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舞台上最不能忘却的人,因为他们给京剧
一个特殊的年代之后,中国所有的一切进入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这个时候京剧的传播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80年代的时候,因为经过特殊的年代,传统戏被压制的很严重,所以说传统戏的恢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个一个时期诞生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发扬了传统戏,为传统戏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一个咱们说道的就是李世济,在李世济没有出来唱戏之前,中国所有的京剧票房唱的旦角都是张君秋的东西,那个时候程派艺术几乎无人问津,但是李世济的出现改编了这一切。一出《锁麟囊》火遍了大江南北,从此程派艺术开始重新走进观众的视线,要说李世济那个时候有多么火。听过之前的老先生在闲谈的时候曾经这么说,80年代最叫座的演员就是李世济,最有票房叫座能力的就是李世济。在李世济之后,那些唱旦角的但凡有嗓子的都改了程派。那个时候大街小巷都会唱“春秋亭外风雨暴”。对于程派的恢复李世济曾经这么说“当我看到舞台下面都是白头发的时候,这样的艺术怎么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呢?”于是李世济对于程派唱腔做出了改革,顺应时代,顺应观众的口味,就这样李世济把程派带来了一片新的生机,给咱们带来了一片新的活力。
然后咱们说的就是孙毓敏,跟李世济一样,对于荀派艺术的恢复跟发扬孙毓敏也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0年代一出《金玉奴》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荀派艺术的美。一出《红娘》连演余场,可见当时荀派艺术在当时有多么的受欢迎,从孙毓敏开始,荀派重新走入到观众的视线中,不仅仅在恢复荀派剧目上做了贡献,而且在培养下一代的基础上孙毓敏也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实力。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四小须生”,那都是孙毓敏培养出来的京剧新秀。可以说孙毓敏不仅仅继承传承了荀派艺术,而且培养了京剧的新势力,让京剧在娃娃之间有了新基础,陆地园、穆雨、马超博、由奇在上世纪成为童伶的代表。
其次咱们说的就是李维康,80年代的李维康有多么火,如果问问现在喜欢京剧的朋友,不管对京剧有没有多了解,提起李维康三个字那是如雷贯耳。李维康在80年代那一会不拘泥于流派的概念,根据自身的特点推陈出新。不仅仅扮相好,嗓子好,而且恢复了一大批京剧传统戏。比如《宝莲灯》、《谢瑶环》、《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剧目这都是李维康的代表剧目。而且跟她的丈夫耿其昌也是一对知名的梨园伉俪。他俩合作的一些列夫妻剧目《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等,这都成为当代教学的范本,尤其是《四郎探母》一剧在两人的合作下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剧目。
最后咱们说的就是张学津。对于恢复马派剧目上,张学津在恢复马派艺术上有这不可磨灭的贡献。在80年代,张学津从上海返回北京,把自己投身于京剧事业,虽然马连良先生已经去世,但是张学津跟自己的师哥问艺,把一出出马派剧目展现到舞台上,马派的代表剧目《苏武牧羊》、《胭脂宝褶》、《串龙珠》等等,这都跟张学津的努力分不开。
京剧传统戏的恢复还有很多人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京剧传统戏的恢复跟他们分不开。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与京剧舞台,在他们的带领下京剧开始出现了新的活力。对于传统的艺术他们进行了相对应的改革,慢慢的把一些灰头发,甚至是黑头发的观众吸引进了剧场,把京剧的艺术生命力增长了。把京剧带来新的活力,这一帮人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被人忘记的。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一起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