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历史古迹21处名场面

1鼓楼又称大中楼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没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八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五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蔽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年毁于战火。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年开工,年恢复原貌。

临汾鼓楼

2龙子祠位于临汾城西的姑射山下。寺前泉水涌泻而出,清澈透明,人称龙子泉。泉水流量较大,渠道纵横,灌溉万顷良田,一派水乡风光。因泉水泽润于民,人们建祠祀奉。祠坐北向南,创建于唐,元、明、清各代都有增建修葺。现存山门、过殿、水母殿、康泽王殿等主要建筑。祠内还有碑碣11通,对研究当地的水利开发和祠宇沿革有一定价值。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有传统庙会,四方农商云集,十分热闹。

龙子祠

3牛王庙元代戏台位于临汾市区西北25公里处的魏村牛王庙内。庙内现存后大殿三间,献亭、戏台各一座。河东地区是我国北方古代戏曲艺术的摇篮,至今保存着多处古代戏剧壁画、雕刻和戏剧艺术建筑。庙内的元代戏台,重建于元至治元年()。戏台平面近方形,四角立柱各一根,前檐为八棱石柱,宽敞开阔,音响效果较好,对研究我国戏剧艺术和演变有重要价值。庙内献亭,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也是一处较为珍贵的古代建筑。

牛王庙

4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南路,总面积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年),是我国迄今为止现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监狱,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狱有两道门,双层围墙,墙垣高耸,内有若干窑洞式牢房以及囚犯用的水井、水槽等。在普通牢房南端西侧狱墙半腰处,有一座用砂雕刻成的小庙,内有3尊神像,居中为首者为狱神臬陶。后院门首挂有虎头牌,是关押重犯或死囚的牢房。苏三就关在此院窑洞内,故称苏三监狱。苏三监狱的布局和刑制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戏剧《玉堂春》、《女起解》、《三堂会审》的主要实物资料。

苏三监狱

5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霍州市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建筑精巧玲珑,独具一格,为明代建筑艺术精华,已载入《中国名胜辞典》。鼓楼,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总高27米。底部砖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贯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阁楼一层四周屋面楣额上方各悬挂贴金匾额一块,楼上二层回廊外沿设有观景台,木制围栏,刻有各式图案,做工精细,文物专家认为是明代雕刻之杰作。鼓楼虽经历史沧桑,但其历史魅力犹存。鼓楼原名谯楼,该楼以独特的古代建筑风格而著称,为明代建筑艺术的精萃。《霍州志》载:“鼓楼供奉文昌帝君、财神爷于其上。”因此,鼓楼又称“文昌阁”。因年代久远,又无实证,楼上的钟、鼓已无法查考。

霍州鼓楼

6皇天后土庙又名坤柔圣母庙,原址在吉县城东北的榭悉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宋天圣元年(年),现存建筑建于元代,年久失修已顷塌。年,在城南挂甲山上又依1:1之比例仿建了一座,面宽进深各3间,结构极为巧妙,整个建筑基本不用钉、铆等固定物,建造工艺为古之少有。庙内塑有伏羲、女娲巨像,下以制陶、渔猎等群塑铺之,再现往古先人之原始生活,庙下台阶建钟鼓楼各一,钟铸于金代天眷元年,重达千斤,发声清越洪亮,可达数十里之远。

皇天后土庙

7小西天位于隰县城西1公里处,原名千佛庵,明崇祯七年(年)东明禅师始建,虽历余年,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高踞凤凰山之巅,下临紫川田园,粼粼昕水,过通天桥,拾阶而上,穿过洞天,即可入山门而进“西天”净土。小西天依山傍势,构建奇特。全寺由三个建筑群构成,孤桐峰上的观音阁筑于凤头之上,下院筑于凤背,沟两旁的山翼为凤凰山展开的双翅,大雄宝殿背山而筑,与东端的摩去阁遥相呼应,俗称凤尾。三个建筑群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诚如古书所载:“有山翼然,面绕城堞,背拥冈峦,大河平涵,旁溪潆带,山形奇绮,俱含飞动之情,脉络纵横,实挟回翔之势”

小西天

8文庙大成殿位于浮山县城中心,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代重修扩建,规模宏大,铺排典雅。主体建筑大成殿筑于高台之上,坐北向南,朱棂碧瓦,堂皇壮观。由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的《论语》箴言碑林,镶于庙内壁上,游客既可参悟孔子及其弟子治学、从政、修德等方面的论述,又可瞻仰书法家的墨宝。

文庙大成殿

9延庆观在古县城东北屏风山上。该观创建于宋宣和二年(),竣工于辽延庆初(),故名延庆观。距今八百七十余年,由城东登延庆,山道崎岖盘旋,非健者,力不能支。观内上院,建三清殿,古朴典雅,为旧时供神之所。殿前有古枞一株,高18米,围4米余。树冠为黛青色,形似伞状,时有异禽翔集其上。殿东为神龙祠,石崖间有泉水汩汩而出。凿石汇水,则清流潺潺。泉水冰寒震齿,但严冬却不结冰。泉水潜流出祠,循院中明暗二渠,经石龙之口,注入鱼池之中,人称其为“活水龙吟”。池内锦鳞游泳,碧藻沉浮。晴空倒映,泉声淙淙。临池精神顿感清爽,而尘烦尽涤矣。神龙寺南有石窑三孔,上建小亭。登亭,北可仰望霍顶,西可鸟瞰县城。亭下行云缭绕,故而亭名“翠云亭”。观外群柏五六百株,遍布于屏风山西坡之上,粗径盈尺,细径数寸,衬托着延庆观之观景,使延庆观更显瑰丽迷人了。

延庆观

10清微观位于浮山县城北2.5公里处,始建于唐,经宋、元、明三代重建重修。该观为宫廷式建筑,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三院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全观主要建筑有舞亭、山门、月台、献殿、老君殿及伶房、东西道房、财神殿、三宫殿、圣母殿、浮山神殿等,气魄雄伟、布局合理。殿前阶上竖碑9幢,其中《重建清微观记》碑高1.75米,宽1.10米,座高0.65米,为宋元佑七年(年)重建时记事碑。雕刻精细,虽历余年,碑文仍清晰可辨,详述了重建经过,与其他8幢牌同成为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清微观

11东岳庙相传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位于蒲县县城东2公里处的柏山之巅。该庙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光绪六年版《蒲县县志》载,唐贞观以来即多次修葺,现存建筑有行宫大殿、东楼、天王殿、议事厅、地狱、七十二司、华池宫等。全庙以行宫大殿为中心,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庙外有绵延数公里的苍松翠柏,与东岳庙的红墙碧瓦相互掩映,景色十分壮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庙大帝诞辰,八方香客络绎不绝,历代沿袭。形成广有影响的大规模传统庙会。

东岳庙

12俗称临汾铁佛寺(备注:作者小时候在这座寺庙上过学),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年)。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大雄宝殿、金顶琉璃宝塔、藏经楼及配殿、厢房等,多为清康熙五四年(公元年)重修。六级金顶琉璃宝塔系大云寺建筑之精粹,方形实心,高约30米。宝塔一至五层为正方形,六级为平面八角形,顶端塔刹为鎏金宝珠,祥光熠熠。各层均建有仿木结构之塔檐,正檐顶端悬以铁马铃铎,徐风吹拂,叮当谐鸣。宝塔二层以上镶有58幅佛教浮雕琉璃图案,佛像造型,千姿百态。

平阳大云寺

13薛家大院系清代民居,该院一套三院,两层阁楼,砖木结构,古朴典雅,现为曲沃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余件,分为石器、化石、铁器、陶器、瓷器、铜器、玉器、木器、银器、字画等13类。晋侯苏鼎及旧石器时代的大象牙齿化石、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汉代的绿釉陶瓶、彩绘陶罐、银白釉陶灶,宋元时代的钧密瓷碗,清代缠花彩瓷鼓凳等,是馆藏文物中的精品。

薛家大院

14雁塔本名肠谷塔,位于霍州市城关镇南坛村东南一山丘上,因塔上雁巢甚多而得名,当地又称南塔,明嘉靖四十二年(年),时任知州李春为振光文风而建。塔身为砖木结构,高16米,平面呈八角形,五层密檐式,空心,层层内收,每层檐部均有仿木砖雕斗拱,异形拱等。塔一层北边设门,高2米;塔身内外均为砖砌,每层隅角均有依柱,一、二层依柱在墙内,而三、四、五层均在墙外。该塔结构精巧,比例和谐,极具文物及观赏价值。

雁塔

15师家沟清代民居,位于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处。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扩建而成。总面积多平方米,分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主体建筑布局合理,浑然一体,依山附势,雄浑壮观,其院中建筑格式多样,各有特色。有园门、耳门、偏门、楼门、屏门、暗门,上下左右互相贯通且衔接自然,形成了由下而上,楼上楼,院中院的奇特格局。游客可上院观下院,前院望后院,出院又进院,如入迷离之宫。雕刻在门楼、走廊、过道上的各种木雕,砖雕,石刻题迹等文物古迹均保存完好。清代之时号称天下第一村。虽经余年的风雨剥蚀,但纵观全貌仍不失其当年的雄姿和风韵。是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是一座具很高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宝库。

师家沟清代民居

16金代砖墓是考古工作者于年在侯马市西郊牛村南发掘的,当年迁移复原于市内。金代仿木砖墓建于金卫绍王大安二年(年),即金章宗明昌七年(年),墓主为金代董明、董海。两墓均为四合院形式,南廊北厅东西厢房。墓室四壁用砖雕出墓主人的家居生活情景。装饰的花木千姿百态,间有鸟雀,生动活泼。北壁雕出的五个作戏彩俑,造型优美,颇为罕见,比如尉迟恭章鞭夺槊等刀马人物,亦英姿勃勃。砖雕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宋金时发现很少,此砖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美术、雕刻、戏剧等均有重要价值。

金代砖墓

17关帝庙位于古县境内热留村,始建于唐,后经明清两代缮修,总面积为平方米。该建筑为四合院布局,由正殿、献殿、戏台、配殿、山门等组成,气势恢宏,规模宏大。正殿除关圣大帝、关平、周仓等巨型雕塑外,四壁皆悬空绘画,内容述尽关羽一生事略。人物呼之欲出,配景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戏台坐南向北,台基高5.8米,面宽10余米。东西配殿各五间,殿前加筑走廊。整个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寺庙建筑的艺术风格,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关帝庙

18麻衣寺砖塔位于安泽县城和川镇内,始建于金代,至今保存完好。该塔为八角九纫密檐式实心塔,四面嵌有佛龛,尊佛像分布于各层,对研究佛教文化有极为珍贵的价值,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海拔近0米的高山顶上,登高谒塔,受佛教文化之熏染;放眼四望,收苍山碧水于眼底,嗅野芳幽。

麻衣寺砖塔

19石君宝元代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今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姓石□,名德玉,字君宝,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去世,享年85岁。《秋胡戏妻》是石君宝代表作,故事本出自刘向《列女传》,但作了很大改造。写军户秋胡新婚三天,即被迫从军....

石君宝

20千佛洞位于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山腰间一巨石之腰,为能仁寺的寺后佛堂,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佛洞凿于一突出巨石之腰,巨石长宽各20米有余,体积立方米以上,洞内现存多尊佛像,洞高3.1米,宽深各4.5米,四壁所雕神龛佛像姿态庄重、栩栩如生,壁面和石雕藻井,刀法简练,做工精细,为隋唐时期的作品。千佛洞一九九三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

21霍州署衙门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闪耀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在霍州大地重放异彩。

霍州署衙门

临汾市介绍

临汾市历史悠久,早在15万年以前的“丁村人”就已在此劳动、生息。临汾古称平阳,相传为唐尧古都。春秋属韩,秦、汉为河东郡地。晋永嘉三年刘渊建都于此。隋为临汾郡,唐置晋州,宋、元、明、清为平阳府。民国初属河东道。解放后设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年为山西省临汾专区。年与运城专区并为副晋南专区。一九七一年两区分置,称为地区。0

临汾古称平阳。远在10万年以前,临汾人民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息在汾河两岸。据尧典记载,帝尧建都平阳,故有尧都之称传世。传说仓颉造字于此,也是东汉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故里。临汾商周时称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春秋时为河东郡地,汉代平阳县,两晋时期刘渊亦建都平阳,隋朝改为临汾县,沿用至今。年解放后,划为临汾市、临汾县。年合并为临汾县。年分为临汾市、临汾县,年8月县市合并,定为临汾市。

临汾民间故事

1.明朝时,山西有户富贵人家,家资万贯,主人姓黄,人称黄老爷。夫妻俩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河,长得别提有多好看了,圆圆的眼,弯弯的眉,白白的脸蛋,红红的唇,真是花容月貌。这黄河姑娘最爱唱歌,唱起歌来,天上的云彩不动了,树上的鸟儿也不叽叽喳喳了。

黄河到了18岁时,提亲的像赶庙会,今天这家公子,明天那家少爷,有时一天来好几个,可是黄河一个也看不中。那些公子少爷,一个个呆头呆脑,鼠目獐头,整天在黄河的绣楼底下像螃蟹一样爬来爬去,黄河姑娘连眼角都不瞅他们一下。

黄河姑娘早有心愿,一不爱钱,二不爱官,一心要找一个歌唱得好,朴朴实实的勤劳小伙子。一天,黄河和丫环春梅到郊外游玩,突然,从远处传来动听的歌声。黄河还从来没听过这样好听的歌,顺着歌声望去,只见一个砍柴的小伙子唱着歌从山上走下来,肩上的柴担忽闪忽闪的,腰里别着明晃晃的斧头。他大大的眼睛,粗粗的眉,红红的脸,白白的牙,威武英俊,黄河一看就爱上了。她迎上前去,说:“砍柴哥,你的歌唱得真好呀,能给饿哦唱一支吗?”小伙子说:“能,歌就是唱给人听的。”小伙子清了清嗓子唱开了,唱了一支有一支。黄河听得如醉如痴,情不自禁地和起歌来。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越唱越有劲,越唱心越近,不觉日头偏西了。春梅催黄河道:“小姐,咱们回去吧,晚了老爷要生气的。”黄河恋恋不舍地说:“砍柴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呀?小伙子答道:“我叫柳新,前面那间草房就是我家。你叫什么名字呀?”黄河道:“我叫黄河,你家里有什么人呀?”柳新道:“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我每天砍柴卖钱养活母亲。”黄河说:“明天砍了柴,咱们还来唱歌吧!”柳新说:“好,你也一定来啊!”黄河回到家里,心里格外高兴,绣房里又响起了她美妙的歌声。一连九天,黄河都出去,回来显得格外高兴,黄老爷很奇怪。这天,黄河和春梅前脚走,黄老爷后脚悄悄地跟上了。当他看到黄河和一个穷小子手拉手,亲亲热热唱歌的时候,气得眼前直冒金星,立刻冲过去一把抓住柳新,咬牙骂道:“好歌穷鬼,懒蛤蟆想吃天鹅肉,竟敢勾引我女儿,非打死你不可!”说着,拳打脚踢,柳新急忙逃走了。黄老爷把女儿带回家中,气狠狠地骂道:“好个不要脸的东西,败坏我黄家门风,这么多公子少爷你看不上,偏偏看上个穷小子。从今后,不许你离开绣房一步,什么时候嫁出去,什么时候离开们。”他命人看守着黄河,春梅还挨了顿打。柳新回到家中就害了相思病,一天轻,两天重,三天就起不来床了,把个老母亲急得拜天求地,把家中仅有的两只老母鸡卖了给儿子清医生。柳新对母亲说:“妈,医生治病不知心啊,孩儿我得的是心病呀!”接着,柳新把自己和黄河的事给母亲说了,母亲哭道:“儿啊,咱们怎么能和人家结亲呢?你死了这条心吧!听着母亲的话,柳新的眼中涌出泪水,他指导娶黄河是不可能的,可他的心在黄河身上啊。黄河的歌声时刻响在他的耳边,黄河的音容笑貌老在他爱的眼前晃来晃去。眼看着柳新的病一天重似一天,他自己也感到活不成了,就挣扎起来,找了一截柳木,刻成个小人,然后把里面掏空。老母亲奇怪,问道:“儿呀,你命都保不住了,还做这小人干什么?柳新说:“妈,儿以后再不能养活您了,我死以后,把我的心掏出来,装在小木人里,它就会唱歌。您拿上它就可以换些柴来,供您养老用。”老母亲哭着说:“你只要安心养病,病就会好,要是真的死了,叫妈怎忍心这样做啊!柳新说:“取出我的恶心,心就不会死,您还能听到我的歌声,就像我陪伴亲一样,不然就什么也没有了。”母亲答应了。没几天,柳新就死了。老母亲依照吩咐把柳新的心取出装在柳木人里。柳木人真的会唱歌了,唱的和柳新一样。这件稀奇事立刻传开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听柳木人唱歌。当人们指导是柳新的心在唱时,都留下很多钱。黄河自从被关在绣楼上,每天闷闷不乐,靠在窗前,希望能看到柳新,听到他的歌声。可是等啊等,柳新始终没有来。黄河每天茶饭不进,夜不成眠,慢慢地卧床不起了。黄老爷请医用药,却越医越重。黄河姑娘脸上失去了光彩,她病得气息奄奄,人们再也听不到她的歌声了一天,丫环春梅从外面慌张地跑进来,告诉黄河说:“小姐,不好了,柳新已经死了。可他家有个柳木人会唱歌,唱的和柳新一样,是柳新的心唱呢。”黄河听罢泪流满面,一定要春梅带她去看柳木人,春梅不敢。黄河说:“柳新为我死了,我怎能不去看他呢?”两人要悄悄出门,被黄老爷发现,大声喊住。黄河说:“爹呀,黄河爱的是柳新,黄河的心上人已经死了,只留下一颗不死的心,爹不让女儿区看,女儿就碰死在爹面前。”说着就要往柱子上碰。黄老爷急忙拦住,派人用轿去送黄河。黄河刚刚到柳新家门口,就听到清脆的歌声。黄河三步并作两步进到屋里,她看见了柳木人,柳木人看见黄河竟一摇一摆地朝黄河走来。刚走到黄河身边,只听“扑通”一声,柳木人栽倒了,歌声也停止了。黄河抢前一步将柳木人抱在怀里,可是,柳木人再也不唱歌了,里面的心完全死了。黄河大叫一声:“柳新哥,是我害了你呀!”一头栽倒在地下,再也没有起来。从此,“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

2.元末,由于几十年的战争和水、旱、蝗、疫等天灾人祸,致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北部地区农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急剧下降。明初,太祖朱元璋采纳大臣的建议,推行移民屯田政策以恢复生产。平阳府土地肥沃,物阜粮丰,人口稠密,明政府在洪洞城北贾村驿站旁的广济寺驻派员,集中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川资,押解上路。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就成了各地移民汇集、遣送外地的集散之地。从年(明洪武六年)至年(永乐十五年)44年间,在洪洞大槐树处移民18次,约60万人被迁往11省县,其中河南63县,北京、河北56县,山东52县。至今移民后裔遍布神州。“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

3.济公智救广胜寺的故事传说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这首济公活佛行遭歌恐怕是当今中国民间传唱得最广的一首歌曲。

主人公济公是我国宋朝末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僧。俗姓李,名遭济,浙江天台人。由于他经常蓬头垢面,饮酒食肉,游行于市井之间,形同疯颠,人们又称他为济颠.济公又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僧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扶危救困的感人故事。在九华山中就一直流传着济公智救广胜寺的故事。

广胜寺位于广胜山下舒姑泉畔,紧靠下雪潭。由于当年通往九华山的公路没有开通,从前山到九华山进香的人们都要经西洪岭、甲子岭,打广胜寺门前进山。因此那时广胜寺的庙宇很大,香火也特别兴旺。相传整个广胜寺仅大门偏门就有七十二道之多,寺中一个专门负责开关庙门的老和尚每天午饭一过就开始关门,等他把最后一道庙门关上时已到了掌灯时分。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是广胜寺这么一座大庙宇也不能例外。为什么呢?那就是广胜寺每隔六十年就要遭一回火龙(即火灾)。尽管寺里住持时时关照本寺僧众在烟火方面处处提防,步步小心。但是一达六十年,庙宇就会无缘无故地起火,而且救都没法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好端端的大寺被烧得一千二净。然后全寺僧众又得四处化缘,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一年又到了六十年的期限,住持老和尚终日愁眉苦脸,—筹莫展,合寺僧众也是人心惶惶,坐卧不安。一天傍晚,广胜寺门前突然来了一位疯和尚,蓬头垢面,衣衫褴楼,手里拿着一根一端已经开裂了的破竹竿。疯和尚一进寺门,便大声嚷嚷:“哎呀,今天可把我饿坏了!”当家和尚一看心中虽然不快,但由于这些日子以来,心中有事,也不想再节外生枝,便让小和尚领着疯和尚到厨房去用膳。疯和尚进得厨房以后,一点也不客气,端起碗来就吃,而且遇到什么就吃什么,也许是饿急了,竟然一口气吃掉了八大碗饭.吃完以后,用他那脏兮兮的衣袖一抹嘴唇,冲着小和尚嘿嘿一笑:“哎呀,我说小师傅,看你们当家的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心事呀?”小和尚见他居然一口气吃了八大碗饭,心中已是暗暗称奇,又听他这么一问,便赶紧走过来把这件关系全寺存亡的大事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说给疯和尚听了一遍,“是这么回事,这我早就知道了,我就是专门为这事到你们这儿来的。今天是十一月三十,明天是腊月初一,也就是你们这座庙宇六十年前失火的日子,对不对?不信,你就去问问你们当家的。”小和尚把疯和尚的话跟住持和尚一说,老和尚觉得这疯和尚确实有些来历,立即随小和尚一起去见疯和尚:“请恕者衲眼拙,不知仙师驾到,敢问大师法讳上下?”“花于乃四海之人,无名无号.名号事小,明日午时三刻贵寺劫期即至,此乃大事也。”“烦请仙师指点迷津。”“明日午时一到,请方丈立即关闭山门,让所有香客一律在山门外烧纸进香.只留一道倡门供本寺僧众出入,此门由花子我亲自守护。”“多谢大师指点。”

第二天午时刚到,就见住持老和尚带着寺僧急步来到大殿中央:“阿弥陀佛,各位施主,本寺现因发生了一些变故,请各位施主赶紧退出山门。”大家也不知道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只好一窝蜂地朝山门涌去。剧刚退出山门,小和尚们就一起动手把寺门关上,最后只留下一扇偏门没关。这时,疯和尚挟着那根破竹竿也来到了这扇偏门距前,只见他身子一歪就一屁股坐在门槛之上,双眼微闭,并且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这时,只见一个穿着红衣红裙的美貌女子手里拿着一只红平巾,向山门走来。她来到山门跟前,一看山门紧闭,便转身向偏门走来。可是偏门又被疯和尚倚坐在门槛上,要想进门,必须从疯和尚身上跨过去。红衣美妇没有办法,只好走到疯和尚跟前,央请疯和尚让她进寺烧香。

疯和尚眼皮一翻,用破竹竿指着山门外的大香炉说,‘烧香请到那儿去烧,这里没有香沪。”美妇又说她要进去求签,疯和尚一指偏门前的小桌子:“签筒、签诗都在那儿。”

美妇无奈,正待还要说什么,只见疯和尚“霍”地站起身来,一声低喝:“午时三刻已过,你还不快走!”说完,破衣袖—抖,便朝红衣女子脸上拂去,红衣女子一惊,立刻化作一团火球朝广胜寺对面的鸡冠石上滚去,火球一落到鸡冠石上,便倏地消失得无影无踪。疯和尚微微一点头:“原来是这样。”这一情景被寺里的住持者和尚看得一清二楚,连忙过来问疯和尚刚才是怎么回事。“刚才那个红衣美妇是火神化身,被我设法拦在寺外,并拖延时间,使她错过了午时三刻,然后才把她赶走。对面的鸡冠石正好对着山门,每次火神都是打那儿进出,她每隔六十年出行人间一次,因为一抬头就发现了这座大寺,而且寺内香火兴旺,正是大好的栖身所在,因此贵寺每隔六十年便要遭一次火劫。”“阿弥陀佛,原来如此。多谢仙师慧眼识破天机,帮助敝寺逃过这一劫,者衲这里谨代敝寺上下僧众人等谢过大师。”住持老和尚说完,又向疯和尚深施一礼。“贵寺今日虽然逃过一劫,但六十年后,劫期又至,那时又难免要费一番周折,必须设一计法,永绝了后患才是。也罢,我去把那鸡冠石换个方向吧。”说完,只见疯和尚用手中的破竹竿朝地上一点,一纵身便跳上了对面的鸡冠石。疯和尚跳上鸡冠石后,左瞧瞧,右瞅瞅,然后放下手中的破竹竿,撩起破袈裟,捋起破衣袖,一伸手就把那块重约两万多斤的鸡冠石给提了起来,换成了个西南-东北向。

从那以后,广胜寺就再也没有遭过火龙,失过火,人们传说,那个疯和尚就是济公的化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