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音配像得失漫谈荷露团珠

早期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4.html

对于传统京剧来说,京剧的音配像绝对是一种新的形式,是过去没有的,也算是一种创举吧。为什么要弄出个音配像呢,因为京剧的断代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传统京剧一段时期处于断层状态,那个时期有几十年的时间吧,就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随着大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的离世,他们的绝活玩意儿也就都带走了。结果后来的习学者们,很多玩意儿不是不会就是你没学过,甚至没见过,但是京剧还要传承,还要发挥它“寓教于乐”的作用,于是乎,由当时的一位国家领导人牵头安排了一些还建在的老艺人进行指导,并且拆巨资搜集,整理,现有留存的个流派大师艺术家留下的录音,由他们的弟子门人指导,找后辈或者合适的艺人进行配像,以尽最大的可能还原当时的现场和老艺术家的艺术,音配像完成以后,可以流传后世成为学习范本规范依据。

音配像的录制是从年开始的到年录了20多年,也算是工程浩大,惠及子孙,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功德的事情。

程砚秋大师

由于音配像太过庞杂,我们今天只谈谈程砚秋音配像的得失。据我知道,程砚秋先生的录音基本上配了16出戏,它们是:

《碧玉簪》程砚秋于连泉录音(1-3)(张火丁等配像)

《春闺梦》程砚秋储金鹏录音(张火丁等配像)

《汾河湾》程砚秋于世文录音(李世济等配像)

《贺后骂殿》程砚秋李世霖录音(李佩红等配像)

《荒山泪》程砚秋等录音(上下)(张火丁等配像)

《柳迎春》程砚秋于世文录音(1-3)(张火丁等配像)

《六月雪》程砚秋等录音(李世济等配像)

《马昭仪》程砚秋于世文录音(1-3)(张火丁等配像)

《青霜剑》程砚秋贯盛吉李少广录音(上下)(李蔷华等配像)

《三击掌》程砚秋于世文录音(李世济等配像)

《三堂会审》程砚秋叶盛兰录音(张火丁等配像)

《审头刺汤》程砚秋雷喜福肖长华录音(上下)(李世济等配像)

《锁麟囊》程砚秋等录音(1-3)(张火丁等配像)

《文姬归汉》程砚秋于世文李丹林录音(上下)(张火丁等配像)

《武家坡》程砚秋谭富英录音(刘桂娟等配像)

《武家坡》程砚秋杨宝森录音(李蔷华等配像)

《英台抗婚》程砚秋李丹林录音(1-3)(李佩红等配像)

至于程先生留下的17分钟的《御碑亭》录音,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配像,还有程砚秋的唱片《四郎探母》长度为13分,唱片《锁麟囊》以及46年的现场,都是绝佳的经典唱片珍品,建议都应该配一下像,作为范本,流传后世。

程砚秋作为京剧程派创始人,他的艺术就是程派绝对的范本和标准,这个毋庸置疑,一切的离经叛道,如果超不过甚至达不到的就想着夹带私货偷东补西的,统统可以视为篡改和胡来,因为你把人家的艺术质量降低了,这不是弘扬这是在骂人家。如果有人不同意,那么建议您另起炉灶,不要一边糟改人家的戏,一边还受惠人家的好词美曲,有些人其实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某某唱的好,而是人家程砚秋的腔设计的好,词写得好,剧情身段安排的好,你们只不过是拿来传播,怎么最后粉丝把这些个好处全算到某某人身上,程砚秋没捞着半点好处,还落了个“程砚秋那是程派吗?迟小秋才是真正的程派!”这样的话来,假如程先生活着会怎么想,我想哪天程家若强调版权的唯一性,我看你们还演啥,那些捧某角的粉丝,你们还能叫嚣个啥?

那么我们现在就简单分析一下程砚秋配像的得与失。

李世济

首先,让李世济指导程砚秋音配像就是一个大的错误。

大家知道,程砚秋一生只收了九名弟子,而且有些弟子因为他不喜欢,他也不好好教,有些弟子是票友不怎么登台,也没怎么去传播程派,那么除了这九位磕头的弟子,私淑他的学生非常多,中华戏校的就不用说了,其他的比如他当时的对头章遏云,新艳秋,都学程派学的很地道,但是程没有亲自教过她们,还有一些学生比如周长华的学生五老之一的李蔷华,这些人私功很好,学程都非常下功夫,因为喜欢嘛,但是没有实授,中国传统的这种口传心授,有时候是有他一定道理的,实授过的学生和没有实授过的那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个话题以后再讲。

那么说说李世济。李世济是程砚秋的干儿女,至于怎么成了干儿女,那有很多记载,李和程家各有一套说辞,这里不讲。李世济票友下海这个毋庸置疑,当时程先生不建议她学戏,有人说是因为怕耽误学习啥的,其实最权威的记载是程先生觉得李不是那块料,但李很倔强,非要吃这口饭,那么好吧,程先生给她说没说过戏呢,这个肯定说过,但怎么说就有学问了。赵荣琛在他写的《粉墨生涯六十年》里记载他是怎么和程先生学戏的,那半年,程有繁重的演出任务,给他说戏也是只说三遍,如果还不会,程先生就皱起眉头不高兴了,最后逼的赵开始记简谱,可想而知,程先生教李世济是个什么情况,好像有文献记载,很多专业教业余的和教专业的是不一样的,教业余的就是给你说说,关键的地方也不讲,因为讲了也没什么用处,白费力气用不上。那么我们现在看,不说唱,李世济的身段非常的业余,很多动作一看就没有幼功,在胡摆弄,那一颠一颠的台步,那不知道什么地方不顾剧情突然露出的欢乐笑脸,都让你匪夷所思,大为感慨。她给程先生配像这种现象真是比比皆是,就更不说她那梗着脖子,摇晃脑袋咬牙切齿的习惯性动作了。这个如果她个人还好说点,你说是特点,说是个性都行,但配像,你演的是程砚秋,这样绝对不行!

另一样就是把程砚秋的场面调度给改成她李世济的,比如,《文姬归汉》整归鞭,执马鞭子上场,李可能走不了马趟子,还得演怎么办就嘴里唱着:“整归鞭”手上扶着车旗子,踱着方步一摇三晃的走出来,如果她自己演也就算了,她还堂而皇之的把这些臆断的玩意儿加在给程砚秋的音配像里,让后世的人误以为程砚秋就是扶车旗子出场,这样合适吗?

张火丁(左

其次,用没有见过程先生表演的后辈演员配像值得商榷。用没有见过程先生表演的艺人来配像可不可以呢,不是不可以,但起码表演风格得和程先生的相近,程派所谓的发展,到了今天,形成了很多的所谓“新程派”的特点,今天说音配像,唱腔就不说里,就说动作身段风格,给程砚秋配的好几出戏都是张火丁的配像,张火丁的身段风格是谁的呢,赵荣琛的。其实,赵氏的动作身段,和程砚秋的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概之,就是“程收赵放”,有人可能不同意,我举个例子,比如你把赵荣琛的和王吟秋的身段比较,你就体会到我说的那个意思了。做为赵荣琛的徒弟,张火丁的身段动作完全继承了赵氏的身段动作的风格,所以,她给程砚秋配像完全不是程砚秋原有的风格,是另外一种风格特点,还是那句话,不是说你那样不行,但是既然给人家配像,还是最大限度的还原人家的是不是最好呢?这个问题大家自己思考吧。

那么除了这一风格问题以外,还有的配像人表演非常无所适从,甚至觉得手脚都不知道她们该往哪里放,比如李佩红,刘桂娟,最大感觉就是僵硬手足无措,做一些盲目性的动作,程砚秋的那种随意,精妙的身段,被他们小心翼翼的描红模子给弄的快成卡通皮影戏了。实际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对戏的感觉不行,另外就是这戏他们根本就没上过几回台,或者根本就没在台上演过,不怎么会演。相对来说,李蔷华虽然有些身段不是特别精彩,但是大体戏配的自然流畅,看着非常舒服,这一点,张火丁的配像也还过得去,若是一般要求,也还好吧,若是让这些配像成为今后戏校或者后学者的圭臬典范,那就值得商榷了,特别是李世济把人家的动作场面道具给夹带私货的行为,那绝对是不合适也是不应该允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