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报道汾河太原段焕然一新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dt/278436.html为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一场前所未有的“救河行动”在这座城展开。6月25日,《瞭望东方周刊》刊发题为《太原:一泓清水画锦绣》的文章,报道太原生态治理带。报道介绍,围绕“水量丰起来”,太原大力实施调水、治水、改水、节水、保水“五策丰水”。太原持续加强生态补水调度,通过引黄工程科学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年共向汾河景区生态补水3.07亿立方米,给汾河“解渴”。同时,通过完善中水回用体系、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大工业生活节水、实施关井压产和退矿保水等方式,为汾水“减负”。围绕“水质好起来”,太原统筹推进饮用水、流域水、地下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生态环境部门在公里长的汾河太原段排查出个入河排污口,对全市污染源排放点展开监测溯源、编码登记。城管部门将全市切割为47个雨水系统,进行雨污混接点改造,让雨污水“各行其道”,将污水“锁在岸上”。晋阳、汾东等6个生活污水厂项目先后建成投运,市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据介绍,年汾河太原段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这是太原市有水质监测记录以来,国考断面首次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水体。围绕“风光美起来”,太原落实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五项要求”,努力把汾河太原段打造成为城区段与农村段有机衔接、乡情野趣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景观长廊、休憩长廊、文化长廊。年9月,随着四期工程竣工,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城区段汾河形成了一条长达43公里、纵贯太原南北的“绿色长廊”。在这场持续20余年针对汾河干流的治理中,太原市统筹堤岸防护、堰坝重建、水系梳理、湿地打造、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植入、设施配套等工程,系统治理,久久为功,给汾河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汾河太原城区段景区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1.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城市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型水库,这在北方城市都是较为少见的。目前,建成的汾河景区共栽植各类树木花卉余种,其中乔、灌木余种、80余万株,草坪、地被、花卉、水生植物万平方米,布设有40余处文化景点。景区内还新建了两条总长85公里、净宽5米~8米的自行车道,人们可以边欣赏汾河流水,边骑行健身。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生态长廊,对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均产生了重要作用。据观测,景区夏季区域温度比市区低3℃~4℃,相对湿度提高10%~20%。从年5月起,借助南沙河快速化改造和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样板工程经验,太原市开展了“九河”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资亿元,整治黑臭河渠长.9公里,整治黑臭水体21处。工程完工后,太原市建成区基本告别黑臭水体。在“九河”治理过程中,太原市坚持河道整治、园林绿化与管网、道路建设综合实施,在生态、民生、经济等方面产生综合效应。供电、通信、污水、雨水、供水、供热、供气、再生水等地下管线同步铺设,将城市基础设施向盲区、农村延伸,为薄弱地区创造发展条件;沿河两岸的抢险道被改建成立体化城市快速路,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图景。汾河焕然一新,让过去无人问津的河边村镇,转眼成了“香饽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环境优美的汾河两岸,吸引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引擎;汾河还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助推地处内陆的太原城走向更加开放的舞台。(李晓并)太原日报
上一篇文章: 光影太原游太原汾河四期赏美丽山水画卷人 下一篇文章: 太原汾河自行车道有个水上乐园和天然小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