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笔下,锦绣太原

哪里治白癜风最专业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这首赞美太原的民谚早在宋元时期就广为流传。那么穿越数百年前的时光隧道,来太原旅游一番会是什么光景呢?晚清才子魏秀仁两度旅居太原的“深度游”,以小说形式为我们展示了明清时期的“锦绣太原”。

魏秀仁,清道光年间福建人,屡试不第之后,北上太原。起先在山西巡抚衙门做文秘,后离并入川,一年之后又回太原,应聘为太原知府私馆家教。其间,他游遍了太原的大街小巷、城郊山水,亲身体验了南北风俗差异及太原华贵璀璨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太原,许多园林景观竟与江南水乡异曲同工,令这位江南才子颇感奇异,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才思,写出了一部名叫《花月痕》的小说,一时声名鹊起。这是我国第一部以身陷风尘的妇女与文人学士之间的爱恋为主题的言情小说,因其成书于太原,曾被称作“太原版”的《红楼梦》,对此,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里收录并评析了这部小说。小说题材来源于太原的市井生活,许多街坊地名都是太原当地固有的,有些地名至今仍存在。书中写尽了明清时期太原城的锦绣景致,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活页式的“太原上河图”,至今楮墨如新。

让我们随着《花月痕》的精彩描绘,去感受明清时期“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太原。

作者首先以水入景,从第六章回起多次描述了明清时期汾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书中主人公之一的韩荷生领兵平乱得胜,太原官员绅士为其设宴接风于柳溪同云阁。“柳溪在阳曲县署(今府西街)西一里,汾堤之东。宋天禧中,陈尧佐知并州,因汾水屡涨,筑堤周五里,引汾水注之,旁植柳万株。中有秋华堂,堂外有芙蓉洲……同云阁是上下两层、溪北最高之处,四面明窗,俯瞰柳荫中渔庄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图画。溪南一带,桂树遮列如屏,便是秋华堂。东边一带垂杨,汾流环绕。西边池水一泓,纵横数亩,源通外河(即汾河),便是芙蓉洲。”从上所述之中,可知当时的柳溪是一组景观群落的组合式公共园林,应该是太原最早的汾河景区,其中的“秋华堂”应为“杕华堂”,取自《诗经·唐风》“有杕之杜,其叶湑湑”之句,可能是作者为避僻引用了与“杕”形似的“秋”字。

书中继续说道,众人饮酒作乐之后,又在同云阁上船游赏汾河美景:“一会,荡入水心。遥望着旷远芊绵,水烟凝碧,那秋华堂、汾神庙,楼阁参差,倒影波中,澄澈空明,真令人胸襟漱涤,不着一尘。”读罢,昔日柳岸长堤、水阁望楼及舟船车轩的旖旎风光尽显历史深处的诗意。

每逢重大节日,柳溪更是热闹非凡。“每岁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太守泛舟修契(一种祭礼),郡人游观于此。”“五月初五,看龙舟抢标。……远远的听得人语喧哗,鼓声填咽,正是龙舟奋勇竞渡之时。”还有重阳节同云阁登高眺远及此后的汾河校场演武等。此外,书中另一主人公韦痴珠嫌城内旅店“嘈杂不堪”,“遂租了汾堤上汾神庙西院一所客房养病”。想必柳溪附近的汾堤上还有一处奢享清静幽谧的“湖景度假区”,可以休闲养生乃至疗养旅游;从另一个侧面还可说明商贸繁华的太原大都市客商云集,以致旅店客房常常爆满,“嘈杂不堪”。

可见当年汾河生态环境良好,汾河两岸也曾是气势不凡、宏伟壮观,除了供人们游玩赏景外,还是一处融政治、文体及军事于一体的活动中心。

那时的汾河景观应该是郊外,郊外尚且如此,那太原城内又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作者旅居太原期间,下榻于柴市街(现位于开化寺街)的一座私家花园——愉园,而今天此处的遗迹上还真有一座以“愉园”命名的大酒店。愉园是小说里故事最丰富、最曲折的发生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花园呢?“这院虽不甚大,却也有些树木池亭,数十间邃房密室。……转过油漆粉红屏门,便见五色石砌成弯弯曲曲羊肠小径,才到一个水磨砖排花月亮门儿。随丫鬟进得门来,却是片修竹茂林挡住。转过竹林,方是个花门,见一所朝南客厅,横排着一字儿花墙。从墙孔里望去,园里又有几处亭榭,竹景萧竦,鸟声咕噪,映着这处罂粟虞美人等花,和那苍松碧梧,俞觉有致。……北窗外一堆危石,叠成假山,沿山高高下下,遍种数百竿凤尾竹,映着纱窗,都成浓绿,上接水榭。遥见池水粼粼,荷钱叠叠。”

读罢,我们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到玲珑精致的愉园就是传承于豪华奢尽的大观园。

这仅是太原繁华都市里的一处园林小品,类似的还有位于柳巷一处名为“寄园”的精品花园,它比愉园更显阔绰。书中说道,寄园因山而构,是一个标准的三进院落,原是一官宦人家的巨宅,后典卖成了“商务宾馆”。园子第一进院有个花神庙,庙旁空地开设茶社;第二进院是“崇墉巍焕,局面堂皇”的宾馆;第三进院则是一处优雅的小型花园,内有一座三层楼阁的“搴云楼”,楼层殿堂轩敞,回廊曲折,栏杆雕花。登二层,“瞧着园中亭台层叠,花木扶疏,池水萦回,山峦缭绕,已自可观”。登三层则“凭栏一望,并州的山水关塞,就如天然图画,都在目前”。更为奇妙的是,三进院后有港汊,可以乘船慢慢地荡,一路看景,“约有半里多路,绕过一个石矶,出了小港,即是个大宽阔处,望见西北上一带长廊,那就是‘小蓬瀛’了”。

尽管《花月痕》没有详述柳巷全景,我们还是能由寄园可窥柳巷一斑:当时的柳巷并非全是商铺,街巷背后邻近湖泊水汊,可乘小船一路观景,直达名叫“小蓬瀛”的景区,似与文瀛湖畔相连,其情其景如同江南周庄的水乡泽国。

文瀛湖也是历代文人着笔染墨的地方,作者以“却望并州是故乡”的亲近感描述了秀美的文瀛湖:“(韩荷生)走到东南城根边,遥见一带波光,澄鲜如镜,掩映那半天楼阁,俨如一幅画图。……(纯阳宫)墙外是大池(文瀛湖),纵横十亩,绕着水是绿柳成行,黄鹂百啭,便觉心旷神怡。……荷生缓步走到堤边,看那游人垂钓。忽听阁上数声清磬,度水穿林,更觉涤尽尘心,飘飘意远。”书中的文瀛湖波平如镜,堤柳含烟,垂竿人悠闲自得地静待鱼儿上钩,“缓步”“心旷神怡”“飘飘意远”等词汇描绘出一幅慢节奏的、闹中取静的城市生活图景。由此可见,作者必定是文瀛湖的常客,此段文字反映的恰是他对这一滨水地带乃至“锦绣太原”的真实感受。

作者又走进与文瀛湖一墙之隔的纯阳宫,登上仙阁顶层,描述道:“……纯阳宫正殿以后,四围俱系砖砌成阁,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应指首义门西城墙);远则四围山色,万井人烟;近则数亩青畦,一泓绿水。”在这段“居高临下”的文字里,我们看到太原城东南隅:庄严肃穆的试院、气势恢宏的庙宇及雕梁画栋的楼阁拥抱着一池碧波湖水,还有蜿蜒起伏的城垣墙垛,成畦成行的绿色菜田以及熙熙攘攘的市井人烟……好一幅“太原航拍图”!

虽然《花月痕》是小说不是历史,但它完全可以成为历史的佐证,因为太原的美丽为作者提供了底蕴丰厚的写作素材,它才能为后世展示出当年老太原的美丽之“痕”,我们完全深信,曾经的锦绣太原今后会越来越美丽。

来源:山西文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9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