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石曼清末中国行81908年的山西晋
前言
年至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第二次来到中国进行全面考察,他耗时三年,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此后根据这些照片,他陆续撰写多部相关著作,图游华夏网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摄地域与时间进行归集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研究。
第8篇行程
柏石曼将其三年的行程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逐一标明,从年秋到年,沿着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乎走遍了中国.
本篇为年4、5月期间,柏石曼在山西汾阳、绵山、平阳府(今临汾)、运城拍摄与搜集的照片,上图为年的山西省地图局部。
一、汾阳境内
1、柏石曼离开太原之后,一路沿着汾河往南而行,这是他来到汾阳演武镇之后,所拍摄的一处建筑。
二、绵山风光
2、柏石曼来到了晋中境内的绵山,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离国逃亡,遭遇饥饿之时,介子推割下自身大腿之肉献给重耳,当重耳归国后成为晋文公,介子推却远离名利场,带着其母隐居绵山,晋文公遂遣人寻找,由于不知介子推在山中何处,使者便放火烧山,以逼迫介子推露面,没想到此举反而将介子推母子烧死,晋文公得知后,悲悔不已,为纪念介子推,他将绵山改为介山,阳县改为介休县,而清明节的前一日,正是介子推遇难之日,又下令不许生火,百姓只能吃冷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3、放大上图,这是位于绵山的抱腹崖,山崖下的空地上,所建庙宇为云峰寺,此寺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魏明帝时期,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两个铜铃从崖顶悬下,相传唐太宗为了贞观年间的陕西一场大旱,向云峰寺高僧求雨,随后大雨瓢泼,唐太宗为还愿特地命人制作铜铃悬挂,此后的历代百姓在还愿时均请人悬铃,以致成为风俗。
三、平阳府(今临汾)境内
4、柏石曼一行在平阳府境内的沟壑大道行进,两边的黄土高坡相对,下方是重要的交通道路,柏石曼对这样的道路很感兴趣,所以停下来拍摄了两张照片。
5、这是柏石曼对沟壑道路另一个方向所拍摄的照片。
6、到达平阳府之后,柏石曼来到了尧庙,当时被称为尧王庙,据传尧帝在平阳建都,并划分九州,西晋时始建尧庙,历经西晋、唐朝从汾河之西迁往河东再至城南,此后元明清历代多有扩建,照片中为气势恢弘的广运殿。
7、尧庙广运殿前的屋檐之上,建有一处牌坊式建筑,两侧有龙形雕刻盘绕,正在的匾额旁分别雕刻着人物造型。
8、在尧庙的广运殿前,建有一座井亭,这就是有着天下第一井之称的尧井,传说尧帝通过寻找蚂蚁而造井,让当时的百姓有了充足的井水供应,人们开始围井而居,也是市井人生的由来。
9、尧庙内的另一处大殿,由于柏石曼拍摄时未注明名称,究竟为何建筑,则有待临汾的读者朋友们考证了。
10、尧庙内某处建筑旁,一头可爱的石刻动物造像。
11、尧庙内的一处碑亭。
12、尧庙内的一处广场,右侧建筑的台阶上,有几个人或站或蹲。
13、平阳府内的大云禅寺,因寺内供奉一座唐代铁铸释迦牟尼佛头,又称铁佛寺,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六年的公元年,清康熙年间遭遇大地震被毁,照片中的寺和塔均为震后重建。
14、大云寺内的六级金顶琉璃宝塔之塔身照片。
15、大云寺的宝塔底层所供奉的唐代铁铸释迦牟尼佛头,佛首高有6米,照片中的佛口左侧,依稀可见一个人影,上方则挂满了各种祈愿字条。
16、位于平阳府蒙城镇的黄帝庙,根据《曲沃县志》记载:蒙城镇在县治北四十里,有庙翼然高且大者,曰黄帝庙。考其始,盖邑人所作以祀黄帝者也。
三、运城境内
17、柏石曼离开平阳府之后,来到了运城,这是他拍摄的潞村盐田风光,运城盐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历代便开始利用盐湖的盐田进行制盐。
18、运城在元明清之时属于平阳府,而位于运城境内的解州镇,则是三国名将关羽的故里,柏石曼这张照片拍摄的正是关帝庙中的关公神像。
19、解州关帝庙内的雕像和大殿回廊。
下一期《前往陕西》,敬请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