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蓝天清气满三晋山西新闻网
从空中俯瞰,绿地、汾河、大桥交相辉映,气势磅礴。本报记者王彦军摄
太钢m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治理设施。本报通讯员摄
太原宁化府社区举行“绿色环境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本报记者李兆民摄
用煤矸石填起的凤凰山矿南区植物园。本报通讯员摄
清洁取暖助力减排
12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省城杏花岭区皮革厂宿舍区的李改梅家,此时,室外温度零下4℃,李改梅家里却是暖意融融。她告诉记者:“宿舍院内的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后,不但家里更温暖舒适,也更节能清洁了。”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前,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一直按照每立方米毫克执行,改造后,排放浓度每立方米不到30毫克,污染物排放大大减轻。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制定了《山西省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充分利用配套超低排放设施的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型集中供热锅炉,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为辅,替代生活和取暖散煤。推动清洁取暖和散煤替代由城市建成区向农村扩展,巩固提升设区市建成区清洁取暖率,县市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太原周边地区12个重点县市建成区达到90%以上),农村地区力争达到40%以上,预计全年将完成万户散煤替代。最新数据显示,全省11市和63个县(市)完成“禁煤区”划定,管控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在前两年已淘汰2万余台的基础上,今年1-11月份重点市县再淘汰燃煤锅炉台。
严格监管源头治水
运城市盐湖区韩家营村村西头以前有条水渠,污水、雨水混在水渠中,一到夏天,气味难闻,如今,这条污水渠不见了。村民薛宝明告诉记者:“今年6月,这儿经过治理改造,彻底不臭了,变得干净整洁。”
韩家营村污水渠改造工程是今年我省聚焦水污染治理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我省召开全省河长制工作暨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推进会议,制定的《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于10月1日起实施,严格工业水污染防治要求,细化了城镇和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定,明确了地下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的相关规定,开启全省水环境质量改善“新征程”。
在水污染治理上,我省严格监管执法,督促重点工程建设,对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挂图作战、全程督导,截至目前,已完工个。压实责任,一线督导,5月份,对一季度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变化排名全国倒数第一的吕梁市,实行全市域环评限批并挂牌督办。加强形势研判,建立水环境质量月分析、汾河流域治理情况周报、水质变化及时预警通报等制度,每周对汾河流域水质情况进行通报,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每月向各市通报国考断面恶化及严重超标情况。利用4个月时间摸清汾河流域个排污口和主要污染源排污情况,10月底召开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会议,推动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排污口。
顶层设计净土治污
我省坚持立足省情,围绕土壤污染防治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开展立法调研,提出解决举措。11月25日,出台的《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经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为今后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今年以来,我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3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目前已完成信息采集、风险筛查纠偏及相关质控工作。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印发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方案》和《山西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总体方案》,全面启动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目前列入整治清单中的18家企业已有11家完成整治工作,其余7家正在开展整治工作。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立了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明确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技术文件评审工作规程。
此外,我省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其中2个农用地试点项目去年已完成并通过验收,其余6个污染地块项目均已启动。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说起垃圾分类,太原市民王坤回忆起今年夏天去山西省体育中心看游泳比赛时候的场景,“当时带着孩子去看比赛,走时特别将矿泉水瓶等杂物带走,然后扔进一个可回收垃圾桶中,还跟儿子说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今年二青会期间,青运村、山西省体育中心等场馆成为省城首批实施垃圾分类的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因此还被称为二青会的一个“编外项目”。
垃圾分类是我省改善城市环境的一场重头戏。今年,我省印发的《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方案(-年)》提出,我省将取消党政机关、办公区域以及主要街道和城市重点片区摆放的垃圾箱,实施定点分类投放,示范带动公众;太原市要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到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其他设区城市要选择一批试点单位加快推进,到年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年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垃圾分类绝不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出力、共同参与,这考验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只有更多人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美。
本报记者程国媛采写
推进三大攻坚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不断有各种蓝天白云的图片频刷朋友圈,从南到北,一幅幅环境优美的照片背后,是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上的努力与付出。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印发《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年行动计划》,提出“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方针,配套专项制定钢铁、焦化、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等综合整治方案。加快构建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促进重污染行业环境治理水平和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攻坚重点难点,在结构转型、排放提标、散煤替代、重污染天气应对上下功夫,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实施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打造区域联防联控“山西版本”。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推动完善法规标准,出台《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今年10月1日实施,强化源头管控,开展全省污水厂运行管理问题专项整治,遏制断面水质异常波动;压实责任,一线督导,自8月起,每月初对我省重点劣Ⅴ类断面开展沿河排查,实施专项督导;加强形势研判,推动促进精准治污,建立水环境质量月分析、汾河流域治理情况周报、水质变化及时预警通报等制度。
在净土保卫战中,印发了《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年行动计划》,对全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安排部署,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目前列入整治清单中的18家企业已有11家完成整治工作。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织各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调查,全省已有个村庄开工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个村庄正在施工,个村庄已整治完成。
生态环保督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回头看,同时加快实施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大力推进整改,成效显著。
我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开展全省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开展焦化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和磁窑河流域水环境专项检查,完成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前11月,全省行政处罚案件数起。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66,优良天数比例为63%。在京津冀及周边其他省市中,PM2.5平均浓度排名第2,仅次于北京市。
我省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不断向前延伸。
本报记者程国媛本版责编:闫杰版式/制图:薛海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