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考古项目亮相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文明,也哺育着沿岸都城。你可曾想过,在多年前,黄河岸边高高的梁峁之上,屹立着一座城池,瞭望着黄河,也守护着一方土地的平安……这里,就是位于晋西北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的碧村遗址。
早在年,碧村遗址就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9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推进会,碧村遗址以其考古成果的独特优势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究竟,该考古项目有何神奇之处?缘何能跻身“重要进展”之列,山西晚报记者带你走进碧村遗址。
碧村遗址东门址。
碧村遗址一座规模宏大的立体城池
碧村遗址地处蔚汾河和黄河交汇处,面积约75万平方米,时代主要为龙山晚期,距今年至年。从年起,开启了该遗址的考古工作,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工作者在小玉梁台地上发现了大量石头砌成的房址、护坡墙,以及残存的大型城门和城墙。
“这绝非一个普通村落,而是一座具有显著关口性质的重要城址。”该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华夏文明研究所所长张光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当众多考古工作者初次看到暴露出的考古成果后,都略显激动。蜿蜒的城墙,坚如磐石的房屋,多年前,先民们虽然都以聚落形式定居,但这样的聚落规模以及形制实属难得。
之前,也有考古工作者在介绍碧村遗址考古成果的论文中提到过:“在晋陕蒙交界地带的众多石城中,尽管碧村遗址的面积并非首屈一指,但却是入黄支流河口处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城址,因此,被认为是蔚汾河流域龙山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
这座多年前的城究竟长啥样?据介绍,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城墙用巨大的岩石堆砌而成,城中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小玉梁台地上,则是以大型五连间房址为核心的石砌建筑群,台基全部用石头包裹,固若金汤。换句话来讲,这几间房屋就类似于城池内的“宫殿”。不仅如此,最让人称奇的则是碧村遗址的“防御系统”,城门形制规整,结构严密,由三个大型墩台围合成“品”字形,中心设置小型墩台,两侧衔接障墙,具有明显的礼仪形制。其城墙内外,无一例外,还有中心区域,都层层设卡,严密布防,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管是从城外入城,还是从城内进入宫殿,都会有一些很巧妙的关卡,遇到敌人入侵,这些是扼制敌人最有效的屏障。”张光辉说。
碧村遗址远景图。
石头堆砌的墙址。
一座关卡城以镇守黄河为使命
碧村遗址为何重要?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表示,碧村遗址是目前晋西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结构较为明确和成熟的龙山晚期石城,特别是其东门址的完备防御形态,启发了考古工作者对同类遗址门址结构的认识。此外,其紧邻黄河,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严密的城防设施,才能控扼黄河与蔚汾河的关口,沿外城墙、内城墙、中心台城逐步降低到入黄河口处的线性布局,强烈指向其应是龙山时代黄河岸畔的一座关卡性城址,并且非常具有战略性布局的意义,这为认识黄河沿线同类城址性质提供了参考。
那么,它究竟要保护谁?放眼碧村遗址周边,紧邻黄河,河岸对面就是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两处遗址不仅存世年代一致,距离也仅有50多公里,这其中难道有某种联系?早在多年前,石峁遗址就是当时中国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紧邻黄河边的碧村或许就是它的“盟国”,只有镇守好黄河,才能杜绝外敌入侵,才能确保石峁遗址的安全性,因此才有如此严密的防御布局以及数不胜数的屏障。往事如烟,二者之间的联系或许只是一种猜测,考古人员也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一切都需要佐证,但至少碧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宏观视野下的文明图景。
多年前,碧村遗址的先民们镇守黄河,保一方安宁,那么在近代,山西人走西口时,也会途经碧村过黄河,到达陕西神木的高家堡,再往西北进入内蒙,神木就是石峁遗址的所在地,这样的行迹路线从近代映照古代,如此吻合,或许也证明了碧村遗址存在的“价值”:千百年来亘古不变,都是南来北往之人通过黄河的必经之地。
铜器制成的铜刀。
出土的铜泡。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多年前,先民们是这样生活的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衣食住行样样方便,那你知道多年前的先民是如何生活的吗?在碧村遗址考古项目中,采取了多学科考古,项目组从古环境、农业种植、家畜饲养、冶金与采石等方面进行了多学科探索,对其先民生存状态有了初步了解。
走,让我们一起感知一下古人类的生活。
据考证,该地区龙山时代的经济类型为农牧混合的模式,碧村先民作物经济采用了以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并存在食用水稻的现象,遗址区的黄土台地,都是开展农业生产的最佳选择,先民们可以在城池附近的黄土台地上进行耕作。在家畜经济中,猪和羊的比例最大,且几乎相当,牛的比例仅次于猪和羊。
根据科技考古中的稳定同位素检测结果显示,猪主要以粟黍类食物为生,羊和牛则以野生食物为生,但食物结构中也明显添加了粟黍类食物,所以当时的农作物不仅仅是人类的口粮,也是一部分牲畜的口粮,而一些家禽,也有可能成为先民们餐桌上的美食。碧村遗址还出土了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陶器,其形制与石峁遗址出土的文物大致相同,这说明在该遗址上生活的先民们,在手工制造业方面也非常考究,其生活习惯以及所处年代,也与石峁遗址时期的先民相同。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铜器距今年,是属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最为难得的是,在碧村遗址这座石头城内,也出土了两件冶金制品,这在同期考古项目中实属难得。“在碧村遗址中心区域,也就是‘宫殿’房址附近,出土了铜刀、铜泡,要知道在当时,红铜制品并不是人人都能使用的,这说明‘宫殿区’内的人身份等级非常高,有可能就是这座城的主要控制者。”张光辉说。
回望碧村遗址,城池之内强大的防御系统使先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活动范围均处于保护范围之内,即便有外敌入侵,只要能扼守住城墙,聚落内部完全可以做到长时间的自给自足,倒也成为一处黄河岸边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
都说黄河古都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的黄河文明密码,就隐藏在这些大型城址之中,而碧村遗址是龙山时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纽带,是揭示中华早期文明交流互鉴和展现以中原为中心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
碧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远未结束,或许那些你感兴趣的话题,那些未解的谜团,都能被一一揭晓。就让我们静待历史之花绽放的那一刻。
来源:山西晚报记者孙轶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