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孕育三晋文化的河流
那条孕育三晋文化的河流
秦晋之好,是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个成语。《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相邻,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而后秦穆公又将自己最喜爱的女儿许与晋国公子重耳,并扶他成为了晋国国君,两国联姻下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外交局面。后来,秦晋之好也泛指两家联姻。
秦晋之好资料图片
秦晋联姻期间发生过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事件——泛舟之役。而这个故事便是发生在黄河第二大支流、数百年来一直滋养三晋儿女的汾河上。
公元前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并顺利即位成为晋惠公。晋惠公曾答应秦国愿割城池五座换秦穆公派兵保护自己,然而即位后的晋惠公迟迟不履行承诺。公元前年,接连几年遭遇灾荒的晋国,五谷不收,灾民遍野,晋惠公再次向秦国求救。秦穆公不计前嫌,派出大量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而不巧的是,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晋国粮食丰收,秦国请求晋国卖些粮食给自己,然而晋惠公一再食言,拒借粮食给秦国,因此也留下了“晋惠公借粮——有借无还”的歇后语。
关于汾河的故事还有很多。金元之际,年仅十六岁的一代文宗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来到太原,游览完晋阳古城遗址后路过汾河,遇到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农夫告诉他,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他杀掉一只后,另一只大雁脱网逃走,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一头撞死在地面上。元好问有感便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开篇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名句。
汾河资料图片
无论是秦晋之好、泛舟之役还是元好问赶考的途经之地,汾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在晋陕大峡谷和太行山之间开辟了一条便利的水运通道,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代中叶,汾河流域内的吕梁山是当时采伐木材的一个重点地区。木材经汾河运至黄河,再“沿河东下至于开封”,出现了“万筏下河汾”的壮观情景。明代诗人张颐在《汾河晚渡》一诗中描绘当年胜景道:“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这便可一窥当年盛况。
千百年来,汾河滋润着晋中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也与黄河一道,哺育了古老而繁荣的三晋文明。受汾河养育的三晋人民,开创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思想,建设了郑国渠、引漳溉邺的水利工程,留下了耳熟能详的先秦寓言和元杂剧,遗存了品质超群的云岗石窟、山西古建筑,承载了厚重的中原文明史,也丰富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内涵。
主播丨罗景月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文案、责编丨罗景月
美术设计丨杨桦赵墨
音频丨张玉峰
校对丨王瑜(见习)
参考文献丨《杂谈汾河传说》《黄河与汾河:跨越千年的牵手与对话》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