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玉璧之战,为什么不在函谷关而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特别混乱的一个时期,时间跨度有余年,其间华夏大地南北政权的更迭不断,所以留下了很多历史痕迹。
其中因为北魏孝武帝时期发生分裂,至此北魏被划分成东魏和西魏,而这两个政权相互之间进行攻伐,从而引发了一场规模较大、时间较长、伤亡较多的封建势力争夺战,史称“玉璧大战”。
那这场东西对决的战争,为什么不在函谷关而在并州高地?
玉璧之战的原因和结果
1,玉璧之战的原因
第一,是大环境下必然的结果。因为当时政治局面就是你争我夺的态势,也就是说换成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在那个时期都会想办法通过战争赢取自己的目标。
第二,是北魏的政局发展。因为北魏在公元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发生分裂局面,导致一个政权变成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这时两个政权都想取代对方重新回归统一,所以只有发生战争。
第三,是两国权臣的权力斗争。北魏分裂之后,实权都不在东西两魏的君主手里,而分别掌控在高欢、宇文泰的手中。
这两位都是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所诞生的新汉族,俩人拥有鲜卑族和汉族的血统,两人背后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即两人自己不想打,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会想办法推动战争。
是双方纸面实力的差距。根据当时双方所统治的地盘来看,东魏地域广阔,百姓们都生活在环境较好的区域,因而所拥有的资源要多;而西魏地处比较荒凉,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一些,所以资源不够丰富。
因而导致双方的纸面实力有着明显的差距,东魏就仗着这一点想把西魏拿下。
是双方历史交战的结果所带来的信心。因为在此战之前,高欢已经带着东魏的军队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邙山大捷,而对手就是西魏宇文泰所带领的部队,宇文泰所部损失殆尽。
因此高欢认为短时间内西魏无法恢复元气,也无法在玉璧发生大战时,派出有力的援军,这便是高欢的底气所在。
2,玉璧之战的结果
结果是东魏惨败。此战东魏实际掌权者高欢亲自带兵作战,在玉璧攻打了60天,最终自己都病倒了,可是结果就是没有尽他所愿,而东魏已在过去几十天里损失惨重,高欢见此没办法只有选择撤兵,最后宣告玉璧之战以西魏大胜告终。
同时高欢在回到东魏之后,短短两个月,郁郁而终,没多久东魏也被其他政权所取代。
玉璧之战的整体经过
其实两魏的玉璧之战,并不是只有一次,第一次玉璧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年,当时就是由东魏实际掌权者高欢亲自带兵在玉璧向西魏发起进攻。
当时西魏军统帅是该国的东道行台王思政;高欢从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一直南下,到达绛州折西,气势如虹,直接兵临城下,向玉璧发起进攻,高欢先是以高官厚禄劝降王思政。
但是王思政不受高欢的影响,高欢见此这样只能选择强攻,之后连续9天对玉璧进行攻打,突然天降大雪,导致很多士兵被冻死,最后高欢在无奈之下选择撤军,至此第一次玉璧之战宣告失败而终。
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是高欢并没有想着放弃,时间发展至公元年(西魏大统十二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高欢再次集结重兵,目标直指关中,玉璧又是首当其冲,高欢这次率兵狂奔数十里直逼玉壁城下。
这次西魏派大将韦孝宽率军驻守玉璧,刚开始韦孝宽命人带着铁面具应对高欢的万箭齐射,谁知高欢特意安排了神箭手,导致诸多士兵遭受弓箭射眼的伤痛。
然后高欢又让麾下士兵在玉璧城南方筑起土丘,试图居高临下,破玉璧城而入,但是玉璧城内有两座高楼,韦孝宽安排士兵在高楼上绑缚木头进行连接,再准备大量的防御武器或兵械,且命人日夜守护,严密监控东魏的军队动向。
见此东魏一方就向玉璧城喊话,说道:“虽然你们把楼缚得很高,我们仍然能够穿城击溃你们”。
于是高欢命人偷偷地在玉璧城南的隐蔽之处挖地道,又命人跑到在玉璧城北再筑土丘,如此反复操作,进行日夜攻城,而韦孝宽也早有应对,安排部下在城内挖掘堑壕,又在地道内储备了大量的柴草,敌兵一到即被擒杀或烧死。
高欢见自己的多次战斗部署都没有起到效果,就命令手下制造尖锐的战车,战车出来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仿佛无坚不摧;而韦孝宽也立马作出应对措施,立刻安排士兵缝制了巨缦,导致东魏的战车无法前行。
高欢看战车没了用处;就命令兵卒把松木捆绑起来,再浇上桐油油、点着火,通过这个方式去烧西魏军的巨缦和城楼。韦孝宽则安排士兵制作好铁钩利刃,对方火竿一来,在很远的地方就将它斩断。
高欢看用火也行不通,又开始“土遁”,继续在城周围挖地道,这次挖了21条,兵分为4路,同时在地道里安上木梁柱,涂上油,点着火,直接把城楼搞塌。
韦孝宽并没有慌张,有序地安排士兵在城墙塌陷处竖立木栅栏,阻挡东魏军队的不能趁火而入。后高欢发现玉璧城中缺水,需要从城外的汾河流入才能补充水源,高欢就立马派人截断汾水,但还是没有拿下玉璧城。
高欢发现自己用尽了战术,迟迟不见效果,就派手下使用对王思政的老招数-高官厚禄收买人心,但是韦孝宽不为所动;高欢又使用离间计,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信再用弓箭射进城内。
高欢在信上说韦孝宽是有高官厚禄的重大利益所以才甘愿卖命,而你们只是小小的士兵,无人管你们的死活,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
但是计谋依然如同射在棉花上一样,没有用!最后高欢无所不用其极,把韦孝宽的侄儿绑至城下,韦孝宽依然不为所动,这样的举动让士兵们的誓死守护之心更加坚定。
此时此刻的高欢已有些绝望,因为自己金木水火土各种战术使尽都未拿下玉璧城,最后忧愤成疾,加上东魏伤亡惨重,不得不在攻打玉璧60天之后选择退兵。
为什么不在函谷关而在并州高地
东魏的目标直指关中,而进军关中的路线事实上是有三条,所以有三个选择,但是因为西魏的提前预料和东魏做的实际推算,最终选择了从有玉璧城的这条路进军。
首先,是因为西魏王思政的战略眼光着实厉害。他看准玉璧位于汾河入黄河的夹角处的黄河东侧,以黄河为界天然划分东西两魏的话,玉璧貌似应该属于东魏,因为西魏的领土主要是在黄河的西岸,因此王思政直接给东魏楔入一根钉子。
同时玉璧又位于汾河南岸,硬生生挡住了想通过沿汾河谷底进入黄河渡口的行军路线,因此东魏大军要到达黄河渡口就必须经过玉璧。所以在第一次玉璧之战时,高欢就没有占到便宜。
其次,原因是三条进军路线的优劣势。第一条路即东魏选择占据中原以洛阳作为基点,先干过函谷关,再进攻潼关,拿下潼关之后再直取长安。
第二条路即从东魏自己的晋阳出兵,沿着汾河谷底进军,再通过龙门渡口或蒲坂渡口过黄河,最后直指关中。
第三条路即从关中南面的武关杀入关中,但是这条路需要翻越秦岭,这个对于东魏军队消耗太大。
最后高欢选择并州高地的路线,即第二条路,因为这条路战争成本最低,并且并州高地俯瞰黄河,同时集中了东魏的主要兵力在此。
最主要的是高欢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主,经历上次玉璧之战,他非常清楚玉璧城的作用,若是不拿下就是威胁西魏的重大隐患。
因为玉璧位于峨眉垣北缘的台地,此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是个军需物资重要培育地。
同时,玉壁城北面挨着汾河,西边临着黄河,东面和南面被涑水河所围绕,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更是西魏保关中、攻并州、灭东魏的桥头堡,还是西魏插进东魏的一把利刃。
因此综合考虑,东魏高欢只能选这条路。只是高欢没有想到玉璧换了新的主将,依然可以守得住!
综上所述,东魏选择并州高地,其实是最佳进军的选择,只是任何一个军事战役,不是选好行军路线就能制胜,最终还是看打仗的人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足够的兵力,但是东魏除了纸面实力占优,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被逆转也是战争的正常现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