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古八大兵家必争之地
冷兵器时代有句话:“得山西者得天下。”
山西省隶属于黄土高原,境内多山,东有太行山脉,西有吕梁山脉,南有中条山脉,北有阴山余脉和恒山,中部有太岳山脉。此外,还有五台山、洪涛山、系舟山等。黄河奔腾萦流于西面和南面。山西境内山岭起伏跌宕,沟谷纵横交错,山间多陷落盆地和河流切穿的沟壑深谷。山西关隘众多,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太行山——天下之脊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多公里,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太行山南部的天井关,因群山环绕,道路狭窄,是从山西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谁占据了它,谁就进可攻,退可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二、上党郡——与天为党
上党郡,在今长治一带。[清]狄子奇《国策地名考》中说,“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上党地势险要,东据太行南麓,西临霍山、太岳,南连晋城、洛阳,北达左权、太原,地势高险,沁河、漳河流经此地,境内有长治盆地和晋城盆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三、临汾——华夏第一都
临汾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四、龙门渡——晋陕古渡
龙门,即禹门口,位于今山西河津县城区以北30公里处,《尚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载。黄河流经此处,河道渐窄,出峡谷由北向南,直泻而下,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激山为浪,人称“禹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由此可见此处地势之凶险。
五、大同——北方锁钥
大同古称云州、平城,地处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接壤,是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
六、恒山——人天北柱
恒山古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恒山山势陡峻,谷大沟深,道路崎岖,关隘险要,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
七、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地处山西代县北部的雁门山中,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以“险”著称,《舆图志》中记载:“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与宁武关、偏关合称“外三关”。这里北临大同,南抵太原,西接宁武、偏关,东连紫荆关,可直达北京及华北平原,历史上对它有“咽喉全晋,势控中原”的评价。
八、太原——河东根本
古时太与“大”通用,原泛指广阔平坦的地区,所以大原即是太原,是广大的平坦开阔之地。太原这一地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六月》中的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尚书·禹贡》中也记载:既修大原,至于岳阳。太原古称“晋阳”,又称“并州”、“龙城”,有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东有恒山、太行之险,西依吕梁、有汾河、黄河之固,北靠系舟山、云中山,南接晋中平原,三面环山,地处“中原北门”,自古以来便是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处,汉有东带名关,北逼强胡之称,北齐视为霸业所在,王命是甚,李唐王朝认为太原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由于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历朝历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