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绘新景河畅泉涌两岸绿生

白癜风专家新年不打烊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307/6086179.html

娄烦五月,阳光正好。遥望镶嵌在大坝上的“汾河水库”四个大字,就能想象背后的汾河水库是何等波澜壮阔。登上堤坝,瞬间被汾河水库的美景倾倒,阳光照在水面上,像是铺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微风拂过,水波荡漾到岸边,又缓缓退去,仿佛慈母拍打着将睡的婴儿;极目远眺,碧水、青山、蓝天、白云连成一片,顿觉心旷神怡。

5月30日,生活晨报记者来到我省最大的水库、太原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

武跃刚摄

从黄土弥漫到碧水青山

如今的汾河水库,青山含黛,碧水长流。但30年前的汾河水库,目光所及的山上还是黄土裸露,光秃秃的一片,一刮风到处黄土弥漫。“汾河水库周边的山上大多为断面梯田,为了增产增收,村民将梯田断面也整成坡地,种上庄稼。有庄稼的时候还好,山上还有一抹绿色,没庄稼的时候就成了黄土坡。对汾河水库的水质有很大影响。”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水情科科长李泽平介绍道。近年来为改善汾河水质,保护水源地及周边环境,主管部门对汾河周边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改善了由农耕造成的水质污染。

大坝下方是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内浓荫蔽日,犹如一座生态屏障,天工巧成的天然氧吧。这离不开水库生活区工作人员数十年来的绿化建设。据李泽平介绍,由于依山傍水,绿化又做得好,导致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相对较高,成为很多人的休闲胜地。

“8米洞”补水不断千里汾河绽新颜

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内的8米洞出水处,源源不断的汾河水喷涌而出,汇入汾河流域。“为让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从年起,对于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就没停过,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水从这里流入下游。”李泽平说道。

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汾河流域“有河无水、有水皆污”成了常态,流域生态日趋恶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在做好补水的同时,向河道注水,让“汾河流水哗啦啦”成为新常态。

汾河水库作为上游的调节库,每年水利部门都要做调水方案设计,在均衡补水数量和保障向太原市供水的同时,很大一部分水量用作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

随着多年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不断推进,如今的汾河流域的鱼、鸟、藻类不断丰富,水量不断增加,地表水渗入地质断层,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提升,下游曾经断流的泉眼也再次复流,生态修复效果初显。

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与保护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任务。相信不久之后,汾河流域将重现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长流、湖光山色的田园风光,汾河水系将重现河畅泉涌、碧波荡漾、鱼鸟翱翔的大河风光,届时汾河将建设成为三晋腹地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适宜人类生活的“宜居长廊”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富民长廊”。

水库下游第一村乡村旅游正火热

依托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水库下游第一村——下石家庄村的乡村旅游搞得热火朝天。村口与景区毗邻的一侧,各类乡村饭店纷纷打出“水库鱼”“水库虾”的招牌,吸引众多游人。

一条与景区大门相对的沥青马路直通村里,右侧是蜿蜒流淌的汾河,左侧则是白墙黛瓦的村舍。这里曾是下石家庄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村中仅有的几块平整土地,但为了改善汾河周边环境,村中近亩土地全部退耕,原本依山而居的村民在土地上盖起了平房。

“由于毗邻汾河水库,周边不能办企业,也不能从事大型养殖、农耕等,于是村里依托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办起了乡村旅游。”下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曹贵生告诉记者。

晨报记者张云峰摄

推开村里一家挂着“农家小院”牌子的民居,看到有村民正挥着锄头打理院内种植的蔬菜,靠东的两间平房被建成现代化民宿。“这是村里去年做的一个试点,参与的居民有6户,今年还准备再建30户。”曹贵生说道。

去年村里还和民营企业联手在汾河岸边建设了“汾河湾水上嘉年华”项目,为50余户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原本依靠农耕为生的下石家庄村注入了新活力,曹贵生对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下一步,下石家庄村将继续依托汾河水库风景区,建设集果蔬采摘、垂钓、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农家庄园,让下石家庄村变成风光秀美的北方明珠。

晨报记者王培霖/文高万军/摄

瓦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随风慢行,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映射下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看着一望无际的汾河水库,空气似乎都格外香甜。汾河水库作为太原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肩负着引黄水的蓄水、储水与调节库的功能。

看着这青山碧水,高志强不由得感慨万千,作为水库的“守护者”,20年来他咬牙坚持,守护着太原市万人的生活用水安全,保障着“一河清水向南流”。

臭水沟变七彩湿地“清河”一直在路上

高志强年参加工作,在娄烦县环保局做行政工作。从小生活在汾河边的他,和汾河有着很深的感情。回忆起当年的水库,往日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娄烦作为能源大县,煤、铁、铝矿林立,5万吨以上的矿山超过家,家家户户指着能源发财,整个县城一片“乌烟瘴气”。

那时的汾河水库,就是各洗煤厂排污的“好去处”,大家心照不宣地污染着这条河流,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路人都会掩鼻快行,煤矿周围漫天黄土看不见路,味道炝得人快要窒息。

看着这样的场景,学环境治理工程专业的高志强心里暗暗发誓,汾河水库的环境必须改变。年以后高志强被调派到环境治理工程科,他就把一腔热情都投入了汾河水库的治理。

筑防护网、建人工湿地、库周塌岸治理、水库淘涮泛滥治理、治理工业废水……20年来,高志强带领汾河水库环境保护工程队“悉心照料”,使汾河水库水质得到了整体提升。

现在的汾河水库水质优良,一望无际的人工湿地雏形尽显。高志强表示:“到了秋天登高眺望,湿地就像是一只‘七彩凤凰’。现在汾河水库水质已达国家一级A类标准,未来会更好。”

脚步丈量搞设计鞋底磨穿不觉苦

年,高志强又兼任汾河水库环境监察大队队长和环境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为了得到更好的设计方案,他整日“泡”在工地。改造初期,工地选址成了大家最头疼的事。为了选取最佳施工地点,高志强整日穿梭在汾河水库的河道边,十几公里山路经常一走好几个来回。有一次,他的鞋底因为长时间磨损已经薄得像一层纸,还是在别人的提醒下他才想起换了一双。

治理工业废水,也是高志强的工作之一,取水样、爬烟囱、钻地沟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截至目前,全县选矿、煤矿、洗煤、焦化、建材等行业企业用水,都实现了闭路循环利用不外排。

娄烦县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6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中水全部用于南北山公园绿化浇灌和尖山铁矿生产用水,实现了娄烦境内不增污、娄烦污水零排放,娄烦无一排污口。看着水库里清澈的水,高志强感到很欣慰。

深入工地做治理晒成“黑人”也愿意

汾河水库治理,在施工过程中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汛期不能施工、涨水不能施工,最佳施工时间是每年清明后至7月前,往往是天气最热的时候,高志强笑着说:“这简直就是和太阳有个约会,太阳不出门我也不出工。”

作为一名领导者和指挥者,高志强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多高,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一线工人在一起,了解他们的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亲力亲为地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设立界碑43个,一级保护区建设防护网29公里,每天顶着太阳工作,晒黑就成了最正常的事,每每到了夏天,高志强都笑称自己像是“黑人”。

为了做好对道路通行危化品车辆实时监控和对库周重点路段的监管工作,高志强经常加班到深夜,凌晨开车回家是常有的事,弯弯曲曲只有两条车道的盘山公路,白天行驶都需小心谨慎,对高志强来说早已轻车熟路。

20年来,高志强把治理汾河水环境当作最重要的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谱写环保人的奉献之歌。

晨报记者叶芝花/文高万军/摄

巍巍吕梁山,旖旎汾河畔。

太原市娄烦古城边,丰富的铁矿资源就像这古老热土上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诱人的光芒,这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太钢尖山铁矿。

全长.3公里的精矿输送管道实现了矿石全程不落地,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储煤场实施全封闭改造……尖山铁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汾河水库水源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汾河水库是太原市的饮用水源地,属于山西省一级保护区。尖山铁矿是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走上新型绿色发展之路的?

听听导游“小铁”怎么说。

矿粉走管道全程不落地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铁”,今天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尖山铁矿保护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故事。我的故事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讲起……

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集到尖山铁矿,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把一个落后、闭塞的蛮荒之地建设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工厂。

尖山铁矿在年4月16日正式成立,年7月全面建成投产。采矿主要工艺由穿孔、爆破、铲装、运输、排岩组成。当时,如何运输是一个难题,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这些办法我们都想过,但考虑到沿途可能产生扬尘污染,影响到汾河水质,就决定采取一种全新的运输方式。

为杜绝矿粉在运输、装卸、存储、生产过程的扬尘污染,我们从源头上采取了国际先进的管道清洁输送技术。尖山铁矿精矿输送管道全长.3公里,19次穿越汾河,2次穿越铁路,5次穿越公路,通过17个隧道,沿途地形复杂。年建成并投用第一条管道,年建成并投用第二条管道,矿石从进入溜井到精矿产出全程不落地,直达太钢厂区。

一路下坡,一路欢歌。在这条当时亚洲第一条长距离矿粉输送管道里,无数的矿石辗转成为细小的矿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普通矿石提炼成精矿,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废水零排放水库无污染

生产过程中,我们也是有底线的。我们改造老旧环保设施、控制无组织扬尘、全力推进矿山污染源达标排放,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做出贡献。

在不断地进行系统升级改造后,我们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把沉淀净化后的水重新打入选矿生产系统进行循环利用,使得生产系统用水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要做到废水零排放,开展技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对尾矿库澄清水进行了回收利用,把尖山矿内生活系统年产生48万吨的生活污水、娄烦县污水处理站万吨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重新利用;对斜井矿坑井下排水、龙泉矿井回水等进行回收利用,大大减少了新水用量。

处理废水的沉淀池,直径有53米,这个池子是圆形的,胖乎乎的形状很可爱,我们平时就叫它“大井”,它将尾矿浆、沉淀等用泵“打”回生产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而不是进入地下。如果工业废水直接流入到地下,极有可能渗透到汾河水库里,造成环境污染。

如今,我们这里的每吨铁精矿新水消耗由改造前的2.77吨降低到改造后的1.7吨,选矿新水消耗指标降到5年来最低,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的目标,为汾河水库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厂区变公园风景美如画

说过了环境保护,再来讲讲我们美丽如画的工作生活环境。这里,有绵延起伏荡气回肠的十里矿山,有勤劳奋进青春朝气的尖山职工,这里更有美不胜收休闲宜居的一片沃土。

这里曾经是偏远荒凉、狂风肆虐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代尖山人不离不弃的坚守与建设,已然成为绿荫环绕的避暑胜地。

经过近几年环境整治,平整场地m2,绿化覆土m2,植树株,绿篱m2;生活区现场区域绿化覆土129m2,植树株,绿篱m2……厂容厂貌整治效果取得了大幅提高。

别小瞧这些数字,虽然看上去有些枯燥,可它反映出的却是一个个喜人的成绩。我们这里环境改善了,才从源头上保证了汾河水库的无污染和汾河水质的纯净度。

傍晚,漫步小花园。柳树低垂、柏树苍劲、杏树繁茂……这边一片绿,那边几簇红,间或还有紫色、黄色、白色。一条长廊里,老人陪着孩子,其乐无穷;红色凉亭中,三五棋友设局,斗智斗勇;再看情侣携手而行,亲密无间;又有顽童追逐嬉戏,童趣满园。

生活区内,老人悠闲打坐,小孩开心娱乐,幸福无处不在;文化中心,职工们读书、看报,畅谈国家大事;健身器材旁,老人和小孩锻炼身体。“治理环境生态改善”的意义就在这一幅幅美景中!

晨报记者田勇/文戴俊民/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