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对山西没有认同感
我生在晋南的一座小县城里,隔着黄河便能望见陕西。小时候我就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山西的省会太原竟会比西安离家更远。而后年龄渐增,我发现自己眼中的家乡竟然和人们口中的山西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山西在印象里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竟然对山西没有了认同感。
山西无煤之地
一说到山西,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煤,黑黝的矿井和腰缠万贯的煤老板形象也随之闪现。但我的家乡却与这种标志性的产物绝缘——对,这里没有煤,自然也就出不了一挥手能买下大半个海南的土豪暴发户,也没几个人懂得坑口电站和煤层气这种一听就高大上满满科技感的专业术语。我从小对煤的理解怕是还比不上北京西山边上不识字的老太太。出门在外,总有人开口“都说山西煤老板多,你是不是认识几个啊”,而我只能哂笑,一遍一遍去解释。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运城地区煤炭资源却相对很少。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为铜、铅、镁(镁盐、白云岩)、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相对于山西其他地方过去以煤致富,运城地区是典型的半农业地区。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图
一马平川之地
还有就是地形地貌了。我的家乡远没有课本上对黄土高原所描述的那般千沟万壑,也没有一点所谓的”表里山河“影子。小时候看到对大寨在山坡上修梯田的描述都感觉分外遥远,只是对身旁的石头山万分不解:水土流失和它怎么就扯上了关系。
晋南地区地形同山西其他地区有很大区别,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运城地区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同人们印象中的“表里山河”截然不同。
山西省地势图
不知莜麦之地
还有饮食上的差异。都说山西面食甲天下,南方的伙伴让我说出不同种类的面食来,我能提到的无外乎小麦面所能做出的各类东西,和陕西竟是分毫不差,但晋中晋北的人们还会吃莜麦,这在我的家乡可是听都未曾听到过的。类似风靡晋中晋北的碗团和平常吃的剃尖,也都是来到太原之后才渐渐了解的。
晋南地区土地肥沃,多种植小麦
方言不通之地
最后还有方言。出了家乡,晋中晋北的语言竟是一句都听不太懂,自然也就理解不了他们口中的嬉笑怒骂。但邻近的西安地区的方言却和家乡话很相似,平常交流都没有什么障碍。
山西境内方言可以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部分。晋南地区属汾河片,是中原官话核心区的一个分支,同山西其他地区方言差距极大。
这四点彻底打碎了我对山西的认同感,家乡的很多人都会选择去邻近的西安和郑州发展,你去到太原工作七大姑八大姨都会不解”去那么远干什么“,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去太原是在省内,而去西安则出了山西。
但事情总有转机。虽然去了西安,但我却怎样都脱不掉自己的那身山西皮。曾经自己以为的那些对山西不存在认同感的点滴,都化为对山西身份的认同。我知道,还是有着那么一些东西,将我与山西紧密联系,无法分割。
醋
醋大概是检验山西人最简单的方法了。山西人爱吃醋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这是无数山西人用自己能够包容天下至酸之物的胃所检验出来的。我就喜好食醋,这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无法磨灭的被动技能。上学时的外省同学都惊异于我对醋的执着而如此感叹——“真不愧是正统的山西人”。每每如此,我的心中升腾起的是身为山西人的自豪,这种不知不觉中的认同让我越发明白:不管身在何方,自己都是离不了醋的老西儿,是三晋大地的子民。
太原柳巷小吃街弥漫着醉人的醋香
文化归属
我的一位湖北朋友姓王,在山西呆了好些年,他的宗族意识很是强烈,常以太原王氏子嗣自居,这也成了我们平日里调笑的老梗。再到后来洪洞的大槐树下有多少山西人远走他乡,后代们还会掰着脚趾头来认祖归宗,这种归属感是距离远近无法衡量的。在潜意识上,我总是在潜意识里和山西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感觉特别微妙,就像一根斩不断的线,将我紧紧拉在三晋大地。
洪洞大槐树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历史渊源
晋南地区是山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晋南地区作为尧舜之源,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成为山西文化符号的重中之重。从前的电视剧《赵树理》开头,只通过民歌便将身份归属划清,这在幼时的我看来是神奇却正常的。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和地方特色最能强化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常人提到关云长都是”哦山西人“提到晋商也都是”哦山西商帮“,这种认同感不论你在山西的哪个地方都能感受得到。
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赵树理》
曾经的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山西没有认同感,但仔细想来,对山西的认同感并不是离得省会远近就能够左右的。山西精彩的五千年是每一个地区用自己的多样化共同促成的。至于那些个不同,不过是山西文化多样性的侧面体现,毕竟是表里山河,能单拎出来说的,简直太多太多。
所以,对不起,这辈子,我都是一个正正宗宗,不折不扣的山西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