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市,是著名酒都,明朝曾两座王府并存
文/史间一壶酒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技术。多年来,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汾酒有着年历史,在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便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阳也因汾酒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酒都。当然,除了汾酒,竹叶青也产自这里。如今当地仍遗存汾酒作坊,现存古井为元代遗存,建筑为清代遗构。汾阳,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明朝时,汾阳城内存在着两座郡王府。分别是明庆成王朱济炫和明永和王朱济烺,因此,汾阳就有了两座王府并存的特殊现象。庆成、永和两府给汾阳带来了皇家风范以及京城文明,促进了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奠定了汾阳数百年的文化底蕴,发展了汾阳当地的经济,极大地丰富了民俗生活内容,特别是当地的饮食文化,至今仍保留着十分讲究的地方特色。汾阳有多年置县史,其中多年为州府郡治所。从明万历二十三年(年)汾州改州为府至民国元年(年)废置,汾阳城区一直为晋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汾州城是罕见的“五座连城”,由主城和东西南北四关城拱卫而成。这种独特城垣的形成因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使主城内王府、庙宇、寺坛等占了大部分空间,居民不得已在城外开辟生活区,久之形成了东南西北四个聚居区域。汾州城历来被称作“四阳城”,因四面皆有阳光得名。与古代城池以正北正南为上不同,汾州古城的建制与子午线成约33°夹角,采光非常好,故汾州城又称作“祝融城”,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称之。汾阳市区大部分街道及房屋方向与地理方向有偏差。汾阳作为古汾州府所在地,有许多人文古迹传承与世,太符观就是其中之一。该观位于汾阳市区东北13公里的上庙村,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太符观的主要特色是它有着品位高超的建筑群体和线条优美的彩塑、悬塑和壁画。汾阳也有一座文峰塔,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塔。座底宽15.75米,通高84.93米,其高度位居全国古塔前列。汾阳关帝庙为明代遗构。庙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存山门、献殿、正殿和后殿,两侧存前院东西垂花门、东西配殿、东西耳殿及后院东西耳房,后院东侧存窑洞1座。汾阳后土圣母庙现存为明代遗构。庙坐北面南,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正殿,东侧存马王殿。殿内后墙及两山墙上保存有59.46平方米壁画,后墙上所绘内容为“圣母燕乐图”,两山墙为“圣母巡游图”,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汾阳文艺之火旺盛。20世纪中下叶以来,不少作家和导演把汾阳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小武》《站台》《任逍遥》《吕梁英雄传》《杏花魂》《喜耕田的故事》等作品。汾阳市也先后主办或承办汾阳电影青年狂欢节、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全国第八届烹饪技能竞赛(山西赛区)、第二十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等重大活动。当地的汾阳地秧歌起源于唐朝宫廷艺术,分为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和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在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和汾阳地区娱神崇祀习俗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冀村长山药、汾阳酿酒高粱、汾州小米都是当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还有汾阳十大名菜、十大名吃之说,汾州三八八席共有八碟八烩八大碗,也有外加鲜果四样或八样的,是当地传统宴席三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年被载入中国菜名录。参考资料:《汾阳市志》等。喜欢文章,请点
上一篇文章: 民俗荐书陶寺文化三 下一篇文章: 开挖土方137万立方米太原市汾河生态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