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示范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样本与经验

晋阳湖鸟瞰图来源:太原市园林局

年2月,太原市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认真落实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紧扣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主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亿元,历史性突破亿元大关,增速9.2%、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3,形成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太原模式”和“中国故事”。特别是“多源多网分质供水工程”写入《“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系统治水“太原模式”写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展报告》等,为落实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坚持高位推动,

强化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示范区获批以来,太原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太原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年—年)》《太原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年—年)》等,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和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为推进期,—年为持续提升期,—年为发展巩固期)。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了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重构、生产生活用能方式绿色改造两大行动,部署完成了51项重点工程,确保了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局。

坚持科技引领,

激发可持续发展澎湃动力

太原市首批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厚爱,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太原市的重大使命。太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政策、投入、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加速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政策供给和资金投入,撬动科技创新发展支点。制定出台《关于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每年投入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和5亿元新动能发展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工业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多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夯实创新发展支撑。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等一批国字号创新载体落户太原,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年超过家,比年增长3.7倍。

三是改革科技项目立项方式,消除创新生态建设痛点。建立普惠性后补助项目立项机制,引导企业先投入出成果,政府后补助支持,多家企业享受12亿元科技专项资金补助,引导企业研发投入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建立前引导项目立项评估机制,14个绿色低碳技术中试熟化项目加速熟化,11个进入产业化阶段,中电科二所“4英寸高纯半绝缘SiC单晶衬底中试熟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产业基地。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揭榜挂帅”机制,太钢手撕钢、笔尖钢等核心技术改造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绿色发展,

厚植可持续发展生态本底

太原作为曾经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长期承载着高强度的经济社会活动,生态脆弱和承载力不足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太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精心描绘绿水青山底色。

一是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曾经的太原西山地区由于产业偏重、超强度开发等原因,形成了约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满目疮痍、污染严重。

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创新治理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理念,实施适度开发和绿化的“二八政策”(企业完成80%的生态修复面积,可获得不高于20%的开发用地面积),吸引17家国有民营企业参与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建成17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治理破坏面约6平方公里,造林绿化约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5.6%,建成投用全长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暨公路自行车赛道,成为市民休闲度假、体育健身的好去处。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南山垃圾场对比图来源:太原西山示范区管委会

太原生态修复的“西山模式”在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年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平台向国际分享,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二是系统治水打造整体水系。实施汾河太原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形成43公里串联城区段全线的一条生态带、品质带、文化带和形象带。对标杭州西湖、西溪湿地等国内一流生态湖区,整体规划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期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投资56.7亿元的二期工程加速推进,山湖一体、河湖相连、山水烟云的美丽景致正在形成。投资亿元完成汾河干流九条支河综合治理,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标准,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两山”理念在太原得到生动实践。

三是强力治气守护蓝天白云。太原三面环山,空气扩散条件差,空气污染严重。为此,在示范区建设中,始终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3.8万户,一次性将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汽车,市区公交实现全电动化,被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显著下降。

-年“秋冬防”期间太原空气优良率突破七成来源:太原日报社

四是综合治城提升宜居指数。大力实施城市“双修”战略,优布局,拓空间,强功能,塑形象。太忻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形成与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同支撑太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被列入全国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名单,城市道路长度、人均道路面积居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个老旧小区、条街巷旧貌换新颜。坚持保历史、保格局、保文化、保风貌,一批街道片区恢复传统肌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充分彰显。

坚持共同富裕,

夯实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共同富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太原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紧盯农村生存和发展问题,在脱贫村修路治污、引水改危、兴产美化、增技扶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城区包乡、单位包村”对口帮扶,助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二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建立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单位吸纳、县(市、区)定向招聘、社会保险补贴等多层次就业援助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提高保险待遇,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分别比年增长31.5%和38.2%。

坚持文化赋能,

凝聚可持续发展强大合力

太原是一座具有多年文明史和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坚持以深厚文化底蕴涵养城市气质、筑造精神家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依托处文物保护单位,结合自然景观禀赋,打造西山、汾河、古城、府城四大旅游板块,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晋祠博物馆、晋祠国风文化节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太原模式,佛首回归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文艺创作屡出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48项,晋剧《于成龙》《傅山进京》等作品叫响全国。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发放文旅体惠民卡,推进文化街区、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建设,逐步形成“15分钟文化圈”。

下一步,太原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主题,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高地建设、生态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改善、文化产业繁荣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全球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年9-10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