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一代戏曲理论大家是如何成就了梅兰芳

刘军连简介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电影《梅兰芳》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写实电影,但其中邱如白却是一个虚构人物,而实际上邱如白也是有人物原型的,他就是一代戏曲理论大家齐如山,而且他是影响梅兰芳京剧艺术人生的贵人,甚至可以说是他成就了梅兰芳的京剧辉煌,不知电影《梅兰芳》为何以虚构之名来塑造齐如山,而且有矮化之嫌,是因为齐如山当年远遁台湾之故?还是担心影响梅兰芳的艺术形象?

齐如山

齐如山(——)名宗康,字如山,河北高阳人,年出生于河北高阳一个书香门第之家,高阳齐氏家族历十代近三百年文脉延承而人才辈出,其父亲齐禊亭是光绪二十年进士,也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的学生,曾为“易州书院”山长,乃京城一代名儒,育有齐竺山、齐如山和齐寿山三兄弟,“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也是其学生。

高阳齐氏“百舍斋”藏书甚丰,齐如山受家学渊源的影响,自幼也是饱读诗书,先后在村塾和家塾接受传统教育启蒙,由于其博闻强记,经史子集烂熟于胸,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齐禊亭中进士的年,由李石曾父亲李鸿藻介绍入“京师同文馆”学习法文和德文,同文馆乃是清朝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创办于年,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为清政府培养外文译员,齐如山在此学习了几年。

同文馆课堂上

齐如山于年赴法国经商并游学,热爱戏剧的他特别留意考察了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戏剧艺术,年底因父亲病故而回国奔丧,年初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并在北京成立了留法预备学校,就是由李石曾、齐如山等人主持,李石曾于年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时,齐如山也是发起人之一,并曾亲自带领一批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齐如山原本计划在法国安心学习一段时间,但因家事很快又回到了北京,继续在京城主持留法预备学校,并为其兄齐竺山和李石曾在巴黎开办的豆腐公司招募工人,同时醉心于戏曲理论的研究,对当时流行的京剧曲目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齐如山(右二)与友人合影

年冬,齐如山在观看了梅兰芳的《汾河湾》之后,发现剧中还存在许多瑕疵和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何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梅兰芳呢,齐如山比梅兰芳年长19岁,不但隔辈而且还是有社会地位之人,而梅兰芳仅是一个初露锋芒的京剧演员而已,双方社会地位悬殊,因此齐如山给梅兰芳写了一封长信。

齐如山在发信十几天之后,再去观看《汾河湾》时,发现梅兰芳完全按照自己信中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而且很受观众们的欢迎,看来效果不错,此后齐如山每次观看梅兰芳的戏之后,必给他修书一封,对梅兰芳出演的一些京剧曲目进行点评,此举竟然坚持了两年多,累计写了上百封的信,由此看出齐如山对京剧的痴迷,以及深厚的戏曲理论修养和艺术批评功底。

齐如山与梅兰芳同居京城,却从未主动要与梅兰芳取得联系,而梅兰芳受教齐如山两年多且获益匪浅,深感这位前辈的博大精深,按捺不住自己想见一见齐如山的愿望,遂写信邀请齐如山来家做客,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齐如山(左)与梅兰芳合影

齐如山再三斟酌之后,还是抛却世俗之见欣然赴约,因为他实在是太热爱京剧了,这次“齐梅”会面之后,齐如山开始为梅兰芳编写京剧曲目,而且是一发而不可收,专门为梅兰芳编写旦角曲目,这些以旦角为主的新戏有:《一缕麻》、《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天女散花》、《洛神》、《廉锦枫》、《俊袭人》、《西施》、《太真外传》、《红线外盒》、《霸王别姬》、《生死恨》、《木兰从军》、《凤还巢》、《童女斩蛇》、《桃花扇》、《麻姑献寿》、《上元夫人》、《缇萦救父》、《春灯谜》、《空谷香》等等,其中有不少曲目都耳熟能详,至今仍然是梅派京剧的经典曲目。

齐如山(右二)与梅兰芳等人合影

齐如山有自己独到的编剧原则:一是“有声必歌”,即京剧舞台上有声音就是歌唱;二是“无动不舞”,即没有一个动作不是舞蹈;三是“不许写实”,即不许真器物、真东西上台。这是齐如山编写京剧台本的独家秘诀,也是他对京剧艺术的精辟总结。

年底,齐如山陪同梅兰芳乘“加拿大皇后”号赴美国演出,无论是齐如山还是梅兰芳,都为这次赴美做了精心的筹备,齐如山亲自编译梅兰芳介绍,并将剧情说明书、演出剧本、曲谱及道具等全部附上英文图解。

齐如山(右)与梅兰芳在赴美邮轮上合影

年1月,齐如山与梅兰芳等人抵达华盛顿时,中国驻美国公使伍朝枢特意举行了招待会,除了胡佛总统之外,几乎所有政府阁员都到场了,梅兰芳还在招待会后演出了齐如山编写的《晴雯撕扇》,赢得了美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齐如山(右)与梅兰芳等人在美国合影

年5月,齐如山与余叔岩、梅兰芳、张伯驹等人创办了“国剧学会”,以改进旧剧为宗旨,并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还附设创办了国剧传习所,专门培养京剧艺术人才。

年,梅兰芳与孟小冬解除婚姻后举家迁往上海,而齐如山则留居北平,二人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关系也就此黯然结束,齐如山感到无奈而惋惜,他在给梅兰芳的信中写道:“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你写信,至今已20年了,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以后,算是停止住了。”表达了自己凄楚和伤感之情。

齐如山(居中者)与梅兰芳等人合影

北平沦陷前夕,为了保住北平“国剧学会”的行头和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等资产,齐如山找到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代为保管,算是为保存国粹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马衡与齐如山也有一定交情,马衡是在李石曾之后主持故宫博物院的。

北平沦陷之后,一介书生的齐如山也曾一度被日本宪兵抓捕入狱,这是齐如山没有想到的,也许是因为其言论引起日本人的不满,也许是他婉拒到电台主持戏曲节目,为了避免与日本人接触,齐如山开始隐居寓所著述,写出了一批民俗读物,还曾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盘查,医院藏匿。

齐如山曾于年飞往上海并滞留一周,梅兰芳设家宴以涮羊肉招待了齐如山,这也是他们时隔十多年之后的第一次晤面,当然也是最后一次,齐如山于年底,与京城诸多文化名人逃离北平前往香港,年又从香港去了台湾,其时齐如山已是74岁老翁了,但他却把夫人和女儿留在了北平。

齐如山与梅兰芳

齐如山在台北教育部出任“中国歌剧改良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致函邀请梅兰芳、言慧珠等人赴台湾演出,但当时正值上海解放前后,在如此政治和军事形势之下,梅兰芳等人自然是不可能成行,因此回函拒绝了齐如山的邀请。

新中国成立不久,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梅兰芳自然想到了戏曲理论大师齐如山老先生,于是写信邀请齐如山回北京主持京剧研究工作,同时还到齐家寓所探望了齐夫人,了解齐如山在台北的生活情况,但随着政治形势趋紧,海峡两岸的通信最终断绝。

蛰居台北的齐如山依然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科名》、《中国的工艺》、《中国的固有化学》、《华北农村》等著作,尤其是长篇巨著《国剧艺术会考》更是他一生研究京剧艺术的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梅兰芳于年8月8日在北京病逝,当齐如山得此消息之时,已是耄耋之年的齐如山不禁老泪从横,引发了他对梅兰芳的思念之情,遂连夜伏案撰写了《我所认识的梅兰芳》一文,并将珍藏多年的梅兰芳手书中堂挂在客厅中,终日沉浸在对梅兰芳的思念中,同时也勾起了他的乡愁,但一湾浅浅的海峡,还是阻断了他叶落归根的愿望。

晚年的齐如山

一年以后,一代戏曲理论大师齐如山在台北病逝,不知齐如山与梅兰芳能否在天国相遇,是否还能珠联璧合地合作编排几出京剧曲目,以飨广大京剧爱好者呢。

齐如山逝世之后,台湾出版界将其一生著述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尤其是他早年的戏曲理论著作,诸如《中国剧之组织》、《梅兰芳艺术一斑》、《观剧建言》、《戏剧角色名词考》、《京剧之变迁》、《国剧身段谱》、《脸谱》、《脸谱图解》、《戏班》、《上下场》、《梅兰芳游美记》等等,都是研究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史料,全部被编入《齐如山文集》之中。

《齐如山文集》

梅兰芳在京剧旦角艺术上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除了自身京剧艺术禀赋之外,齐如山在幕后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岁月和历史等诸多原因,公众对齐如山还是所知甚少,而京剧又是小众艺术,即便是电影《梅兰芳》中涉及到了齐如山,也是用的虚构之名,由此可以看出齐如山的境遇,看来振兴京剧艺术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如果有人想要了解齐如山其人,不妨阅读其晚年撰写的《齐如山回忆录》,这是一部文字朴实的回忆录,倾听一位老者讲述一段你所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7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