亲自草诏劝谕:“越王、吴王献地归朝,或授以大藩,或位列上将,臣僚、子弟皆享官封,(刘)继元但速降,必保始终富贵!”为了防止攻城宋军因伤亡生怒而屠城,宋太宗还指挥军队暂缓攻城。穷窘至极,北汉主刘继元只得亲自于城北投降。赵光义没有食言,释罪不杀,授刘继元检校太师,封彭城公,给赐甚厚。至此,宋朝灭北汉,得十州之地,共有三万五千多户。

刘继元虽是个动辄诛杀臣下全家的暴君,投降后却活得还不错,淳化二年(年)病死,临终把儿子刘三猪托付给宋太宗照顾。当时刘三猪才6岁,宋太宗恻然哀之,赐三猪名为“守节”,授西京作坊副使,家居赐禄,好好养了起来。刘继元乃一暗弱庸识之人,故而在太宗之世得以好死。攻克太原后,赵光义下诏平毁太原坚城,改为“平晋县”,并派兵纵火尽焚太原庐舍,城中老弱趋避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可见,对于太原兵民的抵拒,太宗心中仍有好大一股邪火。平灭北汉,乍看上去乃宋太宗一大成功。其实,福兮祸兮,不能光看一时一地之得失。北汉不过是蕞尔小国,于宋朝而言,大敌乃契丹辽朝。如果宋太宗亲征北伐,首先攻下幽州,平定燕地,北汉必为掌中之物,弓矢不发就可能一举得之。此种战略,宋太祖在世时已经与赵普等文臣达成共识。而宋太宗急于求成,舍本取末,灭北汉得不偿失,已经为日后的伐辽失败埋下一大伏笔。

晋阳古城曾经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兴于赵鞅,毁于赵光义。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

晋阳古城的始建年代不详。晋阳古城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年。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都、唐北京、西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公元年,北汉统治者向北宋太宗投降,晋阳被北宋占领,宋太宗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将晋阳火烧水淹,彻底摧毁。三年后在晋阳以北的唐明镇重建太原城。明朝时,在晋阳城故址西南部建立太原县(今晋源区晋源街道)。

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晋阳城,周六里。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刘琨扩建西城。北齐高洋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简称东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年)毁于战火。

晋阳古城东西长约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8平方公里。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葬。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遗址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的面貌。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资料。

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宋朝灭北汉后,太宗认为晋阳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都在山西发迹,晋阳古城是都城,所以先放火烧城,据说烧了三年,然后掘晋水灌城,晋阳古城彻底被毁,当时死亡的包括晋阳古城里来不及撤退的老弱病残。

五代太后及大臣商议打算立后汉高祖的义子,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武宁节度使刘赟为皇帝。郭威起兵入都,弑君作乱。趁朝廷派他防御契丹的机会,在澶州上演了黄袍加身的闹剧,由部下拥戴他当了皇帝。而刘赟已经到达宋州,就被郭威的部将派人囚禁。郭威入大梁称帝,改国号为周,郭威就是后周的太祖皇帝。不久郭威在宋州将刘赟杀死。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崇接到刘斌被杀的消息。即皇帝位于晋阳。仍用国号汉,也就是历史上的北汉。

一座城池支撑一个国家28年,还挡住了3位皇帝的8次疯狂进攻!

中国历史上,除了汉唐这种大一统王朝、宋辽金这种对峙型的王朝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地方小政权,这种政权出现最多的一共有两个时期,一个是五胡十六国、另一个就是五代十国。

这些割据政权一般情况下都是大一统王朝末期实力虚弱,地方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出现的,根据历史规律,大部分都会被后继的王朝灭掉,当然也有例外,后来成功抵抗了大一统王朝的后续攻击而演化成独立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例,就是越南。

而五代十国的“十国”当中,有这么一个政权,它国小力弱,却是最后一个被灭的,这就是北汉,它一直撑到了公元年才被灭,宋朝建立后还熬了16年。

除此之外,北汉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十国”中,唯一一个位于“五代”以北的政权。因为它不是唐朝的藩镇而演化而来的政权,而是“五代”内讧产生的。

北汉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公元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后周王朝建立,之前的皇室当然不能留,郭威废杀原本将被立为汉帝的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也是高祖弟镇守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又名刘彦崇、刘旻)的嫡长子刘赟。

刘崇本来以为儿子将被拥立为帝而按兵不动,突然知道儿子死了,立刻自己立了门户,继承后汉,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如欧阳修《新五代史·东汉世家》)。

北汉这个政权非常尴尬,你说在南边就算了,还能割据,在北边那面临很沉重的压力,所以为何抗衡后周,北汉只能依附于辽朝,其援后晋不光彩的故事,自称侄皇帝。于是北汉成为了宋辽之间一个很特殊的,类似于缓冲区的存在。

后周以及后继的宋朝当然不能容忍这么颗钉子存在,澶渊之盟前,宋朝连幽云十六州都不承认是辽朝的,于是后周和宋朝连年攻打北汉,北汉国小力弱,为了抗衡强大敌人,北汉压力很大,其兵役繁重,经过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河东十二州在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到北汉灭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

而且北汉政治也不清明,腐败严重,加之要给辽朝进贡,所以北汉百姓是很苦的。

公元年,宋太宗年间,宋军包围北汉,杨业归宋后,北汉国都晋阳古城内军心动摇,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还有就是当时坊间认为晋阳有“龙脉”,将威胁政权稳定),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中国北方著名的都市晋阳古城就是这样被彻底毁灭的。

北汉其实和赵国挺像,处于四战之地,居民彪悍好战!

可是,北汉这么一个小国是怎么扛这么久的呢?这其实和地理有很大的关系,吕梁山脉、太行山脉的崇山峻岭使得北汉有两道天然的防线。

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辽朝,刚刚已经介绍了,北汉是辽朝的“小弟”,宋朝打北汉的时候,辽朝有什么反应呢?

其实北汉一直都受辽朝扶持,辽朝经常在经济上支援北汉(北汉给辽朝的上贡,对于辽朝来说还是微不足道),宋太宗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崔彦进等军围攻晋阳古城。北汉主刘继元闻北宋大兵压境,急遣使赴辽国求援。

辽朝出兵了吗?宋朝打北汉辽朝当然不高兴,辽景宗耶律贤在得知北宋要攻打北汉之后,曾派遣使者前往质询原因,在得到赵光义强硬的回复。

帝曰:“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四年》

北汉灭亡后,宋辽直接接壤。辽帝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率兵援救北汉,和宋朝郭进阻援部队相遇,两军隔大涧对峙。辽军想等援兵到了再战,结果宋军突然发难,大破辽军,而宋军追击的时候又碰到辽国援军,宋军败退。

之后。北汉再次派人向辽求援,但使者被郭进军捉住,并在晋阳古城下杀掉。事实上北汉已经被包围了,这一仗宋朝打得很漂亮,事先准备很充分,挫败了辽军。

北汉完了,下一个目标是“幽云十六州”北汉灭亡后,宋辽陷入全面对峙的局面,辽朝只能全力固守幽蓟。当然,这样让宋朝自大,赵光义认为辽国不堪一击,未等军队得到充分休息就直接出击攻打幽云十六州地区,结果后续不争气,继续北伐的时候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在高梁河之战中被辽军击败,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自唐王朝覆灭之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一段混乱且复杂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曾出现而来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且这些割据政权所使用的国号都不相同。

不过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汉”这个国号被连续使用过。而第一个使用“汉”为国号的国家,则为后汉。除了后汉之外,五代十国时期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名为北汉的割据政权。是的你没猜错,后汉和北汉王朝的开国君主、也就是刘知远和刘崇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弟弟。公元年,原本为后汉武将的郭威突然倒戈,并在黄袍加身之后对后汉王朝发动了猛烈地进攻,最终夺取了政权。讽刺的是,如果后汉没有因灭亡,北汉自然也就无法建立。如果后汉没有灭亡,恐怕刘氏家族早就被历史所抛弃了。

后汉灭亡,在北方建立北汉。公元年,原本受辽国扶持的后唐王朝突然与辽国决裂,并在后者强大的攻势下被灭国。后唐陨落之后,原本为该封建王朝武将的刘知远选择以自己的封地为基础,建立起了后汉王朝。之所以选择“汉”这个字为国号,主要还是因为他姓刘。通过强行和西汉和东汉王朝皇室牵扯上关系的方式,来起到强化自己统治地位和合法性的目的。但是好景不长,后汉王朝的国祚仅仅持续了四年就宣告灭亡了。不过后汉的灭亡和辽国并没有什么关系、即便后者也确实有心想要征服这个刚刚成立且脆弱的封建王朝;而是亡于武将郭威之手。公元年,郭威登上帝位加冕为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周太祖。后汉虽然已经灭亡,可刘氏宗亲却并没有因为遭到郭威的报复而全部丧命,刘崇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够继续延续刘氏家族的辉煌、再加上刘崇本身也有称帝的野心,于是便在公元年自立为帝。和他的兄长一样,他也选择以汉作为国号。虽然后世普遍将这两个割据政权分别冠以后汉和北汉的称呼,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以“汉”为国号其实就是为了表明自己是西汉和东汉两大帝国的继承者。在这里需要额外提到的是,其实不只是刘崇有着这样的“小心思”,在欧洲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新王国的法兰克人也曾经将自己称之为第二罗马。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而几个世纪之后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也曾经将自己称之为第三罗马。无论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三罗马还是北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北汉背靠辽国站稳脚跟。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在唐王朝灭亡之后的、在南方出现的割据政权称之为“十国”。不过北汉是个例外,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建立在北方的割据政权。也正是因为北汉的领土过于靠北并和辽国有接壤,所以想要不和辽国建立外交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北汉决定和辽国联手,这也使得辽国拥有了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的能力。前文已经提到,后汉的灭亡源自于郭威代汉自立并建立起了后周王朝,因此北汉和后周从建立之日起就是不共戴天的宿敌。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两者爆发过不止一次的武装冲突。而辽国作为北汉背后的“大腿”,自然也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不过几年下来,双方谁都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你来我往各有胜负。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后周的综合国力要更强一些。可是要是与北汉和辽国加在一起相比,还是显得有些薄弱。所以后周皇帝一直在整军备战并刺激经济的发展,只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彻底征服北汉。

太原之战后北汉灭亡。正是因为北汉有辽国撑腰,再加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北宋王朝无法同时和北汉以及辽国两个政权相对抗;因此赵匡胤制订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准备将北汉放在计划的最后征服。可不幸的是赵匡胤还没看到这一天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则继承了自己的遗志、于公元年正式对北汉宣战。

身为皇帝,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不应当轻易出战。所谓御驾亲征,一般只会发生在皇帝有百分之百战胜的把握、或胜出的概率十分渺茫的时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赵光义御驾亲征应当属于前者。毕竟在对北汉宣战之前,南方的各割据政权已经先后都并入了北宋王朝的版图之内。

不过此时的北汉早已经不是刚刚建国时期的北汉了,在刘继元的“治理”下,北汉王朝的政治风气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再加上他本人嗜血残暴,导致整个国家在面对宋军进攻时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之中。不过好在他的背后还有辽国,于是便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这个本就不应当寄托太大希望的辽国身上。虽然辽国最后还是派出了救兵,可还是被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宋军所击退,北汉的国都晋阳城也被宋军团团围住。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刘继元终于放弃抵抗开城投降。至此,北宋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北汉王朝也随即宣告灭亡。如果刘崇泉下有知,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是被自己的子孙亲手败亡的,或许会气的诈尸吧。

结束语

和石敬瑭一样,刘崇为了能够当上皇帝且站稳脚跟,也采取了主动向辽国称臣,并与辽国皇帝建立起叔侄关系的手段。虽然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种行为十分无耻且没有骨气,可是在乱世之中坚守这份道德底线的国家和君主都被时代所抛弃了。在那个毫无道德底线、纲常伦理败坏的年月里,只有保住自身才是明智之举。

不过即便北汉能够把辽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倘若其自身不够努力,也终究逃不过灭亡的结局。假如当年能够好好当他的皇帝、只要不因为个人私利而白白消耗国力,至少也不会落得个在短时间内就被北宋王朝吞并的下场。

作者:王恭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