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盐碱地种出千斤粮,富了老百姓,美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新绛县龙兴镇娄庄村水稻种植基地内,成片成片的秧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这些秧苗从播籽到覆土,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到5月下旬,还将通过插秧机完成插秧。”近日,正在基地内察看水稻长势的娄庄村村委会主任张高平说。
地处汾河岸畔的娄庄村,是新绛县的一个贫困村,有贫困户20户。全村亩耕地中,盐碱河滩地就占了多亩。年以来,在县武装部、扶贫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下,当地村民在盐碱地里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致富道路。
盐碱地种出了千斤粮
娄庄村因毗邻汾河又地势低洼,受河水长期浸泡,形成了成片的盐碱地。前些年,村民曾试种过小麦和玉米,但总归是“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听青蛙叫,长草不长粮”,常常颗粒无收。渐渐地,村民也就不再指望这片“盐窝”。
年,县武装部部长边晓辉和县扶贫办主任吕晓波等包村干部先后来到娄庄村,不约而同地想到娄庄村要脱贫,这片盐碱地一定大有可为。经过咨询专家、查阅资料、多方考察,了解到与娄庄村同属一个纬度,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似的河南新乡,也有一片盐碱地,当地通过种植水稻有效改善了土壤质量。经过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协商很快达成一致,理顺了“以稻治碱,变废为宝,产业脱贫”的工作思路。
说干就干。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村里利用带回来的水稻种子试种了20余亩地。为确保水稻灌溉,县武装部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全面改造了5个机灌站,降低了灌溉成本。
经过努力,水稻试种非常成功。“每亩地可产水稻公斤,而且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好。真没想到,盐碱地也长出了粮食!”张高平激动地说。
建成标准化水稻种植示范区
试种的成功,给娄庄村村民打了一剂“强心针”。为加速推进水稻种植,村“两委”趁热打铁,广泛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年,种植面积扩大到亩。”张高平说。
面对迅速扩大的种植面积,如何才能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娄庄村把着力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年,县扶贫办投入资金40万元。“这些资金为我们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张高平高兴地说。娄庄村利用扶持资金先后完善了示范区排水系统和进水泵、排水泵等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按照“农田成方、集中连片、灌排配套、设计规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昔日的盐碱地上第一次建成了规模化的水稻种植基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接下来,为了给水稻卖个好价钱,娄庄村又在产品质量和销售上下功夫。
在县扶贫办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娄庄村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最初由6个主干成员和30多家农户组成,并于当年注册品牌商标“绛塔牌”娄庄农家米。“我们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水稻种子,定期聘请专业人员为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张高平说,“在合作社这个大家庭,我们实现了生产管理技术的共享、生产资料的统购、生产标准的统一、产品销售的统一。”
这样一来,娄庄的大米不光质量上去了,价格也卖得更好了,平均每公斤卖到7块钱。
值得一提的是,年,直接参与水稻种植的贫困户有8户,实现增收6万多元,通过土地流转间接参与的贫困户有10户,实现增收多元。
全力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综合体
娄庄村通过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而且推动了产业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
扶贫扶志。娄庄人的内生动力被彻底激发出来,成为他们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在生产技术上,他们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年,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地娄庄。同时,县扶贫办预拨款20万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
在县镇两级大力支持下,娄庄村完成了连片规划改良盐碱地种植水稻余亩,建成了10亩机械化育秧基地,并配套了插秧机,从播籽、覆土到插秧全程机械化作业。此举不但能够降低经营成本,而且提高了作业效率,为水稻种植现代化打下基础。
不光如此,娄庄村还将目光放在了产品深加工上。“下一步,通过县上支持和自筹资金,我们准备购置一条大米加工线,自主完成产品的精加工、精包装,推出了中、高、低各种产品,完成从生产到加工的一体化流程。”张高平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水稻种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兴起。部分农户开始拓展稻田养殖螃蟹、龙虾、泥鳅、鱼等,引进了茭白、观光莲等农作物。娄庄村的水稻种植正朝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断发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向好,每年六七月份,娄庄的水稻田内都会引来大批白鹭,宛如一幅江南风景画。“今后,我们将以汾河公园为依托,打造水稻农业观光园,举办‘稻花节’,引领、示范、带动全县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的进程。”张高平信心满满。(李玉婷贾体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