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县志辑古代水渠桥渡详解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20.html

乾隆四十九年(年)《韩城县志·卷一·水利》

今渠

《陕西政典》:渠引澽水灌山内田者,首为白马滩堰(拦河蓄水的大坝),自麻线岭、碾子湾起灌田四十亩。

又东为白马滩下堰,自孙家坡起灌田二十八亩。

又东为景峰村堰,自本村起分渠大小五道,灌田一百七十亩。

又东为牛心村堰,自合水沟起,灌田十五亩。

又东为张家堰,渠自砦(同“寨”)崖下起,灌田七十余亩。

又东为薛峰村横道堰,自泉子崖起灌田八十亩。

又东为土岭堰,自马池崖起灌田八十亩。

又东为牛家湾堰,自虎儿崖起灌田二十亩。

又东为西泽村堰,自石崖道下起灌田六十亩。

又东为东泽村堰,自西泽村起灌田六十亩。

又东为东泽村下堰,自本村西起灌田四十亩。

又东为谭家湾堰,自东泽村起灌田七十亩。

又东为侯家峪堰,自本村起灌田十六亩。

又东为岭底村堰,自吕家滩起灌田三十五亩。

又东为柏岭村第一堰,自娘娘庙下起灌田一百八十亩。

又东为柏岭村第二堰,自岭底村东起灌田一百二十五亩。

又东为坎家湾渠,自岭底村南起灌田七十五亩。

又东为乐树堰渠,自板桥沟起灌田六十五亩。

又东至竹园村为赵家堰,自陕家桥起灌田九十亩。

又本村有河西上堰,自王封村起灌田四十三亩。

又南为河西下堰,自马石泉起灌田三十亩。

又南为磨底下堰,自王封湾起灌田二十一亩。

澽水又东流出西山口,引而南流至南涧西为南涧西堰,自斜子口起灌田三十五亩。

又南为下水池堰,自本村桥下起灌田五十亩。

又南为南湾下堰,自砦子西窊(同“洼”)起灌田二十三亩。

又南为东湾上堰,自沙窊起灌田九十亩。

又南为东湾下堰,自本村起灌田二十亩。

澽水出西山口正东流者首为土门第一堰,自竹园村东凿石导水,经土门、薛曲等村,共灌田四百亩。

澽水又东为第二堰,自土门右龙潭左起,经土门、薛曲带城北之半,东至北关之西观音堂前入城壕,绕西关而南,东出庙后村灌田九百余亩。

又东为第三堰,自狮岭山龙潭下起,灌田五百七十九亩。

又支分为北涧西村堰,自狮岭龙潭右起,灌田一百四十五亩。

又东为第四堰,自北涧西关帝庙起,经流涧西、涧南灌田一千亩。

又东为大五堰,自涧西许家沟起,经流新村灌田三百亩。

又东为小五堰,分渠三道,亦自许家沟起灌田一百八十亩。

又东第六堰,自南涧村北起经焦家滩,滩田七百一十亩。

又东为第七堰,久废。

又东为第八堰,原自南桥下起,因衝(同“冲”)崩,今自城古村崖下起,经范村、双楼、富村灌田八百七十亩。

又东为第九堰,自龙泉寺起,经双楼、富村、南北周村,灌田九百七十五亩。

又有陶渠村堰,陶村本瘠地,明张士佩凿石引渠以灌之,遂得与上地等,其堰自华薛村起,经流石佛寺,灌田四百八十亩。

又东为西赵庄堰,自陶渠村牛王庙下起灌田七十四亩。

又东为东赵庄堰,自孙家砦起灌田六十二亩。

又东为郭家莊堰,自赵庄小寺起,灌田一百余亩。

又东为柏香村堰,自郭家庄起,灌田五十亩。

又东为高门村堰,自本村西沆水起,经流堡安、露沉诸村,灌田七十五亩。

又东为吕庄堰,自羊头嘴起,经流张家湾、灵芝菴(庵)、渭河桥,灌田二百余亩。

又东至芝川镇分三堰,第一堰自吕庄药王洞南山下起至观音堂,灌田二百二十亩。又东为第二堰,自渭河桥起至司马坡下,灌田一百六十亩。又东为第三堰,自镇南门西起至东门北灌田四百五十亩,三堰中惟此渠最大,穿镇城过入西南出东北,砌以層石有水门。

又有雷家河堰自巍山下引潦水经流赵家坡南,西庄灌田十亩五分。

又有西河川堰,自洞沟下引轨水分渠五道,经流英村、张叚(jiǎ,xiá)诸堡,灌田六十余亩。

又东为陈村堰,自本村起分渠三道,共灌田七十五亩。

又有东彭村堰,自亞河头南沟引涧水,灌田十五亩。

又东为南坡头堰,自亞河头起经流东彭村,灌田十七亩。

又东为北坡头堰,自巍山下起径流东西彭村南北坡头,灌田十亩。

又有张村堰在县北二十里,引文水者二堰。

张村堰自东庄坡下起灌田五十亩。

又北为昝村南堰,自张村起灌田八十亩。

又有王家庄堰引盘水灌田者首为王家庄堰,自燕家泉经伏峰口、王家庄灌田五百亩,下流至西贾庄灌田七百亩。

又东为杨家村堰,自伏峰口起灌田六百亩。

又东南为昝村北堰,自贾庄起灌田一百五十亩。

木罂[yīng]渡在县里。

《水经注》:溪水经夏阳故城北,东南注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木罂自此渡。

《通志》:今名少梁渡。

注释:

韩信木罂渡黄河:魏王豹为魏国王室后裔,公元前年项羽立其为魏王,楚汉相争之时,魏豹归顺刘邦,但彭城之战中刘邦大败,魏豹叛汉归楚。

公元前年(汉王二年)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龙门渡

县旧志,隋义宁元年,唐高祖兵至龙门,任環说上有梁山,济河诣韩城即是处也。

注释: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年),李渊在山西晋阳自率甲士三万起兵反隋。沿汾河南下,由龙门(今陕西韩城)西渡黄河进军关中。

河东县户曹任环(曾任韩城县尉)向李渊进言:“瑰在冯翊积年,人情谙练,愿为一介之使,衔命入关,同州已东,必当款伏。于梁山船济,直指韩城,进逼郃阳,分取朝邑。且萧造文吏,本无武略,仰惧威灵,理当自下;孙华诸贼,未有适从,必当相率而至。然后鼓行整众,入据永丰,虽未得京城,关中固已定矣。”

高祖曰:“是吾心也。”乃授银青光禄大夫,遣陈演寿、史大奈领步骑六千,趋梁山渡河,使瑰及薛献为招慰大使。孙华、白玄度等闻兵且至,果竞来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瑰说下韩城县,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拜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仓。《旧唐书·列传·卷九·任瑰传》

同年李渊攻入大兴城(今陕西西安西北),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年号“义宁”。

水桥

县续志,在禹门每岁大雪时合,惊蛰时开,合则大雪前则以三日,在大雪后则以四日,俗所云前三后四也。初合人不敢行,俟夜有狐迹始可渡。故老(年高而见识多的人)云:桥中有裂一二尺者,愈裂则愈厚,名曰“桥眼”。

龙门桥在渚北村西南。

《通志》:桥在石砌上增以砖,袤(南北长度)八十尺,广(东西长度)二丈,高五十丈(一丈约3.3米)。万历丙申建(公元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

芝阳桥

《通志》:长三十五步(约0.5-0.7米),濶九尺,高一丈二尺。

西少梁桥

《通志》:石砌长三丈,濶一丈三尺,高八尺。隆庆戊辰建(公元年,明隆庆二年)。

吕庄桥在吕庄村东。

飞虹桥在郭庄村西南。

陈村桥

《通志》:高一丈五尺,长六丈,濶一丈二尺,石砌。嘉靖八年建(公元年)。

苏村南溪桥

《通志》:石砌高二丈,长一丈五尺,濶一丈五尺。

永济桥在竹园村

《通志》:高四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