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汾河源头的两场战役新华网客户端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
新华网太原9月25日电题:山西忻州:汾河源头的两场战役新华网记者金佳绪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一景。新华网金佳绪摄吕梁含翠,汾水长流。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两场战役,这样的传奇正在山西忻州上演。9月23日,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山西忻州市宁武县、静乐县等地,了解汾河源头和上游流域的生态保护情况。汾河上游静乐段有着“汾河之肾”的美称。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汾河上游,吕梁山东脉,建立于年的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就位于静乐县城南部。在湿地公园里,静谧的汾河水在阳光下闪烁流淌,沼泽地里水草摇曳,远山和湿地相映成趣,恰似一幅动人的写意山水。“之前这里都是一片滩涂地,农民好多都在这里开垦种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附近还有焦化厂、洗煤厂。”湿地公园主任徐文玉回忆说。为了守住汾河生态,山西出台《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在汾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中下游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范围,禁止新建各类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已建成的,限期改造或搬迁。徐文玉说:“湿地公园建立的同时周围厂子就都全都关停了,为了整治环境下了很大力气。”“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植物说了算;生态结构好不好,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鸟类说了算;生态功能好不好,水质水量说了算。”站在汾河边,徐文玉这样解释。据了解,经过近年来的治理,现在湿地公园内水草种类多达种,鸟类数量也由51种增加至种,其中不乏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褐马鸡等。此外,水量、水质也得到显著改善。据了解,汾河静乐段国考断面连续7年稳定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年11月份最好达到了一类标准。“美景”背后也有着不少“难事”。静乐是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虽已脱贫摘帽,但统筹好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仍然是当地长久发展面临的大课题。64岁的村民李全全一直生活在当地,之前只靠种地为生。公园建成后,他和同村的另一人都申请到了巡护员的工作。除了种地、退耕还林等收入外,每个季度还能拿到元的工资收入。当地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发展产业就业,打赢生态扶贫“攻坚战”,落实异地扶贫搬迁等举措,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清澈见底的汾河源头。新华网金佳绪摄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晋西北冠涔山北麓的宁武县,那里是汾河源头的所在地。宁武县东寨镇人大主席杨超军表示,汾河源头最多的时候有5家村办煤矿、乡镇煤矿,对水质水量有着不小影响。为了保护生态,当地从年起将矿井全部关闭,并且依托景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毛健茶等特色产业,推动沿线乡村群众脱贫致富。杨超军还多次参与省、市级的环保执法监督,随时反映当地遇到的生态环保问题。建淤地坝、治滩、修梯田、栽植水保林……30多年的不懈治理使得汾河源头水质改善为国家二类生活用水标准,年均减少输沙.5万吨。在汾河源头生活了60多年的村民王贵栓在园区周边开了一个农家乐,除了种地、退耕还林获得的生态补偿款等收入之外,每年还能多挣1到2万元。“也就是我现在身体条件不允许,要是再年轻30岁,我肯定还要再大干一场!”王贵栓感慨地说。
上一篇文章: 黄河生态行走进山西丨我们守在汾河源头 下一篇文章: 雁丘,寻问世间情是何物故事源头,忠贞
新华网太原9月25日电题:山西忻州:汾河源头的两场战役新华网记者金佳绪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一景。新华网金佳绪摄吕梁含翠,汾水长流。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两场战役,这样的传奇正在山西忻州上演。9月23日,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山西忻州市宁武县、静乐县等地,了解汾河源头和上游流域的生态保护情况。汾河上游静乐段有着“汾河之肾”的美称。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汾河上游,吕梁山东脉,建立于年的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就位于静乐县城南部。在湿地公园里,静谧的汾河水在阳光下闪烁流淌,沼泽地里水草摇曳,远山和湿地相映成趣,恰似一幅动人的写意山水。“之前这里都是一片滩涂地,农民好多都在这里开垦种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附近还有焦化厂、洗煤厂。”湿地公园主任徐文玉回忆说。为了守住汾河生态,山西出台《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在汾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中下游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范围,禁止新建各类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已建成的,限期改造或搬迁。徐文玉说:“湿地公园建立的同时周围厂子就都全都关停了,为了整治环境下了很大力气。”“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植物说了算;生态结构好不好,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鸟类说了算;生态功能好不好,水质水量说了算。”站在汾河边,徐文玉这样解释。据了解,经过近年来的治理,现在湿地公园内水草种类多达种,鸟类数量也由51种增加至种,其中不乏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褐马鸡等。此外,水量、水质也得到显著改善。据了解,汾河静乐段国考断面连续7年稳定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年11月份最好达到了一类标准。“美景”背后也有着不少“难事”。静乐是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虽已脱贫摘帽,但统筹好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仍然是当地长久发展面临的大课题。64岁的村民李全全一直生活在当地,之前只靠种地为生。公园建成后,他和同村的另一人都申请到了巡护员的工作。除了种地、退耕还林等收入外,每个季度还能拿到元的工资收入。当地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发展产业就业,打赢生态扶贫“攻坚战”,落实异地扶贫搬迁等举措,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清澈见底的汾河源头。新华网金佳绪摄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晋西北冠涔山北麓的宁武县,那里是汾河源头的所在地。宁武县东寨镇人大主席杨超军表示,汾河源头最多的时候有5家村办煤矿、乡镇煤矿,对水质水量有着不小影响。为了保护生态,当地从年起将矿井全部关闭,并且依托景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毛健茶等特色产业,推动沿线乡村群众脱贫致富。杨超军还多次参与省、市级的环保执法监督,随时反映当地遇到的生态环保问题。建淤地坝、治滩、修梯田、栽植水保林……30多年的不懈治理使得汾河源头水质改善为国家二类生活用水标准,年均减少输沙.5万吨。在汾河源头生活了60多年的村民王贵栓在园区周边开了一个农家乐,除了种地、退耕还林获得的生态补偿款等收入之外,每年还能多挣1到2万元。“也就是我现在身体条件不允许,要是再年轻30岁,我肯定还要再大干一场!”王贵栓感慨地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