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卿与梅兰芳亦师亦友,曾为慈禧演出,后

点滴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97420.html
王瑶卿

对于不痴迷于戏曲的人们来说,提起戏曲可能下意识想起的人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先生,对于他的老师王瑶卿可能都不甚了解。

若论行辈,两人是平辈,出于个人的兴趣偏好,梅兰芳曾多次专门跑去看王瑶卿饰演的曲目,对于王瑶卿独树一帜的表演和戏曲新奇的改变非常喜欢,十分好学,后来更是在其伯父梅雨田的引荐下专门去到王家,磕头拜师。

究竟王瑶卿的戏曲有怎样的魔力,能够让梅兰芳去拜平辈之人为师,这就需要先去深入了解王瑶卿的戏曲人生。

王瑶卿从小便接受戏曲的熏陶影响,自然而然地走上学习戏曲的道路。

王瑶卿

比较出名的是他三进“福寿班”的典故。

福寿班在当时是十分有名的班底,实力雄厚,名声在外,许多名角都曾在此登台演唱,展露技艺。

王瑶卿第一次进入福寿班是在16岁,但是彩云易散,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因“倒仓”(戏曲相声界称青春期演员变声为倒仓)退出了舞台。

但好在“倒仓”并未持续太久,又过了一年嗓音恢复后,再次进入“福寿班”。

在这次进入“福寿班”时,王瑶卿遇到了一个十分器重自己的前辈陈德霖。

他为了帮助王瑶卿,甚至会让他演自己的主角戏,甘愿为其作配。

陈德霖做这些仅仅是因为欣赏王瑶卿的才能,想让他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后排右二王瑶卿

王瑶卿在后来能够独当一面后教导了许多弟子,他在指导自己的弟子时往往十分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倾囊相授,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位贵人的影响,提携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第三次进入“福寿班”之前,因为时代背景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戏班只能解散。

乱世之时时局动荡,既然做不到兼顾天下,那就只好先做到独善其身。

所以在这段期间,王瑶卿不敢荒废功课,同弟弟凤卿日日用功保存实力,还经常会同同行交流切磋以确保没有停滞不前。

王瑶卿的这种坚持和自我要求,毫无疑问,在后来“福寿班”再次组建时,他再次受邀加入。

王瑶卿、王凤卿兄弟二人与母亲

从小练功打下的扎实基础,让王瑶卿逐渐有许多出拿手好戏,在戏曲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这样保持下去,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会在戏曲界享有盛名,但也就不会有后来打破局限、开创格局的“王派”。

正是王瑶卿的不满足,才有了后来的更多流派不断涌现,开创出新的局面。

王瑶卿是在遇到谭鑫培以后,大受影响,慢慢尝试取精去糟、不断革新。

当时,王瑶卿在进宫当差成为供奉,常常与谭鑫培在宫中为慈禧同台表演,见识了许多大场面。

王瑶卿寿辰时合影

在宫中表演时期剧目《汾河湾》颇为慈禧喜爱。

特别出彩的是将昆曲《阐道除邪》谱成京剧,这一演出更是受到了慈禧的刮目相看,得到赏赐。

王瑶卿不满足于仅仅在宫中当差,在宫外的演出也在同时进行。

在这段与谭鑫培的通力合作时期,王瑶卿亲身见证了谭鑫培将京、昆、汉、秦、梆、晋、楚、湘等近十个剧种的本子各取其优协调改编的《南天门》,一经演出便受戏迷追捧。

谭鑫培的另一剧目《失·空·斩》是他在保留其优势的前提下,从唱词、唱腔、念白三个方面进行改编,从而使其成为了经久长盛的经典剧目。

王瑶卿与程研秋(前左)以及弟子王吟秋

谭鑫培这些成功的尝试,极大地刺激和改变了王瑶卿,鼓励他也进行革新,而王瑶卿革新的主要成就在旦行方面。

两人棋逢对手,被当时的观众赞为“梨园汤武”、“京剧二妙”,这足以表示两人在创新方面被推崇备至。

但革新的过程不是那么无往不利的,当时正处于京剧艺术的鼎盛时期。

旦角的青衣、闺门旦、玩笑旦、刺杀旦、刀马旦、武旦各行泾渭分明,不容逾矩,在表演上唱、念、做、打每行各攻一面,所以演出所长不同。

这种界限无疑在约束限制演员的表演方式和对剧目的进一步升华,但当时大环境如此,没有谁敢跨出第一步,没有谁敢以一己之力反抗整个戏曲界的墨守陈规。

王瑶卿与弟弟王凤卿演出《四郎探母》

因为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毁灭性的,可能会遭受整个行业的打压和驱逐,但这些都不能阻止王瑶卿革新的兴趣和决心。

虽然王瑶卿青衣、刀马、花旦皆为所长,文武昆乱不挡,文戏、武戏、昆曲、京剧、各地方戏曲具能独当一面,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全能,但他并不满于现状。

既然他对旦角各行都十分熟练,又对于表演青衣时受限不能兼顾花旦、刀马旦感到十分痛苦,他决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开辟一条新的表演道路。

于是他取每行优势,打破陈规,在还不到30岁时,新创了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三种行当为一身的“花衫”行当,使旦行的表演方式不再单一,更为丰富。

王瑶卿与弟子程玉箐、王玉蓉

这一革新使青衣行当不仅重视唱,还重视做、表,被称为“青衣花衫”;刀马旦行当也要重唱念和表情,被称为“刀马花衫”。

当然这一突破被那些墨守陈规人士诋毁、排斥,坚定的保守派认为他这是破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戏曲艺术,但新的表演得到的喜爱和追捧是对那些人最好的反击。

自此,新的流派“王派”渐已成型。

花衫行当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后,王瑶卿集各行当之优,逐渐拓宽了旦行演员的表演形式,加快了旦角与生角齐头并进局面的形成,他的这一贡献使其成为京剧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长久累月的投入与钻研让王瑶卿对于艺术表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王瑶卿与弟子南铁生

第一,他最为注重的是人物表达,人物是最根本的,是整个剧目的灵魂。

不论是哪种表演形式,戏为人创,戏为人生,都是为了完美展现人物的感情以及个性特点,专注表达人物的心理世界,也只有做到这些后,人物刻画才能做到传神、丰富。

其次是扮相、服饰方面,他注重要贴合人物,为人物服务,要巧妙传神,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达到这些要求,他进行了不少的改进。

比如《十三妹》中的废跷,这个改进在当时可是受到不少人的抨击和冷眼相待。

在扮相上,眉间别出心裁的一点朱砂痣,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直到今时今日,《十三妹》这个剧目的装扮仍是沿用自王瑶卿,足以见当时他投注了多少心血。

王瑶卿与乐师唐采芝

第三是剧目、剧情要经得起推敲,不合理不完善之处不能放置不理,不能畏手畏脚,要敢于进行加工修改,使之情节发展顺理成章,不矫揉造作,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才能吸引更多观众,才能令人留恋回味。

第四是他表演的剧目人物数不胜数,但往往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那就是通过人物传达出向上的思想内容。

其一是彰显保家卫国、抵御强敌、不畏生死、勇骨的爱国情怀,比如《木兰从军》、《金猛关》。

其二是反抗封建糟粕制度、追求女性自由、向往自主婚姻、勇敢追求幸福,比如《孔雀东南飞》、《穆天王》。

王瑶卿饰演曹玉莲

其三是表达女性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和敢于反抗暴行压迫的,比如《十三妹》、《庚娘》。

其四是别具特色的“旗装戏”,专注传达出民族团结友好共存、反对争斗排挤的先进思想。

这些思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激励人心的效果。

第五是王瑶卿多年来塑造了一大批美好的艺术形象。

最为人们传颂的有:勇敢为国、胆识过人的巾帼英雄,比如花木兰、穆桂英;

浓情厚意、蕙质兰心的异族女性,比如铁镜公主、胡阿云;英姿飒爽、豪爽旷达的多情少女,比如窦仙童、双阳公主。

述王瑶卿与谭鑫培演出

因为连年的忙碌,王瑶卿过早地毁掉了嗓子,不能登台演出,于是他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件事情上。

他名下的徒弟桃李满天下,足有多人,每个人都能道出名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后来的京剧四大花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育人因材施教,王瑶卿教人,从来不是简单粗暴的单一规则与模式。

他很清楚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自身条件、不同的擅长优势、不同的喜好偏爱,只有看到这些不同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才能依托这些优势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王瑶卿的教育理念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让他们有不同的专攻方向,表演具有个人特色的戏曲曲目。

王瑶卿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学生们合影

他的弟子梅兰芳少时并未展露锋芒,甚至在早期有位老师认为他吃不了这碗饭。

对此王瑶卿十分不赞同,他看到了梅兰芳的功底、精致的扮相、柔婉的嗓音,又因为梅兰芳喜欢的是典雅清丽的格调,王瑶卿根据他的喜好因材施教,发挥出他独特的戏曲风格。

后来梅兰芳创造出的“梅派”更是让他成为一代大家,这与王瑶卿的因地制宜密不可分。

程砚秋在遇到王瑶卿之前学习刀马旦和花旦,青春期倒仓,声音变得又闷又窄,以前的唱法完全吃不消,曾一度明珠暗投。

王瑶卿在《十三妹》中饰演十三妹

但好在他遇到了一个不循规蹈矩的老师王瑶卿。

程砚秋在16岁时拜师,此时以他的嗓音完全唱不了旦角,按照王瑶卿的说法,以他的嗓子,要想有出路,就要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完全适合他嗓音的新腔。

王瑶卿也确实做到了,他根据剧目、人物研究出适合程砚秋演唱的新腔唱法,程砚秋17岁以这种新腔唱法再次登台表演时,崭露头角,进入大众视野。

受老师的影响,程砚秋在后来也尝试设计适合自己的唱腔时,常常请老师指导,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学习与钻研下创造了“程派”。

在戏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宁送十亩地,不让一出戏”,没有什么人愿意将自己潜心钻研的本子毫无保留地送给别人。但是王瑶卿不同,在整个戏曲的发展史上,他不局限于个人。

王瑶卿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教授学生

在自己的弟子荀慧生想要去上海闯荡时,王瑶卿认为在新的地方总要有新的剧目傍身。

为了让荀慧生更快更好地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他把《荀灌娘》这个本子送了出去,完全没有顾虑。

在老师的相助下,尚小云没有辜负期盼,新剧的确让他出彩不少。

在教导尚小云时,王瑶卿敏锐地意识到他的嗓音洪亮、高昂、饱满的特点,特别嘱咐他要充分发挥他的嗓音特点。

同时在演唱时不仅仅要刚,也要透出几分柔,刚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尚小云虚心听取王瑶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在舞蹈上颇有独到见解建树,钻研出风格多变的水袖舞蹈,在表演时也敢于尝试融入风格不同的舞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尚派”。

王瑶卿

从这些可以看出,王瑶卿对“四大名旦”的每个人都是对症下药。

正是这种细致细心的教导方式,他为戏曲界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不论是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荀慧生的荀派还是尚小云的尚派,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王瑶卿担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这一任职给这位晚年的老艺术家再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此时他早已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发掘出更多的戏曲人才。

全新的热情投入到了戏曲教育事业,冲劲十足的王瑶卿事事亲力亲为,他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为国家培养了不胜枚举的优秀戏曲人才。

在教育事业上他再一次做到了鞠躬尽瘁,一生都在为戏曲燃烧自己的生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