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1420年的后稷故里稷山县,完整保存

在汾河注入黄河所形成的平原地带,适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农业为主的人们自古以来敬奉农业始祖后稷。因而在以稷王山为中心的晋南一带后稷文化浓郁,周边各县都建有供奉后稷的稷王庙。我在这半年之内,自驾车旅游走遍了稷王山周边万荣、新绛、闻喜、稷山等4县5座稷王庙和稷王山顶上的稷王山塔。唯独保存完整且规模最大的稷山稷王庙,由于防控疫情,未能进入庙内,不免有些遗憾。前些天正好有机会,再次到稷山县城。所幸开放,于是按照规定欣然登记,出示身份证、健康码,登记信息,一系列手续履行完毕之后,进入心仪已久的稷山稷王庙。稷山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城中心。沿着稷王大道到后稷街,浓浓的后稷文化增添了这座古老县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该庙也早在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稷山稷王庙以琉璃、木刻、石雕三者精湛艺术融为一体的“三绝”而著称。五彩琉璃,色泽绚丽。木刻细腻,形象逼真。石雕精巧,生动传神。整个庙宇里的雕刻制品随处可见,犹如艺术展品一般,让人目不暇接。稷王庙现存山门、钟楼、鼓楼、献殿、正殿、泮池和姜源殿。作为一个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呈现在人们面前,实属壮美罕见。据介绍,该庙起初建在稷王山上,相传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明代隆庆元年(公元年)迁到如今的位置。只是在清代道光十年遭大火焚毁,于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年)重建。稷王庙的山门就在县城繁华的大街上,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在现代商铺林立的县城中心格外醒目。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两侧旁门的对联颇有意味。东边为:永记姜源德,常怀后稷功。西侧为:国凭粮作本,民以食为天。进入山门,两座精美玲珑的钟鼓楼按照左钟右鼓的布局分列献殿两侧。重檐十字歇山顶,琉璃彩瓦。一层各保存有一通石碑,二层分置钟鼓。斗拱密布,雕刻秀美。献殿坐落在一米多高的砖砌平台之上,条石压沿。位于主殿与钟鼓楼之间,距离很近,十分紧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琉璃彩瓦。雀替与枋板上的雕刻有稷王教民稼穑的人物故事和动物花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主殿又称后稷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楼阁式重檐歇山顶,琉璃彩瓦,屋脊彩饰精美,仙人、天马、神兽形态各异。四面有三米宽的回廊,20根石柱雕刻或平刻,或浮雕,方柱、圆柱分布四周。尤其是门前2根浮雕龙柱工艺精湛,十分醒目。后稷楼气势恢宏,高大挺拔,庄严肃穆。里面神龛供奉有后稷彩色塑像。后稷是在帝尧掌管天下的时候,被封为稷官,管理农业。他向人们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法和经验,人们吃饱了肚子,便把他尊为农业始祖,民间则称“稷王”或“麦王爷”。后稷楼后面是供奉后稷母亲的姜源殿。面阔三间,明间辟门,次间置窗,单檐悬山顶。殿前有单檐歇山顶四柱亭一间。亭前为泮池,其上建有一单孔石桥。姜源殿为整个庙内唯一保留下来的明代建筑。作为后稷故里的稷山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属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唐属绛州。自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浓郁的后稷文化使得这座古老庙宇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应该自有它的道理。我,林间泉韵。爱好文学,喜欢摄影。游走于山川水泽,漫步在庭堂院落。钟情古文化,融入新时代;拥抱大自然,记录小情感。若能喜欢,请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0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