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这样重现清流金台资讯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境内黄河流域面积9.7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2.2%,占全省面积的61.9%,被誉为“华北水塔”。作为母亲河,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黄河第二大支流。
过去,汾河曾因污水直排、过度开发,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甚至出现断流。如今,汾河之水清如许,沧桑巨变怎样实现?记者日前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年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山西,沿着汾河上中下游,探究当地如何治水,使汾河重现清流。
涵养水源、引黄入汾,让水量丰起来
从太原市出发,驱车往北3小时,扎进吕梁山北端,就到了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脚下的东寨镇雷鸣寺泉,这里是蜿蜒公里的汾河源头。
“30年前,风景可没这么美。”宁武县东寨镇人大主席杨超军回忆,当地矿产丰富,以采煤为主;矿挖得多了,水就少了,过去一到春季水量尤其少。就在这汾河源头地区,最多时开了5家煤矿,村民在山坡开垦种地,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水源地保护,关闭了全部煤矿,并通过修建淤地坝、退耕还林、机修梯田、组织村民搬迁等举措减少人为破坏。“过去30年,县里共建设淤地坝20座,修梯田5万亩,栽植水保林32.4万亩,年均减少输沙.5万吨。”县治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建明介绍。
雷鸣寺泉往南60多公里,是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当地工作人员观察到,这里的水量丰起来了。“黄土高原山多沟深,降雨量本来就小,汾河水流量最低时只有2.52立方米每秒。随着近几年生态投资力度加大,上游湿地生态逐步恢复,加上引水工程,去年水流量达到26立方米每秒,今年又增加到29.8立方米每秒。”忻州市静乐县水利局局长吴星亮感慨,变化非常明显。
湿地具有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退耕还湿,已恢复湿地植被亩,并在汾河沿岸种植油松、云杉、柳树等水源涵养林和生态林,减缓降水流失速度,目前已有2万多亩,这都有利于丰富水量。”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主任徐文玉说。
从整体看,山西省按照“两山七河一流域”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包括汾河在内的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多措并举让水量丰起来。一方面,5年累计造林多万亩,向黄河年输沙量由上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万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年下降18%,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另一方面,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等实施汾河生态补水,年以来累计调引黄河水11.46亿立方米,有效改善汾河水量。
截污净化、严密监测,让水质好起来
作为省会城市,又位居汾河中游,太原市的水污染问题曾广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