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是怎样得到渭河平原的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6.html
中央之国的形成先秦篇[第26节]作者:温骏轩/编辑:尘埃长篇连载,每周更新周人决定东迁至河洛地区从战略上来看是正确的,因为作为天下的共主,只有将政治中心设在中原核心区,才能够将影响力更为有效的幅射至各边缘地区。从这一点上看,周人似乎是吸取了商人的教训。对于商人来说,放弃河洛地区的据点,将政治重心放回到黄河以北是一个错误。这一点在周代商的那一节已经分析过了。不过周平王决定放弃渭河平原却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因为缺乏战略纵深的周王室,即使占据了中原核心区,也只是让自己处在一个“四战之地”。而这一恶果不久就显现出来了。在后世的很多朝代,作出周平王那样的决定并不一定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这其中的原因与政治制度有关。先秦的政治制度其实和中世纪的西方比较象。即各诸侯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爵位只是代表你身份的高低,并不会互相隶属。每一个诸侯都有自己的领地。从名义上看,所有的土地都是归属周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实际上周王室并无可能随心所欲的处置这些封国。周王室所直接管辖的范围,也就是在自己王城的周围,称作“王畿”。对于王国的其他地方,王室则会派出自己所信任的人(主要是有血缘关系的)去管理。并将当地的土地赐给他作为领地,这也就是所谓“封建”。有时候也会是直接封建那块土地上原有的部族首领,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方的实力过于强大,无法直接征服。这种间接管理的模式并不能以先进或落后来形容。只是需要王室能够拥有最为强大的力量,以威慑那些被封建的诸侯。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王室能够占据最有优势的地区了。当然,你有办法将自己神话,然后又满足于作一个象征性的傀儡。这种架构在名义还是有可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的,但已经与管理无关了,就象日本的王室一样。事实上周王室在丧失了对诸侯的管理权之后,依靠之前的血缘关系及政治遗产,仍然保持了5百年的,象征性的“共主”地位(也就是“东周”时期)。问题是在弱肉强食的年代,这种没有地缘实力支撑的“王”的日子,甚至还没有一个普通的贵族好过。不久以后大家就会看到,在整个春秋时期甚少露面的周王室沦落到何种地步了。俗话说“有所失必有所得”,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失去了某样东西,但是从得到了另一样东西作为补偿。西方也有一句意思相近谚语叫“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是中国的文化要博大精深的多。比之西方这句直白的谚语来说,中国的“有所失必有所得”还可以作另一种解释,即“既然你失去了某一样东西,那就意味着有另一个人必然得到了这样东西”。对于周王室放弃渭河平原的举动,我们只能用后一种解释来形容了。而那个“有所得”的一方就是“秦”。对于已经决定东迁的周王室来说,放弃渭河平原的祖地是一个无奈之举。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那些姬姓贵族在有更好的选择之时,不愿意再承担来自犬戎的地缘压力了。毕竟现在天下已经姓姬了,而河洛地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就此放弃祖地,对于崇尚祖先崇拜的周人来说,还是很难接受的。即使出于对犬戎灭国的仇恨,贵族们也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继续与犬戎战斗下去。这个重任就被交给了“秦”人,作为对秦人忠勇护主的奖赏。岐山以西的土地被正式的封建给了秦人。当然,这些土地大部分已经被犬戎所占据了,要想得到就得靠实力去夺取。而秦非子的继承人也正式的由附庸晋升为“伯”的爵位。这个爵位在五等分封制度中位列第三等,应该说还是个不错的封号。周王的这种做法其实很象2700多年后,国军在去台湾之前大封“反G救国军”的做法。反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做成做不成于周人来说都没有损失。对于秦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之前他们在陇右的征战当中,也无法从周王室那里获得直接的支持。反正都是要靠自己,能够将饼画得大点,未尝不是件好事。有一种说法是秦人在之前已经将活动中心从陇山以西搬至陇山以东了。也就是从关陇古道西侧的秦邑搬至东侧的陇县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周人在犬戎入侵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了东迁的计划。对于秦人来说,这是一个向渭河平原渗入的好机会。相比于陇右地区,渭河平原显然要更具有吸引力。由于千河与渭河之间的土地,是周王让秦人为之牧马的地方,也就是说属于王室牧场的性质。因此秦人在此之前,虽然能够在渭河平原的西头活动,但始终更象是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周王原先给他许下的土地仍是在陇山以西。这次之所以将秦人的封地,划定在岐山以西,主要是因为岐山是周人的发家之地。而且也很有可能是周人历代先人的埋葬之地(可参考周公庙考古的新闻)。因此即使周人已经无力西顾,在名义上也不能放弃。最后的事实证明,周人的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如果秦人不能够战胜犬戎,那么孤军奋战的他们也不可能得到岐山以东的所谓“封地”;而如果秦人能够最终战胜犬戎,那么将整个渭河平原纳为所有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最终第二种可能成为了现实。秦人成为了渭河平原的主人,在这种时候,他们已经对陇右暂时失去了兴趣。能够进入中原参与争霸的行列,成为了他们的新目标。不过秦人也并非完全无视周王室的存在,毕竟在大部分的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周王还是名义上的共主。特别是在春秋时期,各方诸侯争霸之时,还要时不时的借用一下王室这块招牌来号令诸侯。这并不代表秦人就不会跨过周平王为他们划定的岐山之界,困守在岐山以西地区。如果那样做的话,秦人也就无法创造后面的历史了。秦人对周人尽臣子之礼的举动表现在建都地点的选择之上。不得不说周人定都的镐京之地是块风水宝地。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战略防御、物资运输的角度看,被后世称之为“八水绕长安”的这块土地都是最适合建都的地点。而秦人的选择是一个特例,与周人和之后的汉唐王朝不同。他们将都城建在了渭河有北岸,这主要是因为南岸是镐京的旧址所在。尽管犬戎已经将王城掠夺一空,甚至纵火烧城。但占据王城所带来的政治风险,仍然是秦人所不能承担的。当然,在秦人能够一统天下,成为新的天下共主之时,这些顾虑就被抛在九霄云外了。所以你会看见,秦始皇在骊山脚下大兴土木。你并不能认为这是秦人在一吐胸中的闷气,主要是因为那块土地太具有王者之气了。横屏看图对于渭河平原的新主人——秦人来说,犬戎仍然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双方更多的时候还是象西周时期那样达成平衡,即犬戎满足于在陇东高原一带游牧,而秦人则在渭河平原上发展力量。关于犬戎这个民族的族属,目前仍没有很标准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与后世的那些游牧民族是一脉相承的。之所以要对犬戎花上这么多笔墨,一是因为他们对镐京的这次劫掠,间接促成了秦人进入渭河平原,并因此而壮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开创了一个历史,即直接造成了一个中央王朝的灭亡。在之后的古典时期,这一幕将无数次的上演。关于犬戎破周还有两点地缘上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在古典时期,渭河平原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地理单元,也就是说是比较安全的。由于南面秦岭的阻隔,在先秦时期,渭河平原的主要沟通方向是来自于另外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又可以再分为五个地理单元。即:西面的“陇右”地区;西北的“陇东”地区(陇东高原);北面的“渭北”地区(陕北高原);东北的汾河平原(山西南部);东面的河洛地区。对于西周时期的周人来说,威胁主要是来自于西北的陇东高原之上,也就是犬戎所占据的泾河中上游地区。陇右本来也是另一个危险之地,不过通过收伏秦人,周人在那一个方向已经安全了。而河洛地区已经被周人确立为新的政汉中心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退路而存在的。汾河平原是我们下一节所要分析的地方,占据那里的诸侯是春秋的最强者之一——晋国。在周王室决定东迁至洛邑之时,晋人也是护卫的主要力量之一。最后没有分析到的区域是渭北地区,也就是位于镐京正上方的陕北高原。这一区域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它也是被戎人所占据的。只不过占据陕北高原北部的戎人在周人看来,是可以联合的对象。因此他们也免于在名字前面冠以一个侮辱性的动物名称,而是被称作“申戎”。如果“申戎”愿意,他们其实也可以给予渭河平原强大的地缘压力。不过周人的做法最终打消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周人的这种做法在古典时期非常常见,就是将选取王后的权力交给“申戎”,以婚姻为纽带促成双方的融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所谓华夏与西戎之间的差别,其实更多的是在文明程度上的。包括秦人和周人本身,在没有取得更高一级的文明之时,生活和思维方式和“戎”人并没有多大区别。我们也可以据此认为,所谓“华夏”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其中所包含的因素有祖先崇拜、血缘纽带、文字以及后世所加入的诸多元素。这也是南北外貌差异很大的中国人能够有共同归属感的基础。外表的差异,包括所谓DNA的差别,并不会是决定性因素。申戎对于周人来说,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周人甚至将他们分封至中原各地,以帮助其征服抵御其他不臣服于周人的地缘力量。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信阳通道的东北侧封建了一个“申国”,以配合南阳盆地的“汉阳诸姬”拑制江汉平原上的楚人。在将申戎分封到中原各地为周人扫清障碍之后,陕北高原还是留下部分申戎,以护卫渭河平原的安全,被称之为“西申”。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犬戎破周时他们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事实上他们这次的联盟对象就是犬戎。因为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周幽王为了那位褒姓的美人,而废掉了申戎族的王后及她所生的太子。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是陇东高原与陕北高原同时向渭河平原发动攻势。旧有的平衡被打破了,西周王城的覆灭也就不可避免了。周幽王之所以敢废掉申戎族的王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自认为已经成为了天下的共主。或者已经通过封建手段,将姬姓的贵族渗入王朝的各个角落了。因此申戎对于周王室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了。 不过事实证明了,轻视任何一股地缘力量都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当之前的盟友倒向对方时,力量对比的转换可能会是双倍的。下一节再接着解读-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