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区域文明,为何会成为中华文明体系的

本文系作者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坚持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山西区域文明的扩散阶段,随着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及至汉朝,诸侯割据的独立国家不复存在,山西地区也被纳入了统一的帝国疆域,但山西区域文明并未断绝或消失,而是犹如百川归海,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连绵不绝地延续下来和扩展开来,特别是三晋法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重要基础。这一时期,山西区域文明经由产生、成熟到扩散,具备了一种区域文明发展所应有的特性,并以其鲜明的思想内涵和独有的文明表征区别于同期中国其他的地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灭六国绘图

秦帝国推行郡县制,划全国为36郡,其中山西境内置设五郡,即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与河东郡,大都居于秦之腹里地区。秦王赢政在称帝前后三次巡视山西,曾到过太原、上党、河东等地。秦王朝统一对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动其与别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灭亡后,汉朝在山西陆续设置了数十个侯国;至汉武帝时,山西境内置设七郡,即太原郡、雁门郡、上党郡、定襄郡、河东郡、代郡和西河郡,置设80多县这种格局基本延续到了东汉末年汉代帝王多次巡视山西地区,仅汉武帝就几次巡幸河东后土祠,并写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千古诗句。

汉武帝剧照

西汉前期,由于实行招抚流亡和休养生息政策,山西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当时,山西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南部是传统农业地区,北部是传统畜牧业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农业方面,山西的牛马数量普遍增多,牛耕和耧车播种已经盛行,铲、镬、锄、镰和铁铧等铁制工具得到了广泛运用。山西平陆西汉壁画墓中就有牛耕图和耧耕图。而且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进步,不仅推广了代田法,而且在南部一些地区还推广了一种园艺式的区种法,所以土地实垦面积扩大了,单位面积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

牛耕和耧车播种绘图

当时,山西的水利事业有了发展,凿通了番系渠,可引黄河、汾河之水灌溉皮氏(今山西河津市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和蒲坂(今山西永济市)三县共50万亩的土地。因此,河东、上党等地每年将粮食经由汾河、黄河、渭河供应京师。同时,从秦汉“龙门一碣石”分界线看,山西畜牧业发达,牧区在山西地区所占面积远大于农区。据《二十五史补编·汉书地理志补注》记载,当时山西北部班氏家族养畜数量巨大,所以有了以班姓命名的县份并著之《秦地图》的事情。在手工业方面,山西的冶铁规模和技术进一步发展,不仅使用煤做燃料和鼓风装置,而且掌握了高温冶炼技术。

山西古代水利工程遗址

当时,河东郡之安邑皮氏、平阳、绛,以及太原郡之大陵就设有“铁官”。而且,安邑、晋阳、楼烦还设有“盐官”,河东盐池规模宏大,盐质上乘,因此有东汉光武帝刘秀“幸安邑,观盐池”的壮举。农业进步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史记·货殖列传》就记述了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平阳等地的商贾携带货物西至陕西、北至雁北一带进行交易的情况。当时,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商人聂壹就与长城脚下的匈奴人进行贸易。据《后汉书·独行传》载,山西太原商人王烈曾避地东,经商作贾三国时,鲜卑酋长曾请求通商,得曹操同意,故“鲜卑之人尝诣并州互市”。

曹操剧照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山西商人这时已加入了丝绸之路贸易行列,开始与西域通商。清朝末年,山西灵石县曾发掘出16枚与汉代属同一时期的古罗马铜币,应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秦汉特别是西汉时期,山西城市发展出现高潮安邑、楼烦、沃阳、绛、大陵都是当时著名的城市,而杨、平阳、晋阳的商业贸易范围“西贾秦翟,北贾种代”,成为全国性的商业都市,山西由此成为当时北方商业发展的枢纽地区。当时,山西交通进一步发展,陆路呈现出以太原为中心向南北辐射的特点,水路则穿渠河汾,建立了山西与陕西关中地区的水上通道。

山西太原古城遗址

随着货币的统一,山西与其他地区一样,以五铢钱为固定的钱币制度。由于西汉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以及东汉实行鼓励生育、招还流民政策,山西地区的人口总体上有了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了秦汉之际,匈奴各部势力强盛,占据了大漠南北的广袤土地,经常南下掠夺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为了阻止匈奴贵族南下掳掠,秦王朝把赵国在山西北部修建的长城与秦燕两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了万里长城”。山西大同等地今天仍保留着秦汉长城的遗址。

参考资料

·《史记·货殖列传》

·《后汉书·独行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