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都城在晋南侯马,晋祠在太原,为什么离

晋国在晋侯燮前为唐国,晋侯燮即位前后改国号为晋。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公元前年,三家分晋,周威烈王承认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魏文侯魏斯为诸侯,晋国才被取而代之。

桐叶封弟——晋之由来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记载,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把唐作为封地封赐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后人称呼封地主人为唐叔虞。“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

晋水——晋国——晋水源头——晋祠,真是这样吗?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临汾一带离西安近,唐地当在平阳。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十三岁封于陶,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唐地,号为陶唐氏,所以史称唐尧。叔虞封唐,这个唐就是现在的临汾的翼城、曲沃、侯马一带。

从地图上看,当时的太原一带还被北戎占领。

唐叔虞坚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建国方略,秉承先祖“启播百谷”的精神,在汾、浍之间,大力发展农耕,有效地调动了夏民与戎族的积极性,取得了“异亩同颖”的“嘉禾”(郑玄说“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唐叔虞把“嘉禾”献给周成王。周成王看到“嘉禾”,欣喜异常,便命他到东方去“兵所”(当时周公正在东方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三乱),把“嘉禾”馈赠给周公。史官记述了这件事,作了《归禾》。

周公在东土收到了周成王赐于的“命禾”,恭而敬之地作了《嘉禾》,以示回敬周成王赐禾的诰命。对此,《尚书》的记载是:“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唐献“嘉禾”,周成王命他送给东征的周公。《尚书》记述的:《嘉禾》和《归禾》,是对唐献嘉禾的肯定、彰显和褒奖。据《晋国史纲要》,燮父改国号,当是以唐叔虞曾晋献嘉禾给周成王的缘故,改称晋侯以志之,随后便将国号改为晋了。晋者,进也,燮父把国土一直向北开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个“禾”,应是稻谷而不是水稻。应该是,有了晋国才命名晋水。

晋祠

燮父沿着晋水而上,在太原悬瓮山晋水源头建唐叔虞祠,以示纪念。

话说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他是河南温县人。

这个地方原来是周王室的地盘,后由于晋文公曾经救过周襄王,把这个地方封给了晋国,所以司马懿属于晋国人(当时河南的一大片地方都是属于晋国的)。

到司马昭时,他被封晋王,司马昭死了以后司马炎继位,袭父爵还是晋王。

所以司马炎称帝后,建立国家就叫晋朝。

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这是晋祠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录中。

可见,从叔虞封唐到晋献“嘉禾”,晋国便诞生了。随后晋国一直扩展到太原,公元前年,晋国公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地带据险筑城,因在晋水之阳,取名晋阳,为晋阳建城之始。公元前年,汉高祖刘邦为防御匈奴,选派韩王信坐镇北方,改太原郡为韩国,设都城在晋阳,晋阳从此成为我国北方边防重镇之一。到司马昭时,他被封晋王,司马昭死了以后司马炎继位,袭父爵还是晋王,所以司马炎称帝后,建立国家就叫晋朝。在晋朝时,大规模修建了晋祠,这才有了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关于晋祠的记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