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文化红色文化一

白癜风用什么药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tslf/220321/10467292.html

第七章

红色文化

——革命精神永流传

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包括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三部分,红色物质文化涉及革命战争遗迹,红色英雄驻扎地、居住地、纪念地,还有见证革命历史事件的村落景观标志物,如广场、庙宇、戏台、民居等;红色制度文化包含革命时期制定的革命理论、革命性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红色精神文化指的是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中透露出的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和革命信仰。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是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的文化形态,是包含“人、事、物”的文化形态。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地上,红色文化涉及区域范围广,不同地区都或多或少留存有红色文化的印记,红色文化也成为当下区域社会开发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涉及上述提到的“人、事、物”三种,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功能。

襄汾是革命老区,是山西新军政卫二支队的成立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的组建地、“雷锋团”前身——襄陵独立团的诞生地,从汾河两岸到东西两山,到处都有革命先辈的足迹。他们传播革命的种子,发动地方群众,成立地方党组织、打击日本侵略者、领导人民解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众多革命遗迹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进程的见证,也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的体现,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

隶属于襄汾的陶寺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既有以塔儿山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还有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曾居住过的窑洞民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陶寺地区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展现出革命人士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这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陶寺儿女齐心协力进行战斗的历史记忆。革命将领英勇无畏的带领军民保卫地方社会、保卫民众的红色精神同样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一种,是激励陶寺后人不懈努力、勇往向前的精神动力。

一直以来,红色文化资源都是我国保护传承和倡导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对革命战争遗址、革命历史文物、革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设定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红色旅游,这是当下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典型的措施,涉及研学旅游、体验旅游等方面。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在《让游客通过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中所提到的:“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要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红色文化资源还具有多样性特征,纵向来看,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遗址和革命精神,横向来看,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分布广,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

本章就陶寺村乃至陶寺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探讨,涉及红色文化遗址、历史事件和突出将士的功绩,在纵向上叙述当地革命历史,同时关照与村落相关的时间节点和空间节点,对于见证革命事件的村落景观所具有的特殊红色文化内涵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陶寺村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做一探讨,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论证,以便为陶寺村红色文化开发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可操作性开发路径。

一、革命遗址,见证历史

革命遗址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革命遗址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军民鱼水情的体现,具有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和警示教育等一系列价值。

1.见证革命的关帝庙

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首次来到陶寺,进村后便开始破坏村内房屋,抢掠百姓财物。陶寺村民在日军到来之前就早早撤离,日军进村后没有占到先机。他们云集在村中关帝庙前,报复性地纵火将关帝庙前的连三牌楼点燃,大火越烧越旺,直冲云霄,古老的牌楼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待日军走后,村民回到村中纷纷前来救火,关帝庙前一片狼藉,牌楼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华丽的建筑、精雕的木刻、斑斓的彩绘都已被毁,只剩下了砖石基座。村民们深感惋惜,对日军也深恶痛绝。但是当村民抬头看关帝庙时,竟然发现和牌楼近数尺相隔的关帝庙却安然无恙,村民也很诧异,纷纷传说是关帝显灵,躲过了日军的攻击。解放战争期间,关帝庙也是见证陶寺人民解放的村落标志物。如年襄陵公安局在关帝庙前舞台上召开公审大会,让敌人接受人民的审判,最后枪决了敌特情报人员三男一女。关帝庙还见证了解放战争中英勇就义的我军将领的光荣事迹。年秋天,胡宗南匪部企图配合进攻延安的蒋匪主力,阻挡中国共产党东渡黄河,调离部队从风陵渡北犯。由于敌众我寡的局面,陶寺民众顾不上收获田里的庄稼,搀老携幼,每日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躲避胡宗南部队的骚扰。农历十月初四,胡宗南部队由东而来,把抓来的群众都驱赶至关帝庙前,群众队伍中还有襄汾县武委会通讯员段满斗和冯福临,他俩看到了隐蔽在群众中的战友,面对敌人的逼供,他们慷慨陈词、宁死不屈,胡匪气急败坏下,竟然朝他们开了枪,两位同志在关帝庙前英勇就义,可谓“血溅关帝庙,浩气贯长虹”。20世纪70年代时,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在关帝庙广场南侧设立了烈士纪念亭,成为当时陶寺村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陶寺关帝庙见证了陶寺人民反抗日军的浴血奋战,见证了人民解放之路的艰难进程,见证了整个革命历史阶段的陶寺风雨。年5月,关帝庙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对其作为历史文物的保护,也是对其烙上红色文化印记的肯定。

2.陶寺炮楼显英勇

陶寺炮楼位于陶寺村石家角东南原祖师庙内,是年由日军和阎锡山警备队威逼百姓修建的,炮楼共有三个,一个是祖师庙上坡城脚旁边的小炮楼,一个是北房后的小炮楼,还有一个是中间的大炮楼,大炮楼有将近20米高。当时日本人为了盖炮楼,将村内的庙宇拆掉,用砖头、木料进行修建。当时驻扎在炮楼中的敌军将近人,敌人据险扼守。对于我方来说,如果攻打不下城边的小炮楼,就无法进入祖师庙。年,当时年仅16岁的石增晋为游击队战士引路至祖师庙门口,战士们用炸药包爆开缺口,其间牺牲了好几个战士。为防止日军再占据这个易守难攻的军事重地以及宽敞的、能够储备足量物资的空间场所,祖师庙及周边建筑被毁坏了。

3.南疙瘩窑洞

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陶寺村南河里有个地名为“南疙瘩”,是著名将领徐向前率领指挥所全体人员办公的地方。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年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华北平原大部分城市和要塞相继解放,晋南腹地运城解放后,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发起解放临汾的战役,解放大军挥师北上,将临汾包围,当时解放临汾的总指挥是徐向前,这时进入了年的春季。临汾城固敌顽,我军参战的部队多为地方武装的队伍,攻克临汾不是件容易的事。徐向前司令员一向遵循“打鼠如虎”的作战理念,调集兵力参战。地方政府也发动群众,动员高平、阳城、沁水、翼城、洪洞、襄陵、汾城、垣曲等解放区的人民支前。为了攻克临汾,一方面让参战部队在翼城进行练兵和整训,另一方面徐向前带领指挥部人员在陶寺南河里南疙瘩设立临时指挥所,观察敌情,筹划解放临汾攻坚战。徐向前当时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依旧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都要登上南疙瘩顶上观察敌情,进行战略部署。当时陶寺民众并不知住在村内的是什么人物,看着是位眉清目秀、身材清瘦,但两眼却炯炯有神,有着军人气派的人物。闲暇时,徐向前便到屋主人处,坐在炕上和村民拉家常,了解当地民众生活,碰上吃饭也不客气,常常和主人家一同吃饭,但每次吃过后,他一定会给主人张笃敬留下“米票”。日子一长,徐向前的事便在村内传开了,村民都得知这位人物关心老百姓的事,没有大官那样的做派。徐向前在南疙瘩窑洞住了几日后,便离开了,走之前还将住所打扫干净,并跟主人家告别。过后大家才知道这是徐向前司令员,更对其肃然起敬。

徐向前在陶寺住过的窑洞摄于年7月27日

徐向前领导的司令部从陶寺撤出后,便迁往临汾大阳镇东堡头村,之后,解放临汾的战役全面打响。后来陶寺南河里南疙瘩窑洞也被定为是陶寺乡陶寺村“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所”遗址,现窑洞还保存完好。

4.革命之山

塔儿山塔儿山,又名崇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在抗日战争时期,县党组织以塔儿山为依托,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建立了县政权,成立了襄陵独立团(即雷锋生前所在团),给予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独立团乘胜前进,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的战役,进军大西北、大西南,襄陵独立团获得了“支前模范”“功在西北”的荣誉称号。在革命战争时期,塔儿山上涌现出无数英雄,在抵抗日军、攻打蒋阎的战斗中,英雄们或英勇机智,或宁死不屈,或巧妙周旋,或无畏抗敌,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赞歌。在《塔儿山下的故事》一书中,收录了15则革命故事,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小梁河地区的战斗事件。年,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在襄汾县张礼、赵曲、史村、安李、邓庄、陶寺等地设立据点,形成了“格子网”式的包围,妄图控制塔儿山游击区。当时驻扎在安李、陶寺据点的日军中队长相马明治郎是个无恶不作的日军头目,我军游击队政委姚登山得知相马明治郎要到邓庄镇集市上抢掠,便率领游击大队埋伏在小梁河附近。小梁河是安李、陶寺通往邓庄的必经之路。当日军队伍经过时,游击队战士便拿起枪向日军射击,敌人的队伍遭到突然袭击,乱成一团。在这场战斗中,游击队击毙了三名日军,击伤日伪军十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这次战斗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鼓舞了塔儿山军民的士气,增强了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

塔儿山柴书毓摄于年7月27日

当时群众还编写了一首歌谣对此次战斗进行赞颂:“来无影,去无踪,游击队员像神兵,小梁河边打伏击,英勇杀敌立战功。”陶寺乡小梁村“小梁河伏击战”遗址由此而来,年襄汾县委还在此建了“革命遗址保护标志”的石碑加以纪念。这是塔儿山革命精神的体现,正是此,才鼓舞军民合力抗战,获得解放。为纪念战斗在塔儿山的英雄,年,陶寺乡政府在张纂烈士陵园大门前修建了一个英雄纪念广场。年,竖立了“塔儿山英雄纪念碑”,碑塔近三米,两侧刻有“晚霞夕阳因热血,朝阳日新秉忠心”“夜风长啸怀壮烈,冷月清肃敬英魂”的对联。碑文如下:创业维艰,缅怀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在塔儿山下,在汾水河畔,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民族抗争的壮丽诗篇;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复兴,无数的塔儿山儿女用自己的鲜血在黄河两岸,长江南北,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足迹。民族英雄,忠烈千秋,流芳万古,浩气长存!塔儿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彰显了抗战军民英勇无畏的精神,也正如崇山凉亭碑刻上所写的“英雄塔儿山”,塔儿山在襄汾成为象征革命、象征英雄的地方性标志物。

百家号总指导:高忠严

内容顾问:石国伟牛刚花吕树明武红霞

百家号主编:陆瑶

栏目责编:王昭昕

图文编辑:孟德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6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