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金殿里,住着神仙还是菩萨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席,作者一席YiXi
一席.
人文·科技·白日梦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16min
大家好,我叫张剑葳,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研究古建筑的。
如果有人去过武当山会知道,武当山的群峰之首——天柱峰的峰顶有一座金殿,整个都是金色的,非常壮观。
这座金殿叫太和宫金殿,从头到脚都是用铜铸造的,表面有镏金,所以我们叫它铜殿或者金殿,因为在古代铜也被叫作金。它是重檐庑殿顶,等级非常高。
我们仔细看一下,它的吻兽完全是黄铜馏金做的,翼角上的仙人和走兽非常精美。它的结构以及屋顶上的瓦也通通都是铜铸的,这样的建筑我们称之为中国古代金属建筑。
我就是研究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类,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一类是铜殿,另外还有铁塔和铜塔。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不是说我们中国古代的建筑是木构的吗,怎么还有金属的?确实是不多,但是有。这是它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图上的符号有实心的和空心的,空心的表示已经不在了。这些加起来一共也不多,我数了数,大概是五六十个。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主要案例分布图
从年到年,我大概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这些金属建筑全部研究了一遍,有些地方我去了不止一次,在全国走了有两万多公里。
考察路线图大字为考察点,小字为交通中转点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都是宗教建筑,最典型的就是刚才说的武当山金殿。它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下令修建的,他为什么要建这座殿呢?是因为他从北京起兵一路打到南京,夺取了他侄子的皇位,他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
所以他就说自己从北京向南夺取政权这件事,和北方战神真武大帝从镇守的北方往南拯救世界是一样的。当了皇帝之后,他就要求全国必须崇奉武当真武信仰。他下令在武当山修建了大批的道教宫观,其中在天柱峰顶安放了一座尊贵的金殿。
真武显圣图之一
这是金殿的内部,左边真武大帝像戴着皇冠,这是信徒在做仪式的时候给他戴上的,可见他现在还非常受人爱戴。右边是金殿的剖面图,可以看到里面的结构。
永乐皇帝的推崇使真武信仰在全国兴盛起来,很多地方都为真武大帝修建了铜殿,比如大理鸡足山铜殿,泰山“天仙金阙”铜殿、昆明太和宫铜殿。这些铜殿都受到了武当山金殿的影响,有的就是直接仿照它建的,铜殿已经成为了真武信仰的一个标志。
大理鸡足山铜殿(左),泰山“天仙金阙”铜殿(中),昆明太和宫铜殿(右)
在明朝中期时,铜殿的影响走出了道教。
明代有一个官员叫傅光宅,他在成都和重庆做过官。有一次他晚上住在峨眉山顶,觉得风好大,房子很不安稳,就发出感慨:“太和真武之神,经所称毗沙门天王者,以金为殿久矣,而况菩萨乎?”
民间传说有时候会把佛教的毗沙门天,也就是四大天王里的北方天王,和同为北方战神的真武大帝,还有《封神演义》里的托塔李天王混淆起来,把他们都当成同一个人。傅光宅的意思就是托塔李天王住金殿已经很久了,难道我们菩萨不配吗?
妙峰禅师的三座铜殿
在这样的思想下,果然就有佛家子弟开始张罗这件事情了。
妙峰禅师是明中晚期的一位著名高僧,他曾经在五台山开了一个“无遮大会”为万历皇帝求储,就是重金求子。结果第二年万历皇帝真的生了儿子,圣母皇太后李太后非常高兴,很认可妙峰的能力,于是他就出名了。
全国各地都请他去做功德,请他做什么事呢?他特别擅长组织建造砖石的工程,比如砖拱券大桥,还有砖塔、无梁殿等等。这座砖塔是他的墓塔,他死了以后就葬在五台山。
在妙峰60岁的时候他决定要做一件大事,造三座菩萨铜像和三座金殿,分别送到峨眉山、普陀山和五台山。
他先造了一座铜殿送给普贤菩萨,把它安放在了峨眉山的山顶。现在峨眉山的金顶有一座木头做的金殿,妙峰建的铜殿已经在清末被毁了。
御题天下大峨眉山胜景图局部,上方中央为铜殿、铜塔
然后他又造了一座铜殿准备送到普陀山,走到半路到南京的时候,普陀山的和尚知道了这个消息,说我们不要。为什么呢?那个时候东南沿海有倭寇,普陀山的和尚说平时我们已经够倒霉的了,你还要给我们送一座金殿,那我们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了,于是就没有送成。
妙峰卜了一卦,发现南京附近的宝华山是个好地方,所以就把这座铜殿放在了宝华山隆昌寺,但是现在这座铜殿也已经不在了。
《宝华山志》中的隆昌寺铜殿图
第三座是五台山铜殿,妙峰组织工匠在南京把这座铜殿建好后送到了五台山。从寺庙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它被郑重地安放在了整个中轴线发展的最高潮。
五台山显通寺总平面(左),显通寺铜殿(右)
这座铜殿现在还在五台山显通寺,于是我就来到这里考察。它做得非常精巧,里边的梁架都是仿照木构建筑铸造的,然后再安装起来,所有的铜殿都是这个原理。
我在抬头观察梁架时,突然发现有一道光正从上边射进来,照在了墙上的千佛上。日落的时候太阳走得特别快,所以我就看着这道光在千佛之间游走,这个佛灭了那个佛亮起来,它再灭下去,另一座又亮起来。
我的视线就顺着这些千佛,发现柱子和门框上有很多小字。
我再往下看,发现在隔扇的中下部有更多工整的字,写的都是什么人来自什么地方捐了一座或者两座佛,还有是什么人介绍他来完成这件事情的。比如我摘出的这条,写的是北京通州张家湾某个信女捐了一尊小佛,是一位叫大住的僧尼介绍她做的。
不光是门扇上,门槛上也有铭文,这张照片是我趴在地上拍的。
我把这座铜殿里所有的铭文全部抄了一遍,大概有两三万字。然后我统计了一下,一共是笔捐赠记录。我把这些地理信息和人名全部输入GIS系统后做了一张地图,颜色越深的地方,捐资的数目越多。可以看出造这座铜殿是一件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事,两京十三省都参与到了其中。
五台山铜殿捐资者来源(府级)统计图
仔细看了这些铭文,我发现捐资的人大部分是普通民众,也有一些当官的,但都是中下层的官吏和军吏,比如“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前征播善后遵义游击管副总兵事、宣府前卫都指挥江万凡”。另外还有一些藩王宗亲,大家知道,明代朱氏宗族非常庞大。
来自各王府的捐资者数量分析(单位:笔数)
最让我惊讶的是,妙峰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后宫。我在铭文里发现了“皇太子前答应李月女”“慈宁宫内奏事牌子李秀女”这样的后宫中一个个非常具体的名字,她们也在为妙峰的这座铜殿捐钱。还有很多是太监系统的,其中最多的是御马监太监。
宦官、内官捐资来源统计(单位:笔数)
我统计了捐资比较多的城市后发现,这些城市基本上是沿着大运河和汾河分布的。这说明这座在南京铸造的铜殿很有可能是沿着大运河运输,然后在临清兵分两路,一路直接去了晋南,再沿着汾河到五台山。另一路则北上京师去造势,收集皇宫里这些人的钱财。这样我们就把它的转运路径复原出来了。
五台山铜殿可能的转运路径
这是五台山显通寺铜殿现在的样子,表面的黄金是前几年重新镏的。它的两侧还有几座铜塔,最西边和最东边的也是妙峰禅师组织捐建的,是在云南铸造好送到这里的。后边的两座白的无梁殿,就是内部没有木构梁架的砖拱券结构的建筑,也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
我在研究五台山铜殿的时候,看到了号铭文“铸造金殿金塔匠信官刘元春,系陕西西安府泾阳县石桥里人”,说明建造这座铜殿的工匠是西安泾阳人。
咸阳千佛铁塔
泾阳就在今天的咸阳,咸阳北杜镇有一座著名的铁塔,叫作千佛铁塔。这座铁塔很有意思,从剖面图可以看出来它是用砖砌起来的,内部是空的,但是外表是铁的,也就是说是给一座砖塔穿了一件铁衣服,人可以从内部爬上去。
咸阳福昌寺千佛铁塔及其剖面图
我把从台基之上的铁制部分开始算作一层,一层有四大天王像,非常精美。
铁塔第一层
二层和三层有铁铸的斗栱、隔扇门。我们从边上可以看到,它内部是砖券的,然后外面用铁壳扣了起来。
铁塔第三层
第四层因为已经比较高了,人站在地上是看不太清楚的,所以它的装饰就简单了很多,表面只有千佛,不再做隔扇了。
铁塔第四层
再往上第五、六、七、八层都是这样的。这是第八层,斗栱也变得简单了。
铁塔第八层
然后是第九层,这就到顶了。
铁塔第九层
因为有了研究显通寺铜殿的经验,我就开始在铁塔上找铭文,想看看它是谁造的、谁捐的。
我在第二层很显著的位置发现了几排铭文,写的是“钦差□□湖广等处司礼监管文书房太监杜茂,太学生杜继芳,妻吴氏,男杜维翰”。我注意到了其中一个名字,杜茂。
铁塔第二层
杜茂是一位大太监,《明史》记载他曾经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非常幸运的是,前两年杜茂的墓在北京海淀中关村被发现了,墓里有他的墓志铭,记载了他的生平。
杜茂墓志铭,现藏于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
他是明嘉靖十九年生的,19岁入宫,这时候他已经成年了,说明这可能是他自己的决定。他50多岁的时候被派到了湖广承天府,到那里负责收矿税。70岁的时候退休,回到了家乡咸阳,主持修建了这座咸阳铁塔。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承天府这个地方有一座著名的宋代的金属建筑,当阳玉泉寺铁塔。杜茂在那里待了很久,工作就是收矿税,而且这个区域还有另外一座著名的金属建筑,武当山金殿。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杜茂非常熟悉这些金属建筑,他很喜欢它们,所以当他退休回家后,决定也建一座铁塔。
当阳玉泉寺铁塔(右)
塔身上有很多佛像,我非常无聊地数了一遍,一共是个。数的时候发现佛的旁边有字,有人名也有地名。我标出来的这两个写的是“永兴府宗室”和“秦府门房”,这些人很显然是明代的宗亲。
铁塔第八层
我仔仔细细地把整座塔的表面都看了一遍,把地名整理了下来,然后把它们都点在地图上,发现大部分都在一个以1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也就是说,这座铁塔是这个区域的信仰中心,并且它的影响还扩大到了20公里外的西安府,刚刚说的那两个郡王府就在西安城内。
铁塔捐建人来源分布图。底图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万历十年陕西布政图
接下来我就开始找建造它的工匠,在一层发现了这座铁塔是由泾阳县的两位姓陈的匠人建的,铭文写的是“泾阳县金火匠人陈孝宰、陈向学”。刚才我们说的建造显通寺的匠人也是泾阳人,但和他们不是一家。
铁塔一层陈氏工匠铭文
我在另一处又发现了一个铭文“山西平阳府襄陵县河东辛店镇金火匠栗汝桧、栗汝柏;男栗郎春、栗朝春、栗迎春、介宝敖造”,说明还有一组来自山西的金火匠人参与了建造。
铁塔一层栗氏工匠铭文
那么问题来了,这座铁塔为什么会有两组金火匠人?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建筑。这是它的一层斗栱,是平的,没有斜出的。
铁塔一层斗栱
二层和三层的斗栱开始有斜向展开的,我们叫它斜栱。再注意下面的栌斗,对比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三层的栌斗有棱,我叫它瓜棱斗,像南瓜一样。
铁塔二层斗栱(左)、三层斗栱(右)
我们看看泾阳附近的陕西木构是什么样的,有用瓜棱斗的,也有用斜栱的,但是没有这两种组合在一起的。下面这几张照片里都有用瓜棱斗。
陕西本地木构建筑
而山西的木构建筑,尤其是晋南、晋东南,会把瓜棱斗加上斜栱一起使用。
大概从金代开始一直到明代,山西的木构都会用这种瓜棱斗加斜栱的组合。所以很显然,咸阳铁塔上第三层的这种形式是山西的做法。
第三层的门框上的铭文也很清晰地记载了这组山西栗氏匠人的名字:“山西泽州阳城县小城镇金火大鑑栗景诚,奉工部勘合十二代玄孙寄藉平阳府襄陵县河东辛店镇栗朝春、栗郎春同造”。
他们非常自豪自己的做法,把自己的远祖的名字栗景诚也写在了上边,“金火大鑑”就是金火大匠,非常有名的匠人的意思,造这座塔的这一组匠人是他的第十二代玄孙。
铁塔三层栗氏工匠铭文
所以这是一个本地的业主请来外地知名建筑师、设计师来操作建造的故事。但是只请知名的外来大师是不行的,一定要跟本地的建筑师配合,才能把它落实出来。
有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后我们再看民间建筑时就可以多想一想,它的样式、做法到底是不是纯本地的?背后有没有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咸阳铁塔的故事本来到这也就告一段落了,在这之后我开始注意一个新的题目,金火匠人。
我在山西、华北调查、考察的时候,发现这里有很多铁钟、铁人、铁旗杆、铁狮子等等这样的金属作品,上边都很清晰地记载了金火匠人的名字,而且有时他们还会写自己爹是谁,儿子是谁,孙子是谁,这样就很方便串在一起,他们的世系就可以排出来。
这是关公的老家解州,就是山西运城的关帝庙里的铁人,上面很清楚地写了这是栗氏匠人的作品,有铭文“嘉靖三十八年三月内住造匠人栗从慧,徒弟李成、杨正,孙男栗二羊,□□,父栗志义”。
解州关帝庙铁人,嘉靖三十八年造
这是晋东南的润城镇屯城村东岳庙的一个铁钟,上面写了金火匠有栗大蛟、栗大凰等等,他们是“大”字辈的。
润城镇屯城村东岳庙铁钟,万历二十三年造
这个就已经出了山西了,是洛阳关林的铁狮子,铭文里写了栗大仑,显然他和前面的栗大蛟、栗大凰应该是一辈人。
洛阳关林铁狮子,万历二十五年造
这两尊菩萨像现在在荷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邮件,一个荷兰的藏家问我,听说你研究栗氏匠人,帮我看看这两个是不是他们的作品?
栗志春作品
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上面有铭文,确实是栗氏匠人栗志春的作品。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金火匠家族,他们创造了很多作品。
刚刚我们提到了栗氏的先祖栗景诚,他的老家在山西泽州润城镇,润城镇在今天的阳城县,那里有一座很著名的小城叫砥洎城。
山西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
这个小城的城墙不是用砖砌的,墙上的一个一个圆的东西是坩埚。因为这里有很长时间的铁冶传统,盛铁水的坩埚太多了,多得没地方扔,所以就拿它来筑城,非常坚固。
我在润城镇找到了栗氏金火匠人的传人,只不过这位老爷子不姓栗,栗氏已经不再做金火匠人了。他叫石阳生,他的父亲师从最后一位栗氏匠人。所以,这是一个年传承的故事。
石师傅也不再做金属建筑了,现在就做铁壶之类的铁制器具和生活用品,做得还是很精湛的。我们手里拿的铁壶、铁炉都是他的作品。
寻找失落的金殿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刚才我讲了几座金属建筑的故事,不光是在讲建筑,还讲了三种人。
第一种是捐资者,比如永乐皇帝出钱建造了武当山的金殿。但不仅有永乐皇帝这样高高在上的人,还有很多民众集资参与建造金属建筑,而他们的钱要想真正落实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些组织者。
妙峰禅师就是这样的组织者,他自己不出钱,但是他有能力把民众组织起来。比如他在做五台山铜殿的时候其实有皇太后的资助,他完全可以很简单地就把这个事做了,但是他不,他要把这座铜殿变成一个众筹的大项目,要让万千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这个功德。
最后,金属建筑要想真的造出来还需要建造者,也就是金火匠,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传承了年的匠人家族。
“寻找失落的金殿”有两层意思:今天讲的这些都是还健在的金属建筑,其实还有很多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
另外,每一座金属建筑都记录了一个地方社会。在建造的过程中,这些僧侣、普通民众,还有皇室宗亲和中下层官吏等等通过基层社会网络组织了起来,他们的情感、资财和功德都凝结在了这些建筑中。
就像历史学家所观察的那样,明代的特色不在于国家层面,而在于生机勃勃的地方社会。我研究金属建筑也就是在寻找它们背后的社会,寻找背后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