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水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山环水抱晋之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小熊猫讲故事欢迎大家来看小编介绍的旅游景点,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景点是太原,太原的水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山环水抱晋之源,为城市增加了灵气。古人认为山环水抱的形势为佳。山水为城市增添了灵气。太原发展初期正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起步的。太原的水自然是山西母亲河汾河,山则是连绵起伏的吕梁山支脉,太原人统称这一带山地为西山。天龙山这片绵延的山区紧邻上演过无数历史活剧、毁于北宋初年的古晋阳城。山谷里至今还保存着千百年来凝聚三晋人士的精神寄托和宗教膜拜之地,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悬瓮山都是西山范围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山。晋祠后山的公路通向山中的天龙山和龙山。天龙山的兴盛要追溯到北朝权臣高欢。高欢成为东魏大丞相后常驻太原,仿效北魏统治者大兴佛教。同属西山的天龙山、龙山、太山先后建起佛寺。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西山一带出现寺院建设热潮。隋唐时,西山佛教石窟和寺院达到极盛。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幸存下来的一小部分。天龙山通向天龙山石窟的盘山道蜿蜒在山脊上,放眼望去,群山看不到边,植被以灌木为主。公路会通过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怪坡”明明是开车上行,视觉却是相反。我特意下车去看,路面上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这处“天龙山怪坡”在全国范围内也很有名。自高欢兴建避暑宫、开凿石窟起,天龙山的营造事业延续了年。山脚下的天龙寺(宋改圣寿寺)建于北齐。山崖上的石窟被称为天龙山石窟,位于一条山崖的东西两部分,现存石窟25窟,东峰12窟,西峰13窟。以唐代石窟最多。其中位于西峰的第9窟最大,分为两层,上层是释迦牟尼佛,下层是三大士像,高11米,飘飘欲仙的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是骑狮和骑象的文殊和普贤菩萨。三大菩萨像后侧的石壁上雕无数化身佛坐像。明代在窟外建起三层的漫山阁,现在我们看到的漫山阁是近年复建的。天龙山经历百年来的浩劫,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天龙山艺术精华十不存一,大部分石窟造像被砍砸盗走,流失海外。北京国家博物馆里有几件近年从海外回购的天龙山石窟造像。如今我们在现场只能看到早期建筑的点滴痕迹:窟檐下束莲式样的圆形或八角石柱、石柱础、人字形拱、一斗三升等。在窟内能看到个别藻井图案、纹饰、残缺的造像。看罢劫余的石窟,遗憾的心情在所难免。沿小道下到山间的圣寿寺。这里大部分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建的,难得的是山门两侧的高大泥塑力士残像,还能感受到血脉偾张的肌肉力量,唐风无疑,只有那个时代能产生如此大气的造型艺术。龙山石窟道教和佛教在龙山上共生。前山的龙山石窟是全国仅存的道教石窟。这里共有九窟,全部建在山顶一处凸出的悬崖,上。唐代所凿的第四窟三天大法师龛和第五窟玄真龛开凿最早。元代开凿的洞窟最多,由丘处机弟子宋德芳主持兴建。第三窟卧如龛,窟正面的长方形高台上是侧身卧像一尊,头朝东,长1.8米,是丘处机像。第六窟是主持开窟的宋德芳及其弟子像。石壁上刻一石门,高浮雕形式的童子像半身已在门内,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这是宋元时期的惯用手法,俗称“妇人半掩门”,我们在山西各地文物古迹上常能看到。第七窟七真龛也称玄门列祖龛,展现全真七子讲经论道。全真七子、披云子宋德芳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武侠小说中出现过的真实历史人物。宋德芳的道教事业在这里得以传世,再回想小说中的各位道长形象,历史和传奇的交集就在龙山石窟,真是个奇妙的地方。第八窟辩道龛,明代开凿。三尊造像是披云子和师弟李志全、门人秦志安讲经布道的场景。谁说宗教都是死板的说教呢?这座龛右侧小门上雕一持书童子,侧面而立不忍离去,就颇有些生活情趣。龙山石窟龙山的后山是佛教天下。从龙山石窟走林间小路,步行30分钟左右可到童子寺遗址。童子寺的等级很高,据史书记载,北齐高洋,唐高宗、武则天等都曾亲来寺中礼佛。寺边是龙山大佛和北齐燃灯塔的位置。当年皇家多次布施,大佛也曾披上皇帝赐予的袈裟。香火旺盛以致后来僧尼住宿都成问题,转去附近的别院皇姑洞、石门寺。我走到残损斑驳的燃灯石塔前,向山外看去,那是当年的晋阳城,如今的晋源区。这4米高的石塔是北齐天保年间童子寺初建时的原物。越是曾经辉煌,其毁灭也越是彻底。这一悖论在中国历史上不知出现过多少回。当年的气派,只剩下了它。今天的景点就给大家介绍完了,有喜欢旅游的小伙伴可以去玩玩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4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