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变奏曲金台资讯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www.wzqsyl.com/bbzs/bbyd/汾河临汾段风光。王一霖摄汾河,孕育了灿烂的三晋文明,泛起的每一个涟漪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汾河,见证了山西的发展轨迹,荡起的每一朵浪花都焕发着时代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这条山西人民的母亲河。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期间,又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情况。他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治,三晋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作为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全面谋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启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探索,奏响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新乐章。管涔山下、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百里汾河经济带……盛夏时节,记者沿河而下,探访河流生态,感受汾河巨变,体会绿色发展给百姓带来的美好。一条河,旖旎风光再现七月的汾河源头,山青水绿,沁人心脾。《山海经》云:“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宁武县东寨镇雷鸣寺泉,素称“三晋第一泉”。李建明是宁武县治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与汾河打交道30多年了,汾河的变化让他特别有成就感。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那天起,自己的人生就和汾河连在一起了,几十年来,汾河每一个点滴变化都让他感到无比欣慰。说起汾河源头的变化,李建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质越来越好,河岸越来越绿,汾河正在回归河流本来的模样。”汾河在宁武境内长达42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9.1%。为了更好保护汾河源头,30多年来宁武县大规模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全县汾河沿线累计关闭取缔了各类企业个,减少污水排放万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9%提高到现在的45.4%,一个蓝天碧水、青山绿岸的美丽形象跃然眼前。山西治水必治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省先后5次对汾河实施全流域、大规模治理,特别是近年来谋划启动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三管齐下、系统推进的治理格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统筹抓好铁腕治水、生态调水、改革活水、高效节水、强力保水,让水量丰起来;“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污染治理,减污与增水并重,强化源头治污,实施综合治污,让水质好起来;加强河道水系系统整治改造,实现河道景观化、河流生态化汾河,让风光美起来。汾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开始改变着模样。静乐,素有“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之美称。在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育区,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流淌着,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沼泽地里水草摇曳,丰茂的水草、朴素的野花与周边多姿的山峰遥相呼应,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增加湿地是汾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一环。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于年启动,一期工程完工后,恢复湿地植被亩,成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之所。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主任徐文玉告诉记者,汾河静乐段42公里生态廊道,被称作“汾河之肾”。经过治理,现在这里的水草种类多达种,野生动物比建设前增加了16科51种,以前这些鸟只是飞过时歇个脚,现在有很多已留下筑窝。在公园,记者遇到了正在锻炼身体的59岁的张爱珍。她告诉记者,这几年汾河变化可大了,以前河道内杂草丛生、垃圾乱堆,现在满眼是绿,也闻不到以前那种味道了,大家早晚都爱去公园遛弯健身。晋阳桥,因习近平总书记来过,而备受广大市民青睐。汾河流经太原境内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穿城而过的汾河景观带从年一期工程开建,到年三期工程完工,长达33公里的景观带成为一座贯穿太原南北的绿色大公园。近年来,太原市坚持汾河治理美化与两岸风貌管控相结合,先后分三期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了治理美化。如今,水域平均宽度米,两岸景观绿地平均宽度米,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植物达万平方米,鸟类从最初常见的四五种增加至种。张鹏程是太原市风景线保洁有限公司保洁员。年,张鹏程和老伴儿从老家右玉县来到太原,一同成为汾河公园景区的保洁员,这一干就是10年。说起汾河的变化,夫妻俩用了“翻天覆地”这个词。夏日,骄阳似火。站在临汾市尧都区汾河大坝上眺望,堤坝内雍水坝已建成,工人们正在进行管理用房装修及设备安装调试;堤外人工湿地正在铺设护坡草坪、栽植乔灌木,鸟群不时掠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这几年,持续发力对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临汾人民已经尝到了甜头。”临汾市尧都区水利局局长杨文明说,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是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4.亿元,采取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项目建成后,汾河入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Ⅴ类水质标准后,片区出水断面除氨氮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可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水量丰、水质好、风景美”的生态景观正在形成。邰村是离汾河直线距离最近的村子。村民温青山告诉记者,挨着汾河近,以往除了脏乱臭没有沾上半点光。而今汾河吴村段生态修复工程把杂草丛生的水滩地、沼泽地都规划成了湿地,周边村里的环境不仅变好了,空气质量也越来越高了,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我省探索建立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和川引水枢纽工程、北赵引黄连接段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在距汾河源头不到20公里的头马营村,记者看到,流过上百公里的隧洞,远道而来的黄河水在此汇入汾河,数米宽的汾河径流陡然拓宽至数十米,汾河从涓涓细流变得翻滚跳跃。据了解,自年以来至今年6月底,引黄工程已累计向汾河生态补水17.21亿立方米,促进了流域地下水位的回升,也提升了汾河水质。去年5月12日,《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实施,明确年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劣Ⅴ类断面,一场保护母亲河的攻坚战在三晋大地全面打响。今年7月1日,汾河治理终于迎来重要阶段性进展: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水质,累月及单月水质均创历年同期最优。那条大河泛波、水韵悠悠的汾河逐渐回到人们的视线。一条河,滋养百姓生活宁武县东寨镇石窑村紧靠汾河源头。68岁的王贵拴一直就住在这里,因为进行了股骨头置换,走路还离不了拐杖。一进小院,老王的老伴儿热情相迎。院子不大,收拾得干净利落。因年轻时下过煤矿,王贵拴得了股骨头坏死的病。前两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花费12万元进行了手术,医生说今后不能再干重活了。这些年,汾河源头越来越美,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年,无法干重活的老王办起了农家乐,当年就脱了贫。“我自己就是汾河治理的见证者,几乎参与了汾河源头所有治理工程。现在看的是青山绿水,吸的是新鲜空气,靠着汾河吃上了旅游的饭,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回忆着治汾往事,说道着今天的生活,王贵拴语气有些激动,老伴儿站在旁边微笑着看着他,见缝插针“数落”他几句。千百年来,奔流起伏的汾河滋养着两岸百姓生生不息。曾经由于河流生态的恶化遭人嫌弃的汾河现在又让沿河的百姓能够过上靠水吃水的生活。娄烦县的汾河水库,是我省最大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站在水库坝顶,宽阔的水面烟波浩渺,天水一色。近年来,娄烦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山体治理等工程,筑牢“水丰、质好、河美”的省城水源生态屏障。下石家庄村坐落在水库大坝下游米处,依山而建,顺势而延,面临汾河,林地广阔。看着棚里的“早黑宝”葡萄,50岁的赵晋军满怀憧憬。受春季冻害,眼下葡萄刚进入膨果期,再有20多天就可上市了。“我们这光线好、水质好、空气好,我家种的葡萄年年都不愁卖。正常年景,一个棚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赵晋军笑呵呵地说,“这些年,汾河一年一个样,变化特别大。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我们这里相对闭塞。现在依靠汾河水库,每到夏季来旅游的人还不少,周边村庄群众生产生活可是沾了光啦!”“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这是明代诗人张颐陶醉于汾河晚渡美景所作。如今,“汾河晚渡”胜景渐现龙城。66岁梁新文,是太原市小店区木兰拳分会的一名会员,只要有时间,她就会跑到汾河晋阳桥段来,一边练拳,一边赏景。在她的记忆里,汾河河道水量不多、荒草丛生、垃圾成堆。她说,这几年,汾河景区变化特别大,水更清、树更绿、景更美,空气越来越清新。尤其是夜色降临,汾河两岸,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是“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上的龙头工程,现在早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新引擎”。虽是黄昏,可在文化生态景区仍是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静静流淌的汾河水面宽阔、水质清澈,不时展翅飞起的白鹭和划过水面的野鸭,给汾河增添了几分生机。这几天,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百亩荷花竞相开放,荷塘里,硕大的荷叶间,挺立着一株株娇艳的荷花,白里透粉,亭亭玉立,美景也吸引着当地居民前来游玩观赏。据了解,汾河稷山段河道长43.96公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汾河干流稷山城区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2.48亿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具备蓄水条件。在不远的将来,人们期盼的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湖光山色的田园风光将成为当地群众的日常风景。汾河治理不仅美了环境,给百姓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还破解了沿线产业发展的“瓶颈”。禹门口,地处山陕两省交界处,“鲤鱼跳龙门”之地。汾河清水复流北赵连接段工程,实现了黄河与汾河的“牵手”,利用禹门口一级改扩建泵站提水,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年12月,工程通水运行,惠及6县区的38个乡镇、个行政村、67.83万人。距离禹门口泵站20公里处,是西范一级泵站所在地。因为常年没水,过去这里被百姓叫成了“干灌站”。而今,村民们却改口为“幸福泵站”。今昔对比,万荣县裴庄乡农民范印江激动地说,以前汾河倒是有水,可水量太小指望不上,为了等电灌站放水,一晚上睡在地里是常有的事!现在浇地不发愁了,我们沾了汾河治理的光呀!更可喜的是,随着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推进,沿线百姓保护河流的生态意识也在增强。55岁的巡河员郭年保,是临汾市尧都区人,从小在汾河岸边长大。年7月,郭年保被正式聘为巡河员,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从涝洰河入汾口到洪洞边界的汾河沿岸走一个来回,耗时2个小时左右。“我小时候的汾河水面宽阔,水上可以行船,人们要从汾河的这边到那边去还得摆渡。上世纪80年代,汾河就几乎没有水了,有水也是臭水、污水,现在的汾河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聊起汾河,老郭滔滔不绝。一条河,拥抱绚丽未来一场新雨后,汾河河津段水声明显响亮起来。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湿润而舒爽。汾河在河津境内全长26.8公里,流经4个乡镇。作为汾河下游段,为确保河畅水清,河津市一直埋头苦干。河津市汾河水生态修复工程一期PPP项目是运城市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3.亿元,重点突出水质净化、水生态修复。在工程现场,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治理汾河水、保护母亲河”的标语;堤坝上,引水铺面正在修缮打磨。河津市水利局总工杨昌华介绍,项目规划建设人工湿地亩,日处理汾河水8万立方米,相当于全运城每天排入汾河的总排水量,处理后氨氮降低33.3%、总磷降低20%、整体水质可提升20%以上,目标是打造最美汾河岸线,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从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龙须沟”到河畅泉涌、碧波荡漾的生态带,汾河正在经历着华丽蝶变。今年5月11日—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期间,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情况。他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三晋儿女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就要把汾河治理作为重中之重。5月,我省印发了《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年)》,明确将在15年内投入多亿元进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通过对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及两岸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导入,构建“一源、两路、三线、四区、五带、多节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守护一河清流,再现锦绣风光。炎炎烈日下,汾河景区四期工程正在进行土方施工,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在有序忙碌。作为汾河景区建设的参与者,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侯刚介绍,按照规划,工程将以柴村桥北米处作为南起点,向北延伸约10公里,将打造出独具汾河特色的滨水游憩带和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湿地景观。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施工现场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项目经理李大伟说,为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机械、增加材料、增加管理人员,加班加点抢工期。省水利厅河湖处处长赵立东告诉记者,示范段工程北起汾河三期末端,南至汾河二坝,长13.5公里,涉及太原市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紧邻潇河综改示范区,建成后将逐步恢复河道岸线自然之美,修复河道水陆生态空间,完善防洪体系,形成人水相亲的水利长廊、景观长廊、文旅长廊。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这里也是汾河入黄口。夕阳西下,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河道中央,在绿绿青草映衬下,“一泓清水入黄河”七个红字格外显眼。44岁的王勇,是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村级河长。顶着烈日,王勇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沿着堤坡,继续向河边走去。他说,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提出“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市县都有工程,对于他来说也是重任在肩。现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村里老百姓都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保护汾河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河流变清了,生态变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更好了!河之兴,人之福。汾河,必将成为一条造福三晋儿女的“幸福河”。(记者赵建军)
上一篇文章: 在转型发展蹚新路征程上砥砺奋进一 下一篇文章: 山西表里山河焕新颜绿水青山入画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