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美丽汾河锦绣太原小康杂志社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鄂璠山西太原报道
一个全新的太原,不仅仅有人们能直观看到的城市中的新汾河、新变化,还有深入其中才能看到的新产业、新发展,更有其背后的新理念、新机制,最终呈现出来的,则是这座城市的新气质、新精神。
太原到底有几环?这是近年来,太原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样的讨论不足为奇,因为这些年,太原一直在“长大”。
作为一座省会城市,直至年底,太原还处在平面交通时代,除去滨河东西路及其上的祥云、南中环两座立交桥,全市没有一座高架桥,没有一条环绕主城区的快速路。拥堵是城市交通的常态。即便在山西省内,省城太原也称不上“大太原”。
“十三五”期间,太原市转型思变,令人刮目相看。而今,太原市常住人口达到余万,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万,不少初来太原的客商都会惊叹于这座城市的畅通。
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给《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的数据显示,“十三五”(年—年)期间,太原市新建改建快速路、主次路条公里、小街巷条公里。城市路网长达.91公里(快速路.62公里、主干路.31公里、次干路.33公里、支路.65公里);路网密度提高到8.1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总面积.96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到17.74平方米。与“十二五”末相较,“十三五”期间太原市新增道路.91公里,道路面积增加.96万平方米,人均面积提高了6.24平方米。
每一条路,激活的都是一片沉寂的土地,改变的将是城市的空间格局。
路之变,让太原“长大了”
现在,有人将太原市的北中环、南中环、东中环、西中环快速路组成的环路称为“一环”,现有绕城高速公路称为“二环”,在建的西北二环、建成的龙城高速和新建好的东二环组成的环路称为“三环”。太原市民口中的“三环”即太原二环高速,刚刚建成的东二环是太原二环高速的东环段。
10月26日,太原东二环高速正式通车运营,这是山西省政府年唯一计划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这条路的建成通车,对于太原市实施南移东进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太原都市区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地图上就能直观看到,太原从“小”变“大”了。
现有太原绕城高速公路的总长度为83公里,其范围内的市区面积是平方公里。而太原二环高速公路的总长度为公里,其范围内的面积一跃成为平方公里。这十倍面积的扩容对太原来说至关重要。过去,太原依山而建,东、西、北山就是城市的边界,现如今,东二环将东山山脉囊括城中,城市发展的框架拉大了,城市自然就变大了。
除此之外,东二环带来的环保功效同样引人注目。太原三面环山,市区地势低,大气污染难以消散,过去从河北来的过境车辆,想要往北走,必须经过太原绕城高速公路,不但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尾气聚集起来难免涌入城市,给市区造成污染。东二环高速路通车后,过境车辆不必再走现有的环城高速公路东环段了,东山山脉将成为天然屏障,过境车辆对太原大气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
近年来,不少初来太原的客商不仅惊叹于这座城市的畅通,更对“在风景中行进,在行进中赏景”的体验大为赞叹。
太原的道路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快,也会为了慢而匠心打造品质之路。全长.4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一条旅游公路,快速到达目的地不再是道路建设的初衷,能够让行人慢下来、领略沿途美景才是打造旅游公路的真谛。东西山旅游公路将沿线15处历史人文景观、9处红色革命遗址、14处自然景观、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6处市级农业旅游点和30处城郊森林公园连为一体,辐射周边余处观光景点,堪称是一条融合绿色生态、承载人文历史、传承三晋文化的景观长廊。
快,是为了城市发展加速度;慢,是为了百姓生活获得感。
路之变,是太原转型发展的第一步。
水之变,拉开城市框架后的新环境
太原因何而新?
亲身感受到太原的巨变后,《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太原市文明办、太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太原市水务局、太原市能源局、太原市园林局、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太原市西山示范区管委会等部门和机构。几乎所有的受访者,在谈到“新太原”这一话题时,都绕不开“新汾河”。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汾河的水就是太原的魂。
汾河从太原穿流而过,哺育滋养着这座城市,早在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就在对太原都市建设意见书中写道:“汾河两岸自成绿带。”遗憾的是,曾几何时,由于过度开发、植被破坏、采砂排污,汾河一度出现过“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的景象。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3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太原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汾河太原段生态治理,实施了“九河”综合治理、汾东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12日,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
可以说,太原交通的巨变,也是伴随着九条河道的综合治理而发生的。24座高架桥、处下穿通道和84座跨河桥,一条条狭窄的河边小路建成通衢大道,形成了全长公里的立体化城市快速路,东西山到市中心的时间从过去的三四十分钟缩短至十几分钟,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详见本期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游山西就是在读历史。“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这是明代诗人张颐描绘的汾河晚渡画面。不久的将来,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一定会重现,汇入黄河的也一定会是一泓清水。
三面环山、一水中分、九河环绕、一湖点睛,随着全新的锦绣太原城画卷的徐徐展开,太原人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这是属于太原人的珍贵的城市记忆,更是展望未来的信心源泉。
水之变,是太原转型发展的质之变。
业之变:从老支柱到新生态
太原,是以工业化发展为先导的一座城市,但一直以来这个“龙头”在山西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显著。
中部六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其省会城市对本省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动向起着关键性作用。年,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李磊、汤学兵等学者对中部六省会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与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相较,南昌与太原的发展较为滞后,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同时,太原的经济发展任务也较为艰巨。
年从重庆来到太原工作的谢禄雪对此感受颇深。来太原之前,他在重庆大学教授工业经济这门课程,来太原之后,担任过太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企业改革处副处长、综合处处长、经济运行处处长、技术创新与装备工业处处长、副调研员、工委委员等职务,现任太原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30多年来一直在工业经济领域内研究、实践。据他介绍,太原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一五”时期(年—年),在国家项重点项目中,太原有11项,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得上名列前茅。
这一点,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的“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页面的太原城市介绍中,亦有体现。其上显示:“一五”时期,依托冶金、化工、煤炭和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太原成为仅次于北京、天津的华北工业重镇,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此后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冶金、煤焦、化工等产业为支柱,拥有食品、新材料、电子、电力、医药等30多个行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
“城市框架拉不开,产业布局也就拉不开,基础建设自然跟不上。”谢禄雪说。
从这个角度而言,交通既是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实现路径。
时间再回溯至中环路全线通车的年,那个时候许多客商来到太原后,马上就会收到市民朋友们的善意提醒——“来到太原,你最好不要按地图上的道路设计路线出行”——原因是,太原的交通改造之下,很多地图上显示的道路都被封了。太原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高峰”时,同时开工在建的工程达到了50多个。
补上交通与城建这一课之后,太原“长大”的速度才终于加快。
智之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升级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赴太原采访首日,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收看了新闻之后的谢禄雪感触颇深,“‘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建怎样的城市?城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圳就是一个样板!”他觉得太原的发展不仅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和山西省内的地市比、和中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比、和全国更多的标杆城市比。
谈及重点突破领域,谢禄雪将目光锁定在了智能制造上。“‘十三五’时期,太原的智能制造只是起了步;‘十四五’时期,智能制造这一块也应该是我们的核心。”
近日传来的一个利好消息是,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认定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通知》,授予全国共11家基地为国家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中,山西综改示范区被列入其中。
“近年来,太原市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强龙头、补缺项、延链条、建集群,加快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可以说,纵向比,太原这几年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亮点,成绩是显著的。比如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8%,跃居全省首位,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二。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今年以来,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全市工业稳健运行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全市工业36个大类中运行稳健的行业有33个,全行业恢复性增长步伐加快。”谢禄雪介绍道。
除此之外,令人感到振奋的还有两方面的数据,一是太原市的户(省工信厅认定的基数)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覆盖,达到%,全省排名第一;二是太原市已累计开通5G基站座,终端用户达58万,5G网络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太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年,太原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同时,工业经济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工业结构继续优化,非传统产业增速加快。那么,未来,工业经济如何再上一层楼?太原市从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中,找到了方向——重点推进中车太原大养机械和城轨车辆造修、智奇轮轴智能工厂、中煤科工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轨道交通、煤机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实现“太原制造”向“太原智造”转变。
智能制造作为“六新”的具体承载和工作抓手,是太原市制造强市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跨越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太原市先后出台了《太原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指导意见》《太原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意见,在重点行业推进智能改造,推动4户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占整个山西省总数的66.7%。中电二所集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和综合标准化于一体,实现了国家智能制造大满贯。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这一变化是未来太原升级的驱动之变。
一个全新的太原,来了!
目前,太原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已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
有了产业的导入,老城也能复兴。年5月12日,借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之机,太原市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次推介会上,人们开始注意到,太原不仅是一个有着年文明史和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更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城市。作为国家确定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太原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领域都在全方位发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原围绕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打造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合成加工基地。
一个全新的太原,不仅仅有人们能直观看到的城市中的新汾河、新变化,还有深入其中才能看到的新产业、新发展,更有其背后的新理念、新机制,最终呈现出来的,则是这座城市的新气质、新精神。
两个多月后的年7月31日,“城市更新的太原样本”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太原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内涵、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推进太原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会上指出,作为老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古城和区域中心城市,太原是城市更新改造的示范样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层面的创新实践探索具有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他强调,城市更新要尊重规律、以人为中心,以理想城市为目标,实现生态、智慧、人文的互动。
早在年,倪鹏飞就发表过《太原城市竞争力分析》一文,提出“太原的崛起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的观点。在他看来,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中心城市以及地方经济的龙头城市,在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和背负着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种挑战和重任,以及体制、文化、产业和环境相对滞后等不利条件。
当时,倪鹏飞给太原提出的“发展目标”方面的建议是,把太原发展成为华北综合性创新型中心城市,通过政府、企业、市民和非政府组织的聪明分工与合作,吸引和运用聪明的要素和服务,科学化、跨越式地建设智慧型、创新型的聪明太原。
如何成为山西转型新引擎?
未来已来。如今的太原,把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牵龙头、补短板、延链条、建集群,着眼招大引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重塑发展新优势,一大批转型项目在太原落地生根,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显著。
年11月4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5天后,太原市委常委会即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对太原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坚持高点谋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自觉把太原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审视和谋划,强化省会意识,发挥省会作用。
时间回溯至4年前,楼阳生任山西省代省长不久后,在太原市调研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发展工作。他指出,太原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山西要转型,太原首先转;山西要综改,太原首先改。他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强化省会城市意识,省市共建,凝心聚力,齐抓共管。
彼时,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已日益凸显,发挥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重点方向。强化省会意识,强化省会担当,突出省会城市引领作用,发挥省会城市集聚辐射作用,成为各省会城市竞逐的方向。
前述“城市更新的太原样本”研究报告建议太原借鉴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经验,健全城市更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效应和资源优势,加快三给片区等城市副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面向未来的区域人才中心;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主体责任边界,补齐便民商业设施短板。
今年5月18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启动建设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五大中心”,是着眼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形成城市发展的新中心、新引擎、新亮点,加快推进太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全省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前,山西省政府制定的《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太原都市区率先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城市群。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山西省将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突出太原都市区在全省城镇化格局中的龙头作用,全力提升太原的集聚辐射功能和核心引领作用,按照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提升城市首位度,走以质取胜的路子,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打造区域经济助推器。
在太原都市区建设“五大中心”,是山西省委和省政府的又一重大决策。楼阳生对此高度重视,亲自指导推动,先后四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部署。11月6日,楼阳生在山西建投集团现场办公。他指出,建设“五大中心”,是加快太原都市区一体化步伐、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展示山西开放新形象的重大项目。要以全球视野、未来眼光审视和规划,按照功能完备、绿色智能、人文时尚、宜人宜游的目标,将“五大中心”打造成彰显时代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山西作品。
假以时日,太原将再塑崭新形象。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不久前发表的《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塑造锦绣太原崭新形象》的文章中,表达了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决心。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太原市主政者心目中的这个崭新的太原,是在转型发展中集结了硬核力量的太原,是在推动绿色革命中焕发出了“最美颜值”的太原,是在为民利民惠民中提升了幸福指数的太原,是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涵养了城市气质的太原,是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培育了时代新人的太原。
崭新的太原,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为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年12月下旬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