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始祖造父传奇
赵汗青·刘欣华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有一首七言绝句:“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首诗咏叹的是一个最富浪漫和神奇色彩的美丽故事,表现了西王母对周穆王的相思之深情。
但周穆王能够到西天瑶池约会西王母,全亏了一个人:造父。
故事是这样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其山万物尽有。”由此可得知,西王母是原始部落的氏族领袖。
但几千来流传下来的传说中,西王母是一个高傲、尊贵的美丽女神。她的心中也怀有缱绻柔情,尤其是见到西行而来神武威猛的穆天子后,便演绎了一段千古缠绵的风流佳话。
穆天子就是周穆王,姓姬名满,公元前10世纪时曾乘八骏神车巡游西方,使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穆天子传》中写道:“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马也驱千里。至于巨搜氏,巨搜人之妈,乃献白皓之血,以饮天子。”周穆王要去巡游天下,就叫造父替他驾了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带领了大帮的随从,选了个好日子,起程动身前去。
这八匹骏马的名字是:骅骝、绿耳、赤骥、白牲、渠黄、踽辉、盗骊、山子。它们有的奔跑起来足不践土,有的则比飞鸟还快,有的一个晚上能跑万里,有的背上还生有翅膀,能在天空飞行……当时所走的路线是从北方转到西方,他在阳纡山见过水神河伯;在休与山见过性情平和温良的帝台;在昆仑山游览过黄帝的宫殿;在赤乌族接受了赤乌人奉献的美女;在黑水封赏了殷勤接待他的长臂国人……
然后,八匹骏马拉的车子载着他一直驰向大地的西极,到了太阳进去的崦嵫山,见到了他平时日思夜想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在年前的周朝,造父的地位是很高的。
史籍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史记·赵世家》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史记·秦本纪》
“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史记·秦本纪》
“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姓纂》
造父,嬴姓,赵氏。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造父的祖先中,有数人都是御者。
造父的祖先中衍,中衍的玄孙叫中潏,居住在西戎,为殷商保护西部边陲。他生了儿子蜚廉。蜚廉生了恶来。恶来很有力气,蜚廉善于奔跑。父子俩在殷纣王(帝辛)的朝廷中同朝为官。《史记·秦本纪》载:“恶来有力,蜚廉善走。”恶来力大无穷,容易理解,而蜚廉的“善走”是一项什么本领呢?不由人不联想起夸父,夸父也是“善走”,甚至“善走”到能逐日的地步。
周武王伐纣时,把恶来一起杀了。当时,蜚廉正为商纣王出使北方。他回来后,商纣王已经被杀,无人可以禀报出使情况,蜚廉就在霍太山修筑祭坛,代以向商纣王禀报。修祭坛时挖到一个石棺,上面刻有铭文,写着:上天使蜚廉不参与殷乱,赐给你石棺以光耀你的家族。蜚廉死后就埋在了霍太山。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儿子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因为他居住在皋狼,所以又叫他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
但不同于夸父的是,夸父为的是测量大地,蜚廉却应当是信使,替纣王传递消息。因为“善走”,消息传递得及时,因此蜚廉又称“飞廉”———飞行着的蜚廉。
至此,造父家族的两大传统本领就显现了出来:御者和信使。而如果要做一个称职的信使,毫无疑问也必须是一个称职的御者,因为“善走”不是步行,而是对马匹的驾驭能力。
所以,御者和信使其实是合二为一的,即御者必为信使。造父显然继承了家族这一传统,一身而兼御者和信使之职。同时,这一职位也造就了中国史上一个著名的词———“御用”。
御用,即用于御,用为王的御者,为王前驱。
待造父出生时,即天赋神异,眉心隐藏着第三只眼,还能听懂鸟语,是个奇人。他在年少时,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
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造父训马非常厉害,后人都称他“马王爷”。因为造父眉心有隐形的眼睛,训马时发怒隐型的眼睛就会出现,所以,就有了一句成语“你不知道我马王爷有三只眼吗?”
造父是因有祖父孟增的功德,成为周穆王的亲信随臣。造父与周穆王的岁数相近,都爱收养天下名马,擅长狩猎。周穆王封造父为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造父游潼关得骏马六匹,并知潼关东南山中的桃林产天下名马。当时,周天子车乘的八匹骏马,需品种统一,毛色无杂。造父得六匹名马,若献给周穆王,还少两匹。若留为已用,其品种又都优于穆王车乘之马,自感不安。于是,造父向穆王奏明原委,决定亲自入桃林寻良马,补足八匹,送给穆王。
周穆王看见得的六匹良马,确实是天下之冠,便催促造父尽快寻良马,以换新乘。据《史记·赵世家·正义》记载:桃林之地,“广阔三百里”,树木参天,遮天蔽日,捕获千里良驹,实为困难。造父在桃林之中,风餐露宿,入蛇蟠之川,闯虎穴之沟,终于获良马两匹,合原六匹为二乘(天子车为二乘,一乘马四匹),以作奉献。周穆王万分喜悦,立即换新舆,并赐造父亲捕的两匹良马,名为“骅骝”、“騄耳”。造父所献的马,均为千里驹,周穆王对造父更加宠信。
周穆王有一次听说西天昆仑山有瑶池,瑶池住个绝世美女,人称西王母。便让造父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他驾驶西巡约会西王母。
这八匹骏马的名字是:骅骝、绿耳、赤骥、白牲、渠黄、踽辉、盗骊、山子。它们有的奔跑起来足不践土,有的则比飞鸟还快,有的一个晚上能跑万里,有的背上还生有翅膀,能在天空飞行……
当时所走的路线是从北方转到西方,他在阳纡山见过水神河伯;在休与山见过性情平和温良的帝台;在昆仑山游览过黄帝的宫殿;在赤乌族接受了赤乌人奉献的美女;在黑水封赏了殷勤接待他的长臂国人……然后,八匹骏马拉的车子载着他一直驰向大地的西极,到了太阳进去的崦嵫山,见到了他平时日思夜想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周穆王西巡来到昆仑,见到西王母后,盛赞西王母居处是仙山王阙,绮景瑰观,“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之和。”
甲子这一天,是个大好日子,周穆王在西王母之邦瑶池作客,西王母以礼宾之仪相待,穆天子同样相敬于玄圭白壁,还献上一些彩色的丝带,西王母都恭恭敬敬地拜受下来了。
第二天是乙丑,日子也很好,在雪峰矗立,万松环拥的碧波之畔,美酒佳肴,莺歌燕舞,西王母与穆天子把酒叙情。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相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西王母是容貌绝世,能唱歌谣的神女。周穆王很多天与西王母在瑶池上饮酒唱和,尽情欢娱,乐而忘归,国都不见君主回来,朝纲逐衰,酿成徐偃王之乱。
徐偃王是夏朝封国,徐国君之后。据《括地志》载:“大徐城在泗州(今江苏宿迁东南)县北30里,古之徐国也”。徐偃王(嬴姓,和造父同为伯益之后,是伯益次子若木之后)见周穆王与造父驱车西狩不归,趁朝纲松懈,自认为叛乱之谋,时机已到,便举兵反周,一时势不可挡。
周穆王乐而忘归,全然不知此事。正在这时,青鸟飞来传递消息给造父,说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造父便把青鸟的消息,报告给周穆王。周穆王闻听后,非常着急,生怕国之不稳。西王母此时又不放他走,穆天子便回答西王母:“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穆天子毕竟心系治国安邦大事,便委婉承诺三年之约。
宴罢,穆王便驾着车子,登上崦嵫山的山顶。崦嵫山是太阳落坡的山,这座山,又名“拿兹”,和西海洲岛上一个叫做拿兹的神完全同名。这拿兹神,是人的脸,鸟的身子,耳朵上挂两条青蛇,足下踩两条红蛇,形貌和北方海神禺强、东方海神禺虢都差不多。或者这神原本是山神,后来才去做了海神吧。
且说穆王登上崦嵫山,便叫人在山上树立了一块大石碑,石碑上简单刻写他见西王母的事迹,西王母请周穆王留下墨宝。周穆王信手书写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西王母深情地说:“君游瑶池,神山宝池共乐,可种一株槐树,以示后人。”周穆王欣然答允,在石碑两旁亲执锸壅土栽下五棵槐树,作为他们友谊的纪念。
见此情此景,西王母更加忧伤地赋了一首诗,表示她对周穆王的惜别和期望。西王母复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之。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周穆王表面还表现出天子的派头,但内心却是火急火急的。
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造父自任舆驾,八匹千里驹,如龙腾飞云,神速似地回到镐京,周穆王派兵平叛,使徐偃王遂不及防,徐军传闻周穆王乘八龙驾云而归,一夜之间,士兵逃亡近半。次日,周穆王率大军攻打徐偃王,大破之。
周穆王为了表彰造父在此役中所建的救国安邦之功,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家族称为赵氏,为赵国始祖,是天下赵姓的立姓始祖,也是血缘始祖。
周孝王时,造父的后人赵非子又因养马之功被封于秦(天水),为秦国始祖。所以有“秦赵共祖,赵马一家”之说。
今日赵城,位于临汾盆地北沿。隋义宁元年,即公元年设县,年,并入洪洞县,现为洪洞县赵城镇。
造父的先祖皋陶,皋陶生活在公元前年尧舜禹时代的临汾市一带,《帝王世纪》载:"尧都平阳(山西临汾市)",是少昊清阳裔族。少昊清阳统领东夷诸部为公元前年左右。皋陶乃“玄鸟陨卵,女修吞之”,上溯多年到少昊清阳时,其先祖应是少昊清阳族裔中的“司分官”,即玄鸟氏。玄鸟氏后裔有皋陶、伯益一支活动在汾河流域的临汾盆地一带,且被史书记载,同为少昊清阳族裔中的“司至官”、伯赵氏后裔也有一支活动在汾河流域、距平阳即临汾市北仅50公里的赵城一带,伯赵氏这个部族群体是最早称其为“赵”的先民。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繁衍,伯赵氏的先民们,在霍太山西麓的赵城一带建造了一座“伯赵城”。“伯”者,大也,霸也。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伯赵氏”和“伯赵城”,渐渐被略称为“赵氏”和“赵城”了。赵城者,伯赵氏之城也。只因伯赵氏后裔未能像玄鸟氏后裔那样留下著名的部落首领名字,才在历史典籍中湮没无闻。而伯赵氏一支长期定居在赵城,才可能将当地命名为“赵”,赵城也称为凤凰城。
赵城是座古城。周穆王赐造父于赵城,后封简子食邑,始有凤凰城之说。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留下诸多美好的传说和荣耀,至今妇孺能诵。中国邮政发行的《赵城虎》邮票印证和演绎着“李能伏虎”的传说故事。记事以来,四面的城门、城墙,南街的状元牌楼、紫金城,北街孝寺的唐塔、石牌楼、木牌楼,县衙的大堂、明末清初镇压曹顺农民起义的瓮城牢狱和东大街的耶稣教教堂以及西门“一巷两进士”的张端玑和乔海峰的宅院旧址(前者为民国议员,曾著有“谁园记”“讨袁内阁书”,并为广胜寺山门词“广胜禅院”),东巷刘布政司的旧宅和城外刘家坟的石碑、人物和六畜石刻等,都给人们留下了神秘莫测的印象和记忆。
近代从古城又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辛亥革命时期,张雨田率辛亥革命军兵临赵城,张母王氏城头训子退兵被传为历史佳话;抗战初期,我党早期革命家南汉宸曾在城内贾家山有过宅院(后被日寇焚毁),其子南新光、其女南新华组织赵城抗日儿童团上街宣传演讲,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曾受到晋冀鲁豫野战军通令表彰的“辉达战斗队”威震敌胆。在日伪警备森严的赵城城内,我城工部策划“虎口拔牙”处决叛徒脍炙人口;解放战争时期仅赵城这座小城,就由陈赓将军的太岳纵队十旅解放了两次,敌我拉锯战残酷激烈……一幕幕活剧凝成了小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这里要补充的是:周穆王与西王母相遇的昆仑山,并非张骞所称、汉武帝钦定的昆仑。上古昆仑所在地,更可信的说法是济源王屋山附近,指中原的昆仑(HúnLún)丘(虚),而非西北的昆仑(KūnLún)山。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认为,周初,王屋山地区及广大晋地散居着种族不一的戎狄,而在王屋、析城两山之间,居住着一个名叫骊戎的古戎族,国君姬姓,民风粗犷豪放。造父载周穆王所到的昆仑就在今天河南济源西北的王屋山区,周穆王所见到的西王母,很可能就是骊戎一族古朴美貌的女性统治者。
造父以其御者和信使的传奇经历,变成了一颗明亮的恒星:中国天文学界以“造父一”命名著名的仙王座δ星,与类似的脉动变星一起,因此统称为造父变星。
参考文献:
《周穆王传奇》
作者:贺松如董健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印刷时间:-09
《赵城与造父》
作者:刘国栋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04
《西王母传奇》
作者:唐世贵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印刷时间:
《造父与赵简子》
作者:陈长禄
出版社:临汾三晋文化出版
出版时间:-02
《造父星》
作者:盛森整理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赵姓始祖》
作者:刘国柱
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
印刷时间:-09
《(清·道光)赵城县志》
作者:洪洞县志办
出版社:洪洞县志办
印刷时间:-09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化学者、文史作家、博士。曾任职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长篇文学作品。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安徽省一等奖。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美国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