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红军寿星向多本的长寿秘籍
当时中国最长寿老人,岁的红军寿星向多本虽然去世10多年了,但他的长寿养生秘籍却鲜为人知,笔者现在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十七岁当红军
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向多本出生在石门县河日乡(现合乡为三圣乡)郭家坪村的一户赤贫农家庭,从小靠乞讨生活,少年时开始给财主家当挑夫为了混口饭吃.l6岁的向多本就要挑着多斤的担子,行走三四十公里山路一直到40多岁了,仍然是光棍一条,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在地主的剥削压迫下,他家的人病的病死,饿的饿死,只剩下他孤单单一个人。
年8月,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进驻石门西北山区休整扩军,已经47岁的向多本听说红军开到家乡来看他年纪挺大,就笑着对他说:.“老向,你不回家抱孙子乐呵,这把年纪当红军吃得消?”
他笑哈哈地对那位胡子首长(那时向多本并不知道那就是王震)说:“不解放,有了媳妇也活不出个人样”。
尽管岁月流逝,向多本对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长征往事然记忆犹新。
长征开始后,王震看向多本年纪大了点,就把他编到后勤部队给红军筹粮做饭,别看47岁了,可行起军来一点也不比小伙子差,每天还挑着一副40公斤重的石磨跟着红军跑,红军打到哪儿,他就挑到哪儿,红军一停下来,他就忙着磨谷子、麦子,给红军做吃的。
年6月,红二、六军团到四川的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一道向哈达铺前进,贺龙率红二方面军为后卫,向多本和他的战友们一样,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
谈到他自己在草地上的经历,向多本说:“我长得人高马大,一米八六的个子,每天挑着一副石磨,体力消耗大呀!饭量也大,恨不得一口吞掉一座山,可是没吃的,一天到晚,肚子里像有无数只手在乱抓结果石磨挑不动了,也没什么东西磨了,但石磨不能丢,人在石磨在。有一天我突然昏死过去,倒在草地上,最后被负责收容的部队发现,他们见我还没断气,就用马肉汤灌醒了我后来我才知道,这马是贺老总的坐骑,是他交给后勤部,叫杀掉后专门给伤病员吃的……”向老讲到这里,沉默了好一会儿。
年在山西汾孝战役中,向多本与战友一道陷人了敌人的包围圈,从一道山坡后爬出黑压压的一片敌军,分几路朝向多本驻军的阵地蜂拥而来,进攻的敌军几十挺机枪一齐扫射,火力似咫风从向多本的阵地扫过,弹头落在岩石上叮当响,阵地上的树木干草燃烧起来,霎时,浓烟滚滚,火光闪闪,火药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向多本所在连队机枪少,弹药也少,战士们子弹打光后,端起刺刀,跃出战壕,怒吼着冲向敌群顿时,喊杀声响成一片。指导员陈春林下了撤退的命令,向多本打红了眼,不愿走_陈春林拉着他,吼道:“我要你的活人,不要你的死尸,撤!”向多本这才被拉下了战场,钻进山坡后面的树丛中待枪声稀疏下来,坐在块岩石上小憩,向多本觉得左手臂粘糊糊的,一摸,满手尽是血陈春林一看自己的右手也是血乎乎的,才知道两人拉着跑时,被敌人一颗子弹同时射中了向多本因此成为伤残,左手一直不能伸直。
年春,王震将军亲自点燃了南泥湾荒原上开垦种地的第一把火,同时也点燃了向多本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壮志豪情。为把延安建设成“陕北的好江南”,让自己浑身洋溢的激情化为熊熊的火焰,在生产自救运动中尽情的燃烧。他脚踩沉甸甸的黑上地,不分昼夜地挥舞着一把特制的9斤多重的锄头,战士们称他为“向九斤”,他也因此成为抗日根据地开荒种地队伍中的一面旗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到延安后,还特地参观了向多本喂的猪、养的鸡以及种的菜。秋,由于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派遣旅一部分力量组成南下支队,挺进华南。
年II月,向多本和他的多名战友接受检阅后,在叱咤风云的王震将军指挥下,翻高山,越峻岭,过冰滩,跨天险。年12月7}穿越同蒲铁路,在汾河平原上一夜行军公里,这样的行军速度,在世界步兵史上是罕见的。
南下支队于出发后的第九个月抵近了广东南雄,正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合时,国民党乘日寇投降之机,纠集2个军十几万兵力,在0余公里的战线上对南下支队堵截,整个时局发生了极大变化。南下支队接受中央指令:北返中原。在北返途中,这样一支不过几干人的孤军,时常要同几倍、甚至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打仗,有时,一天要打几仗。行军路上,天不作美、经常下雨由于昼夜打仗,许多赤脚走路被磨破脚的战士,伤口经雨水一洗,中毒溃烂,部队处于极度的饥饿疲惫之中。生疮、烂脚和发疟疾的病员越来越多。在部队开往大悟山时,向多本的左脚磨穿了,很快溃烂成两个洞,已经不能走路了,但他硬是坚持不掉队。
向多本坚强的革命意志感动了战友们,指导员派几个战士轮流搀着他走他咬着牙,任凭那豆大的汗珠流下来,任凭那脚上的血水流出来,一滴一滴洒落在那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山路上。
年9月27日、向多本和他的战友们进行大小战斗余次,行程余公里,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奇迹,他们被誉为“第二次长征”路上的勇士
六十三岁当新郎
向多本从不汁较个人名利他说:“我这一生,心里没鬼,也不争个什么官做,干革命60多年只当了个班长,我这个班长还是够格的。”向老打从参加红军的那一天起就与后勤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征期间担磨子抬水,延安大生产时期在南泥湾管工具家什。党中央毛主席惟一的一辆汽车,用油也是由他从35公里开外用小毛驴往枣园拉,连随王震进军新疆也是派他在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管后勤。
王震在一次会上曾表扬向多本说,在部队,向多本以一个班长的身份管着连长营长管不了的事,凭什么呢?凭忠诚老实,凭待人厚道。
向老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管后勤时,就以大公无私、平等待人而受到官兵的敬重。当时物资紧缺、生活艰苦,对部队分配的鱼肉等贵重的生活物资,有人提出饮事班留一点改善改善,可向老认为:要苦大家一起苦,要享受大家一块享受。他还把炊事班的餐桌搬出伙房与官兵共同进餐,不留一丁点儿油星在伙房。
子弟学校由于干部子女多,有时一些高干子弟对摸摸之类的粗粮吃不惯,乘人不注意时将一截半块丢进了涮水桶,被向老发现了。向老不动声色,“侦察”到了丢摸摸的人,并捡起两块,乘开饭前告诉大家:“今天我检到了丢进涮水桶的摸摸,已搞清楚是谁丢的,这摸摸我把它吃掉,今后谁丢的谁吃。”说完,把摸塞进嘴里吃了,弄得两位十部子弟面红耳赤。子弟们见这样一位能当自己爷爷的老兵的这一举动,谁也不敢再浪费粮食了。
在向老家,一直珍藏着编有的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和三级八一奖章。据向老回忆,他共获奖章和勋章12枚,但仅剩下这3枚了,其它9枚及与王震、贺龙、萧克等人的合影照片,都在长期的生活变动中遗失了,这也是向老非常遗憾的事。
革命战争生涯,向老戎马控惚,心无成家之念;直至全国胜利,王震率部队进军新疆,向多本也随王震进军新疆。由于长期赤着脚穿着草鞋行军打仗,他那双脚像他的高龄和性格一样,脚背又高又厚,脚板又宽又大,穿43码的鞋还嫌小。因此,很难买到合脚的鞋。一天,王震请向多本吃晚饭,向多本只穿了一双草鞋,席间王震指着他的脚说:“……你看,鞋也没人给你做,部队发的鞋又不合你的脚……我的儿子王军、王兵都是你看着长大的,都快成大人了,我己是‘军兵之家’……你也该找个老婆了……兔子还得有个窝啦……你没有一个小家庭,我心里不舒服啊……!”
首长语重心长的话语,感人肺腑倔强的向多本嘴里咀嚼着,脸上挂满了泪水。
年5月,63岁的向多本在王震的关怀下,在王震夫人王季清的关照下,与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的缝纫员陈玉华结婚。63岁的向多本终于当上了新郎馆,他终于有了家。迟到的婚姻给向多本带来了无穷的甜蜜,此后,向多本喜事连台。
年8月28日晚上9时,女儿向红出生了。
年12月26日零晨3时,一声婴儿的啼哭。使66岁的向多本欣喜若狂,几子向计青出生了。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王季清带着几位学校负责人来给向多本送“立功证”才知道向多本添了儿子,王季清笑逐颜开:“老向啊!今大是喜上加喜,你是家庭、事业有成啊……”
时间这个神秘的“年轮”已在66岁的向多本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皱纹并不能说明他已经衰老,这位满脸沟壑的老红军战士正旺盛着的生命火花,已经把旧社会填在他脸上的忧愁和悲哀燃烧得干干净净,使那沟壑之中,充满着喜悦和豪情,满脸尽是笑颜!
向多本添了儿子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军营,他的一位战友赶来了:“老向,你66岁得儿子,用我们湖南话说,这叫六六大顺,恭喜你.一儿一女一枝花。”向多本连连点头:“六六大顺!六六大顺!一儿一女!一儿一女!一枝花!一枝花!”他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只是重复着那几句话。
养生秘籍伴随百岁寿星
年,向多本在新疆军区离休,年回故乡石门居住。
向一老皓首白眉,红光满面,至今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平时读点书报,全然不像多岁的老人。31年的挑夫生涯和31年的军旅生活,炼就了他一身钢筋铁骨,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有规律的生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养生习惯则构成了他长寿的主要原因。
心胸豁达,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无欲无求的心理状态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在30多年军旅生涯中,向多本唯一的愿望就是为首长和同志们烧好饭,让同志们多消灭敌人,使广大劳苦大众早日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在革命队伍里,向多本的心情是十分舒畅的。那种团结、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感染着他,改变着他。向老记得有一次群众送给部队两斤腊肉,作为炊事班班长的他,准备把那两斤腊肉弄给王胡子首长吃。这事不知怎么给王震知道了,王震就让伙房叮嘱向多本,把那腊肉一起烧辣椒,让同志们都尝一点。他长期跟随王震,将军的作风对他影响甚大。他耳边时常响起王震及夫人王季清——“八一”子弟学校校长的话:“不要学有些人一心只想做大官,而要做大事,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王震将军在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威信,成为向多本心中的信赖,使他坚定不移地按照将军及夫人说的话去做,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人党后,党内严格的政治生活,陶冶着他的情操,使他胸怀坦荡,磊落大方,有了共产党人纯洁而高尚的品格。
在他心里,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让人民大众过上好日子。全国解放后,他依然做他的炊事员,后来是学生食堂的管理员,一直坚持工作到80多岁。他勤勤恳恳,从不居功自傲。
离休后,向老从新疆回到家乡石门居住,他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过去,每天种菜做家务,还把门前的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过着极普通的平民生活。这种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精神风貌,正是他安守平凡清静,免却世俗烦恼,求取身心舒畅,赢得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向老90岁时老伴因病去世,他并未消沉,很快从巨大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自己照顾自己,料理家务和照顾孙子。
向老在谈到长寿之道时,讲了许多许多。他认为:应该无求以培气,宽胃以养气,安静以通气坚持锻炼,生活有规律、有节制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经验。长期以来,向老每天早晨坚持做些运动,而且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他的晨练不循规蹈矩,主要是做些自己编排的四肢摆动操,活动手臂和下肢,每次15分钟左右。他还坚持每天早晚各做几十分钟的擦浴活动:夏天用凉水,冬天用温水,反复用毛巾蘸水搓擦头、面、颈和双手。他刷牙从不用牙刷和牙膏,而是用手。他虽然是满口假牙,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用食指按摩、揉擦上下牙跟:这些运动使得他至今头脑清醒,耳不聋,眼不花,从未出现过头昏头痛的症状。
向老夏天早晨6点半钟起床,冬天则7点准时起床,再冷也不恋热被窝晚。他一般在晚上9点钟睡觉,再热的暑天,也准时上床,每天下午2点至4点再睡两个钟头上午做些家务和室外活动,下午看书学习,晚上必看新闻联播,再看两小时的电视节目。
他的进食比较特别,每天只吃两餐,早上8点用早餐,面食3两,鸡蛋2个,午餐定在下午1点左右,一般是米饭4两,他喜欢面食,偏爱素菜和豆制品,有时也吃点红烧肉或扣肉。晚上,他从不进食,他自己解释说:“人老了,又恋早睡,活动少,吃了饭也难消化。这也印证了那句‘腹中常留三分饥’的养生古训。”
在这个纷繁绚丽的世界上,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看透了人生遂道的另一道亮光。他能把那许许多多披着华丽词藻而又深奥艰涩的哲理,用几句纯真、朴素的话,表达出人生的准则:
“人不爱钱,鬼都怕”。
“单行好事,不问前程”。
“无灾就是福,无病就是命”。
“粗茶淡饭,粗蓝大布……常将有日思无日……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白菜……”
向老还信奉“饮食有节,少生疾病”、“早晨吃点姜,百病都消光”、“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等养生格言。他戒烟酒已经30年,从不喝茶,每天只饮白开水。他说茶能令神经兴奋,影响睡眠,而开水可稀释血液,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身体毒素的排泄还能防便秘。
他平时特别喜欢读《毛泽东选集》,独自一人在家时,读到兴致处,有时还要大声朗读几段。
向老从新疆回到石门居住后,当地党委和政府对他的政治、经济待遇及家庭生活都给予了很好的关心和照顾。如帮他解决住房、防暑问题,为方便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把他的儿媳就近安排在县直事业单位工作。特别是老干局还安排保健医生为他定期检查身体和及时送药上门,为他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保健措施并施教他的家人和他本人。向老也有两次生病住院,但由于治疗及时,很快痊愈了。向老的独生子、女儿、媳妇、孙子对他老人家十分孝顺,平常的起居生活都照料得井井有条,家庭生活温馨、和谐、美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