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荐文旅专题中国京剧第一世家的七代
//中国京剧第一世家//
谭派老生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是京剧史上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谭派由谭鑫培创立,历经七代传承,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
01谭派七代相传
谭家从事梨园行的第一代是谭志道(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是从湖北来到北京的汉调艺人,唱腔中还带有汉调、徽调的乡土音。到谭鑫培这一代,用湖广音和北京音结合,形成了后来的京剧。
谭鑫培对老生唱腔进行改革,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当的唱法,创造了细腻婉转的新腔。同时,他从刻画人物性格出发,对百余出剧目进行了精心整合,为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年,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而这部戏也成了从谭鑫培起的谭门六代演出最多的戏。
谭鑫培去世后,谭门第三代谭小培承上启下,苦心经营。第四代是谭元寿的父亲,“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他是余叔岩的弟子,以谭派嗓音唱余腔而自然有谭氏神韵。年出生的谭元寿是谭派第五代传人。如今,谭元寿的长子谭孝曾、长孙谭正岩,都接过了这家传衣钵。
02当代掌门谭元寿
谭元寿自幼跟随他的舅舅、谭派须生宋继亭学戏,5岁登台,先后和祖父、父亲同台演出汾河湾中的娃娃生薛丁山。10岁入富连成科班,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能戏极多。
上世纪90年代,在“京剧音配像”工作中,谭元寿共为他的曾祖父谭鑫培、祖父谭小培、师爷余叔岩、父亲谭富英、师父李少春的演出录音以及旧式唱片等配像近百部。其中,《问樵闹府》这部作品有着特别的意义。
年,68岁的谭元寿为父亲谭富英的演出录音《问樵闹府》配像,在表演一个高难度的“翻吊毛”动作时,他没有使用已经准备好的替身演员,而是按照自己年轻时的演法,左脚一蹬整个身体腾空而起,接着一个前空翻,把一个又高又帅的单腿吊毛再现于舞台上。
对这出戏如此重视,不仅因为这是父亲谭富英手把手教的本事,也和这出戏的历史渊源有关——京剧始于汉调京化,《问樵闹府》在汉调中就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广为流传。道光二十五年就有余三胜在京城演出的记录。所以这出戏可谓是最古老的京剧活化石之一,从余三胜亲传到谭鑫培,由谭鑫培亲传到余叔岩,从余叔岩亲传到谭富英,从谭富英再亲传到谭元寿,真正是口传心授,脉脉相传。
近些年来,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已经是谭门第六代谭孝曾和第七代谭正岩了,谭元寿先生把更多的心血用在了京剧的传承上。
03博采众长的传承
在谭元寿身上,有他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的亲传,还有李少春、茹富兰、高盛麟等许多高人的真经。作为谭派传承人,他也深感身上担子的重量。为此,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徒,90年代应邀到北京市戏曲学校教学,同时还收各地酷爱京剧谭派艺术的名票为徒。年6月,谭元寿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年,他获颁“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传承在梨园行被称为“替祖师爷传道”。在谭家,代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几代谭家传人,都在专业学校中经过了系统训练。提起自己的儿孙,谭元寿也颇有感慨:“谭孝曾和谭正岩,他们爷儿俩,继承谈何容易啊!也许我要求太高了,我对他们不客气,越是我的亲属,越要比其他人严格一些。”
谭派掌门谭元寿及儿子谭孝曾、孙子谭正岩
除了继承祖先留下的艺术财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更是谭派艺术永葆魅力的法宝。谭富英先生曾经很认真地和谭元寿说:“谁好就学谁,这就是谭派。你曾祖父常说‘江河不择细流,泰山不弃细壤’。我们不能只靠家学,闭关自守是学不出来的。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多学、多看、多演,自由发展,大胆闯练。”
京剧《定军山》中的黄忠一角是谭派象征。根据剧情,黄忠的14次上下场有不同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仔细而精巧。谭元寿没有因为这出戏是谭家本派的戏就故步自封,仍然坚持博采众长。他在每个细节上下足功夫,经过多年舞台实践和反复琢磨,终于把这出《定军山》唱成了自己的拿手戏。同样也是这种不断钻研的精神,让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谭家人身上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联合制作
艺荐
达利自画像竟是这样?近百幅作品展出,内藏福利
艺荐
纸折的周杰伦,你见过么?
陈奕迅清晨六点开唱,想说的话都放在这些歌里了
93岁时你会做什么?来看看蓝天野的朋友圈
IP时代他们靠实力说话,可演技派的春天却不知何时到来?
本期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贾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