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山西产业造血激活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出路在产业,希望在产业。八年精准扶贫、五年集中攻坚,山西坚持把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放在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之首,蹚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山西58个贫困县个贫困村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带动稳定脱贫。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幅35.9%。“东药西薯、南果北杂、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业乡村游”,山西贫困地区构建起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脱贫产业格局。
山西省构建贫困村“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全国产业扶贫(长治)现场会、全国林业扶贫(吕梁)现场观摩会、全国光伏扶贫工作(大同)现场会先后在山西召开。大同市云州区“黄花铺出扶贫黄金道”、长治市平顺县“药草飘香富万民”入选全国产业扶贫范例。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云州区黄花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指示“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产业造血筑牢脱贫之基
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产业推动。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则百姓富;百姓富,则贫困可脱。
表里山河之山西,是典型的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到总面积的80%。气候的多样性和地形的独特性,造就了农业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优势在于特色。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杂粮种质资源有2万余份,谷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燕麦、荞麦、高粱第二,中药材种质资源近份,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明显。新时代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业中高端供给不足,给了山西特色农业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的机遇。有方向、有特色、有传统,又符合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新时代要求。
山西高位谋划,制定出台了《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年)》。针对不同区域农业特色,规划了雁门关、吕梁山、太行山、上党盆地、汾河平原、城郊农业六大特色区域,区域内因地制宜布局了杂粮、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等七大特色产业,并全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光伏扶贫四个专项行动,突出特色,打造多元化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脱贫产业整体水平;山西省政府还出台了《山西省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确立每个贫困村都要有特色产业和产品,都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思路,全力构建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产业扶贫机制,密切利益联结,努力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全省个贫困村确立“五有”,产业带贫益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做到了精准到村到户。贫困群众收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依托产业扶贫带动整体发展成为山西脱贫攻坚的主基调,巩固脱贫成果的战略核心。
百花齐放夯实富民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不是简单的产业化,扶贫才是它的本质属性。哪里产业发展得好,哪里扶贫后劲就足。翻开《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年)》,一条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覆盖面广、增收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模式展现眼前。全省各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业园区带动等诸多新模式,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山西省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58个贫困县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和10个深度贫困县农林主导产业培育规划,形成了“1+58+10”的产业扶贫规划体系。
在产业扶贫政策宏观统领下,山西11个市依据各自产业特点、地理环境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撑等因素,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扶贫开发过程中,山西充分认识到“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就是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也就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扶持。”因此,山西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出台科技、投资扶持等十项政策,年安排资金3.96亿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年来,山西在贫困县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4个。同时,在贫困县发展产业扶贫基地个,其中种植业扶贫基地个,养殖业扶贫基地个,林草业扶贫基地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个,特色手工业基地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基地个,其他扶贫基地个;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提质创优”工程,贫困县培育示范社个,个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58个贫困县都培育起了特色主导产业,继而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百花齐放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善谋实干激活富民之源
发展产业扶贫,各地有特性也有共性,以特色农产品为例,多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虽然有着不同的产品特色,但无一例外都需要依托市场,打开销售渠道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山西在推进产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出台了《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为每个深度贫困县量身定制共享政策十条、专享政策一条。《山西省深度贫困县农林脱贫主导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10个深度贫困县培育了1-2个带贫增收作用突出的农林主导产业。如,天镇县发展红芸豆5.6万亩,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年创汇多万元,带动83个贫困村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昔日“糊口粮”正转变为今天的“脱贫豆”;积极延伸农产品网销上下游服务链,52个贫困县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服务覆盖贫困村个。上线供销“农芯乐”电商平台,贫困县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58个,全省邮政普遍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和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县乡村三级电商寄递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为山西特色农产品开启了新的销售渠道,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多元化进程;制定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目录,收录58个贫困县家农产品向全国推介。大力培育“山西小米”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雁门清高”苦荞茶等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岚县马铃薯、沁州黄小米、大同黄花被评为全国百强区域公共品牌,隰县玉露香梨等7个县区域公共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与此同时,山西在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生态林建设等方面,从政策顶层设计起就将扶贫相关政策融入其中,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延伸扶贫的广度与深度,让扶贫产业尽可能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做优乡村旅游产业。全面推进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贫困县认定休闲农业示范县7个、示范点23个,推荐休闲农业精品线路35条,12个贫困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出台乡村客栈、乡村旅游景区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29个村入选全省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上线山西旅游扶贫地图,让贫困群众共享旅游扶贫开发利益;做大光伏扶贫产业。从年试点起步,经过试点探索、集中建设、规范提升、深化巩固,光伏扶贫从无到有、积厚成势,全省建成电站总规模.4万千瓦,累计结算收益30.72亿元,惠及个村,帮扶贫困户61.9万人,光伏扶贫收益实现贫困县贫困村全覆盖,获中国能源产业扶贫政府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做好生态扶贫产业。山西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荒山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惠及贫困户14.1万户35.3万人,户均增收多元。山西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的脱贫模式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认可,联合在全国推广,并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面对未来,山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要求,全力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切实改善贫困人口收入;山西将精准把握“特”“优”禀赋特点,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五大平台”建设,推进摘帽县“一县一业”,大幅提升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山西将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在特优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持续提升贫困人口产业技能,让贫困户脱贫产业有序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山西将不断增强主体带贫益贫能力,密切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推进脱贫户就近就业、创新创业,实现稳定增收;山西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推进衔接试点建设,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全力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山西扶贫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