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境下的戏曲水墨演绎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王绍强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在其《艺术中的精神》中谈道:“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往往也是时代情感的源泉。每个文化时期都产生其自身的艺术,不可重复。”
艺术家关良,年生于广东番禺,年逝世,其人生经历了20世纪的各种重大变革,是一个颇具典型性的个案。如果将关良及其相关的作品构成的创作线索放入时代的洪流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时代如何在个体创造的图像中产生映照。这就是广东美术馆本次展览的出发点。
洋画家与国画家
关良的双重身份
年,留法归国艺术家林风眠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中写道:“中国现代艺术,因构成之方法不发达,结果不能自由表现其情绪上之希求;因此当极力输入西方之所长,而期形式上之发达,调和吾人内部情绪上的需求,而实现中国艺术之复兴。”民族绘画如何复兴?如何看待西方多元艺术形式?这是摆在当时中国艺术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良正身处于这种中西交融的变革潮流中。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良东渡日本,随日本写实主义画家藤岛武二、中村不折学习西画。在日本期间,他开始对彼时艺界前沿的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等兴趣浓厚,“(现代)画家们苦于十八九世纪一种外表传统,而追求超脱,甚至找寻一种更活泼,更具有表现自我的自由形式的创造”(关良《现代绘画之真实性》。回国后的几十年间,他辗转于上海美专、广州市立美专等艺术院校担任西洋画教学工作。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一个西洋绘画的实践者,也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传播最早的播撒者之一。
另一方面,出生于中国的关良,与传统皮黄戏曲渊源颇深。童年在广州乐善戏院变成“小戏迷”,留日回国后学唱老生,与京剧名家盖叫天、梅兰芳谈戏论艺……关良将唱戏、画戏融于一身,所画人物均从其舞台经验得来,最终成为一位“戏味儿最正”的中国画家。
但必须说明,关良洋画家与国画家的双重身份并不矛盾,反而恰恰因为关良研习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经历,让他玩弄起笔墨来,不拘泥于章法,格外自由,融西学而内化,在戏曲水墨画中探索出一条简拙至美的道路。
从皮黄到水墨
戏曲何以“入画”?
年11月,关良在上海《申报》的艺术界栏目发表两幅戏曲人物画小品《罗筱宝之汾河湾》和《罗筱宝之四郎探母》,这是目前考证的最早的关良戏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大众文化的京剧被人认为“难登大雅之堂”,鲜有画家会选择以戏入画。同时,京剧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具有歌舞姿态、变化极快的特点,从绘画创作的角度来看也有诸多困难。但关良带着“对京剧艺术的爱好”和“戏曲界和文艺界友人的鼓励”(关良《京剧水墨画》),毕生走在水墨戏曲画的探索之路上。
画戏首先要懂戏。不仅要熟知戏曲的服装、脸谱,更要弄清戏目的剧情、人物关系和各自性格特征,抓住人的精神气质,这是艺术表达的必要前提。正如图像理论家W.J.T.米歇尔所说,画画一方面是勾勒或刻写线条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拉、拖、诱惑的行为。关良的水墨戏曲画所做到的,不仅是从戏院皮黄到纸上水墨的形式转换,更是一种由图像所带来的“移情”——只有画出的人物和观者息息相通,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关良的水墨戏曲画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他的戏画笔墨天真淡雅,倪贻德曾评价其“看上去幼稚而实际上有蕴含着无穷趣味的表现”;进入五六十年代,关良的笔墨日渐成熟,落笔沉稳而线条拙味更浓;七八十年代,进入晚年,关良的拙趣风格已经达到顶峰,用笔老辣、颇具金石韵味,已形成了一种信笔游戏、游刃有余的鲜明个人风格。
观关良戏画,最重要的是品味其中的人物动势和眼神。关良在水墨戏曲画创作中,经常抓住戏目中人物打斗或是跳跃在空中的时刻施以笔墨,这种对场景的选择和对画面人物的位置经营,以一种动态的进击之势,给人一种美学上的震动。在人物动势之下,又有两点“眸子”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关良画中人物的眼神,看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却是“精心之极”的一笔。关良时常将未点睛的画稿高悬墙上,朝夕相对,斟酌再三,一旦成熟,落笔一挥而就。正印证了东晋画家顾恺之所言:“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馆藏活化
关良风格史的完整梳理与呈现
艺术史家迟轲先生曾评价:关良艺术的稚拙之美所以亲切宜人,在于他虽运尽匠心,却毫无剑拔弩张,卖弄才华之意,在于大巧若拙、熟后转生,在于“百炼钢化绕指柔”。
关良是出生于广东的艺术家,早在年广东美术馆“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研究者和理论家们评选出“广东近现代美术二十一大家”,关良就位列其中。而关良的作品在广东还未曾有过全面的梳理和呈现。在这个问题上广东美术馆责无旁贷。于是广东美术馆在馆藏关良作品的基础上,与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美术馆等机构及藏家进行交流合作,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以余件作品,呈现出“游艺东西:关良的风格史研究”。
本次展览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览项目,可以说既是以艺术家关良为核心的一次个案研究,同时也是广东美术馆“藏品活化”的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力图将关良还原到20世纪各个时期的历史语境中,经过详实的考证,以文献配合作品,以“个人”与“时代”的双线索叙事角度,兼顾关良中西并重的特殊性,呈现出在时代背景下丰富立体的关良形象。
近现代美术研究是广东美术馆的学术方向之一,发掘广东近现代美术个案也是我们一贯的工作思路。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公立美术馆的责任与担当考虑,广东美术馆一直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公众,呈现广东美术名家的不同面貌,在提升学术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作者系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