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的前尘后世
(王清茗)《左传》中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代表着军队和战争,也包含着正义与刚强。祀则体现着对先祖、天地和整个世界的敬畏,是慎终追远的具体体现,更是军戎刀兵下舍生忘死所保护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每一次朝代更迭,几乎都会上演“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大戏。紧要关头君王们振臂一呼冲锋在前,平日里锦衣玉食、危刀避剑的王公大臣们也会亲冒矢石奋勇杀敌:宗庙在后,退无可退,日月昭昭,皇天后土。
可以说,整个中国的祭祀文化就是一部恢弘的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对土地难舍难分,对家园爱得深沉似海。
国如此,家亦如此。中国历史上,除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后三次衣冠南渡外,从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四十四年间,前后移民十八次,数百万人背景离乡迁徙山西之外十八省开荒拓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移民潮。
熬过最初的凄风苦雨,当花谢花开、尘埃落定的时候,移民和移民后裔们突然发现,先祖们世代守候的那片土地悠然成了异乡,家族史上无尚荣光褪色为过往,失去的不仅仅是山川草木的恩泽,而是内心中难以割舍、情感上难以放弃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故园之恋。
强大的力量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沿着来时的路溯源而上,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用中华民族最隆重和最虔诚的方式寻根祭祖。
国家级非遗大槐树祭祖习俗:敬献五谷至臻完美的礼学定义
亿万年前,一位女神来到小河边,模仿自己的样子,用土造出了最早的人类。没有人纠结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真实,但故事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意义已经超出了神话本身,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丝毫离不开土地,无论土地是否丰沃或者贫瘠,人是土做的骨肉,土是人们肉体和灵魂栖息地。
霹雳紧跟着闪电,天地震颤。从宇宙深处聚集的神秘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似乎要把上古先民所居的茅草屋彻底涤荡。面对自然力量的神秘与强大,每位先民只能在极度恐惧中发出低声的祈求,向无限的苍穹膜拜顶礼。
不局限于风雨雷电,上古乃至现代人对神秘自然力量的恐惧一直存在,洪水、干旱、地震以及莫名其妙的蝗灾、虫灾都使他们对土地上微薄收成给予毁灭性打击。因此他们生活地艰辛而谨慎,如锋芒在背般的检点自己的举手投足,生怕眼耳鼻舌身意触犯冥冥之中的神灵和世界的主宰,同时他们又对脚下的土地寄予厚望,希望从春天曼妙的枝叶中有着沉甸甸的秋天,获得生命的延续。
对土地的眷恋成为上古先民和后世子孙共同和永恒的情感。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家庭成为最小的社会单元,繁衍生息构建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对天地敬畏之心和由衷的信仰便由此而起,从社会上层到底层民众,都有着自己最基本的保护神灵,君王为天地,士大夫为山川草木,百姓则为先祖,不忘恩泽,不忘先祖,否则人神共愤。
祭祀便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传统家族祭祀中,敬献三牲五谷、绫罗绸缎、瓜果时蔬外,还将融合水之柔情、火之刚烈的酒一同献上,敬畏恭敬之心外,还将世子孙的美满生活和幸福人生告诉先祖,从不敢辱没先祖之志。
训诂学显示,“祭祀”二字,与饮食和玉帛有关。《礼记·礼运》要求:“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麻、黍、稷、麦、菽五谷与肉类成为供奉祖先最基本的要求。在原始农业时期,肉类极为珍贵,孟子以人七十岁能吃上肉为大同世界的重要标准,因此,牺牲祭祖便成为祭祀仪程上重要内容,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牛、羊、豕亦称三牲,玉帛代表知荣辱和羞耻。
国泰民安是君王和“肉食者”的事情,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逐渐地也从百姓的梦想中走进了现实。盛世欢歌,自然不敢忘却先祖遗址。从年开始,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从将传统移民和山西祭祖民俗中汲取精华,结合祭拜天地等仪程,整理出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使从明朝开始散落在游子之间的寻根祭祖仪式最终固化,形成今天的“寻根祭祖大典”,并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槐树景区的寻根祭祖大典不仅承接从周朝以来形成的祭祀基本规范和道德要求,还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集祭祀本意和观赏艺术为一体,场面恢弘浩大,气氛凝结庄重,迄今已经举办了31届,成为中国最大的民祭地和最大规模的民间祭祀。
国家级非遗大槐树祭祖习俗:敬献肴馔国家级非遗大槐树祭祖习俗:敬献肴馔
坚忍不拔的初心守望
通过大槐树祭祀仪式,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从移民故里到天下故乡华人老家,历史和现实选择洪洞作为根祖圣地也绝非偶然。
从天地信仰到祖先信仰,都源于家园故土的美好。在富饶的晋南大地,以河东盐池的无私付出,上古先民们认真而勤劳地过着每个日子。
然而五千年前,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冲毁了上古先民的家园,无法计数的人们葬身鱼凫。一个叫做鲧的贤德之人开始尝试治水,几翻失败后他盗取了天帝拥有的息壤之土——一种可以随着洪水增高而自动增大的石头。于是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为民安生而遭到惩罚的人。后来他的孩子禹长大后子承父业继续与洪水斗争。在父亲失败惨痛教训基础上,他采取疏导方式战胜洪魔,从此山清水秀。
在文明源头滥觞时,中西方文明均有关于大洪水的记录,如西方世界神话里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但只有中国人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凭借任何外力征服了自然,并为我所用。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就以伟岸的精神世界和发展自信重新审视自己脚下的土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东方即是乐土。
时光推进,平静的生活却时常被意外打破。除了自然灾害,便是战争和动乱。蒙古高原马背上的民族随时都在秣兵历马,一声呼啸便会掀起滚滚黄沙遮天蔽日南下进犯。山西凭借山川之险成为对抗游牧民族的第一防线,养成了山西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彪悍略显野蛮,用懦弱则有失性格。
山西人总是在彬彬有礼的印象之外给人以不屈不挠的坚强韧性。且不说唐朝安史之乱时祖籍太原的郭子仪力挽狂澜,扶大厦将倾,也不说北宋杨家将一门忠烈碧血黄沙,但凭明朝移民听命于朝廷背井离乡向着荒蛮进发的勇气就令后人感叹。当时经历了元朝的残暴统治,除山西之外几乎都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人间地狱。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年),河南人口一百八十九万一千人,河北人口一百八十九万三千人,山西人口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四人,是河北、河南两省人口的总和,当时全国总人口也不过六千万。
移民可以最为快捷地解决区域人口失衡问题。照当时的分户移民方法,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分别到达全国18个省(市),多个县(市),其中河南县(市),京、津、冀县(市),山东92县(市),苏、皖、湖南、湖北62县(市),陕甘宁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计一千二百三十个姓氏。
白云苍狗。六百年后,经过数次人口流动和反复迁徙,大槐树移民后裔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五洲,华人老家名至实归。几十代人的更迭已经故园成为情感上的符号。寻找标志物和象征,让移民后裔们苦苦追寻。大多数的移民后裔们沿着先祖背井离乡的足迹溯源到洪洞大槐树时便戛然而止。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口口相传的民谣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保定等处,树下为荟萃之所”(《洪洞县志》),无疑大槐树便是最好的象征。当年先民们正是在这里领取了川资路费,或者砸锅分瓯,或者掬捧乡土作为日后兄弟相认的凭证,更有拿起刀斧劈开趾甲,子孙遗传这份血浓于水乡情。
从此天下华人是一家。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移民实景剧义薄云天的大义春秋
传说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汾河流水从太岳山中凌空奔泻而来,到达洪洞地界惊涛拍岸,发出巨大响声。“洪洞”以象声词的身份成为地名,全国也是罕见。
从地图上看,洪洞更像粮食袋的系口,牢牢掌握着粮食的自主权。晋南有多富裕?在清朝以前,可是天下粮仓,晋南小麦的丰欠决定了北方粮食的贵贱。明朝初年,全国半数哀鸿遍野,唯独山西富庶。先祖们享受着天时地利人和,其乐融融。可惜朝廷一纸令下,便是天上人间的哀叹。
生离即是死别。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明代,一次迁徙等于几世诀别。但朝廷昭令下,先祖们以义无反顾地勇气离开自己富庶的故乡,在荒蛮中开拓,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不仅要延续百家姓,更要把中华文明仅存的文化传播出去——当时的元朝极端仇视汉人,不仅将汉人列为等级较低的人群,更执行残忍的种族统治。《元典章》规定,蒙古和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即南宋政权时期辖区人群)发生民斗,汉人、南人不允许还手,否则死后连基本丧葬赔偿都得不到。
移民迁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播礼仪的过程。晋南自古就知书尚礼,乡贤郡望层出不穷,文人墨客比比皆是,号称尧天舜地,中华传统文化滥觞于此也成熟于此,每个人都从容有度,风雅绝尘。悲壮和苦难的迁徙使他们更加坚定了人文信仰的力量和文化自信,文明同粮食种子一同传播开来。
唐朝河东人王之涣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让多少移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传说就起源于山西。但是移民后裔又用另一种精神完成了回归。上世纪三十年代,借助嘉兴南湖红船上的灯火,从江西井冈山上走来,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辗转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过草地、爬雪山,在陕北短暂停留后,便开赴山西抗日最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没有吃,没有穿,但他们豪情天纵;没有枪,没有炮,但他们深耕沃土,创造了“小米加步枪”打败东洋鬼子不朽传奇。
表里河山的山西渊深海阔,如母亲的怀抱,以黄河的乳汁,以太行的风骨,以长城坚强,构筑起民族发展自信的源泉。国泰民安,历朝历代封建君主都没有实现的梦想,在当下成为现实,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最好理由便是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从千里饿殍到宇内清明天下大同,用这样的成绩告慰先祖,真正的时不我待了。
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由民间的自发行为,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时代的烙印,也有着时代的需求。如今,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和春节,都可以看到盛大的祭祖仪式,其中以清明节的影响力最大。在万物勃发、老槐新枝的季节里,海内外游客可以依次看到迎请神主,敬香通神、典帛安神、传肴布供、奠酒献礼、敬致祝文、敬献乐舞、饮福受胙、鞠躬辞神的流程,有着历史的沧桑,有着新生的力量。
世上本来没有神。但民族需要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被苦难压抑太久而真实流露出的自豪与自信,是从文化自发到人文自觉传承的伟大转变,宛如磐石般的坚毅。
三代古槐生生不息,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精神归属和情感象征,他与黄河、长城、太行山一起构建了华人世界的新的人文地标和精神图腾。遥望古槐,用传统的祭祖仪式向先祖致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态,求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什么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者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