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的新河津
——鞠振同志在河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2月1日)
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进一步用新思想新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干事创业,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的新河津。下面,我代表市委讲几点意见:
一、高举新旗帜,走进新时代,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改革开放抢先机,勠力转型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完成GDP.55亿元,比上年增长6.8%;财政总收入31.06亿元,增长7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8亿元,增长5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5亿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3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6.2%,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
总结年工作,我们最大的成果是明确了发展新思路。新一届市委准确把握中央、省、市要求,深入开展“建设大运城、河津怎么干”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汇集民智民意,明确提出了“党建统领、五转一新”的指导思想,“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的科学定位和“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的新河津”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全市人民热爱河津、建设河津、发展河津的迫切愿望,奋力开启了河津转型发展新征程。
我们最大的政绩是实现了党建新提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三基”建设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运城集体收入万元以上的30个村中,河津占19个;实施“百千万”素质提升工程,宣讲十九大精神余场次,受众13万余人;树立“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用人导向,干部队伍活力迸发。群团组织改革成效明显。圆满完成纪检监察派驻监督全覆盖试点工作,为运城乃至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开展干部纪律作风大整顿,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全面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掀起了转型新热潮。坚持“一纲二化三集四为”工业发展思路,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6家企业跨进“虎榜”,新增“小升规”企业8户,批复“专精特新”企业2户,发展“五小”企业户,新增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户。制定招商地图,开展精准招商,签约项目14个、总金额.9亿元。粮食总产量1.94亿公斤,干鲜果经济林达到7.8万亩,发展运城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全域旅游规划全面启动,灰陶琉璃园区加快建设,勠力转型、加快发展的氛围全面形成。
我们最大的突破是迈出了开放新步伐。医院改革走在运城乃至全省前列,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设立,、国道改建取得阶段性进展。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城市形象标识,签订两个国际友城协议,成立“一带一路”办公室和区域经济合作办公室,设立河津驻德国、澳大利亚商务代表处,为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疏通管道、搭建平台。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名运城第一。
我们最大的变化是改善了城乡新面貌。坚持“双修双提”,加快推进城乡总体和专项规划,有序抓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8个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开展城市环境和“七道七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6亿元持续推进焦化、钢铁等行业提标改造,植树造林1.5万亩,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我们最大的欣慰是诠释了民生新幸福。完成脱贫户人。山大附中、山西师大帮扶合作深入开展,3所高标准学校新建工程开始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水平持续改善。化解信访积案86件,信访事项到期办结率98%。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分析年经济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长步入合理区间。GDP同比增长6.8%,高出预期0.8个百分点,较年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年—年GDP增速分别为2.7%、-6.1%、2.2%)。二是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年为-12.1%,年为2.1%),高出预期3.1个百分点。主导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氧化铝、焦炭等价格陆续创5年新高,原煤、线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4.1%和20.3%;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0.74亿,同比增长8%。三是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税35.9亿元,同比增长82.2%;实现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9.7%。四是骨干企业拉动作用全面凸显。中铝、阳光全年销售收入接近百亿大关,6家“虎榜”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2%。五是转型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企业用电量87.9亿度,同比增长3.6%;货运量万吨,同比增长5.2%;货运周转量3.9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3%。电力、运力的持续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得益于省委、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全市经济发展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三次产业比重为3.9:61.7:34.4,三产与全国比相差17.2个百分点,二产不仅占比大,而且多为传统资源型行业。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尽管增幅较大,但在全省个县(市、区)里分别排名第24位和20位,且财政收入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过大,财源结构较为单一。特别是我市三产结构的比例,年比年二产增加了1.5个百分点,三产降低了1.3百分点,这也是我们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所在(全市总税收中,煤炭行业占比36.7%、焦化行业占比20.2%、有色金属行业占比9%、钢铁行业占比2.5%,三产占比仅为7.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1.4%,说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结构出现调整,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担忧,对转型发展方向比较迷茫。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比较滞后,民生领域的短板和不足依然较多,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党员干部对进入新时代的思想、观念、能力和作风准备不足,等等。我们一定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刻领会新思想,科学研判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河津转型崛起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总结国际国内形势得出的准确论断,是指引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思想蕴含的“七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七个坚持”是一个紧密联系、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既是指导我们把握经济大势和发展方向的认识论,也是指导我们开展经济工作实践的方法论,我们必须切实学懂、弄通,并贯彻到具体实践中,保证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综合研判国内外大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是有利的。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增长预测值再次上调,有望达到3.9%,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满负荷运转的元年。同时,影响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持遏制态度,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加强。纵观全国,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年均增长7.1%,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中国的经济贡献率达到35%,释放出了满满的正能量,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历史性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立足省市,煤炭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煤炭市场总体保持稳定,能源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国发42号文件红利集中释放,制度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强劲的转型态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山西年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要基本完成经济转型任务,年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书记去年到山西视察,指出山西的政治生态由“乱”到“治”,经济发展由“疲”转“兴”。在今年的“两会”上大家都在热议,是总书记和党中央挽救了山西,山西现在转型发展态势正猛,政通人和,政治清明;运城市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全年经济逆势增长,各项指标增速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审视河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消费市场逐季回升,企业盈利持续扩大,经济增长韧性逐渐显现,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转型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市委认为,年是河津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对河津来讲至关重要。市委对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和运城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指导思想,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勠力促转型、打造副中心”为总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倾力打造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的新河津。
经过认真研究,市委、市政府初步确定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照6.5%左右来安排,是充分考虑省市要求、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而确定的,是一个保持中高速增长、符合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目标,也为结构调整、环保倒逼和深化改革留出了空间。我们要持续加力,力争发展得更快。
同志们,面对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窗口期”,我们不做寒号鸟,要坚决跳出“经济好时无暇转型、经济差时无力转型”的怪圈,战胜乱云飞渡的困难险阻,保持中流击水的自信从容,坚定不移转,全力以赴转,抢抓机遇转,推动河津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振兴崛起,争当“大运城”建设的排头兵!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河津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产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具体到产业发展上,就是要按照“一纲二化三集四为”的思路,以“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为统领,以“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为方向,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1月30日下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集体学习,主要内容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提出要建设六个体系和一个体制,认为这是转换经济增长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全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强化项目驱动。项目是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承载。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项目上的差距就是明天发展上的差距。可以说,经济规模还需要用项目来扩大,经济结构还需用项目来优化,民生改善还需用项目来支撑。我们要狠抓重点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项目建设年”要求,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聚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扎实抓好总投资.3亿元的80个重点项目,全力服务、全力保障、全力推进,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要狠抓集群招商。落实“系统定向精准”六字方针,完善招商地图,加强项目储备,增强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实行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特别是要抢抓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产业疏解的历史机遇,全力招引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大项目。这里我还想再强调一点,前几次开会都谈到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市委、市政府各级干部,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抓在手上,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信息的获取,这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沿海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都因为环保、人口、产业的压力,开始进行产业梯度的向内陆转移,这就是我们一个大好的机遇期。我们怎么去获取这些信息,这是我们必须要抓住的问题。现代社会,信息决定着发展,没有信息就决定了落后和失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把它记在心上,充分动员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各方面的力量获取信息,只要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市领导完全可以带队出去,抓紧时间对接。要狠抓开发区建设。全面对标转型综改示范区,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按照“一区两带三园”的空间格局,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保证“熟地”供应,推动现有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向开发区搬迁,新上项目原则上一律入园进区,不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不要。积极争取电力局域网试点,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引导焦化、钢铁等企业联合重组,更好地实现产业集聚整合、集约利用、集群发展。
(二)强化科技驱动。当前,我市仍处于依靠低端要素驱动的阶段,RD经费投入仅为0.5%,不足全省的一半,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0.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0.7%。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支持规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深度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多突破。今年,省财政将拿出20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我们要谋划创新项目,积极争取技改资金。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正确处理“长个子”与“强体质”的关系,以建设国家新型铝镁合金基地为契机,加快编制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目录,有针对性地做强做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呢?我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9个领域,分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煤层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现代煤化工。所以,我们的新兴产业也应该在这9个领域发力。需要强调的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没有天然鸿沟,我们要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动钢铁、焦化、铝、建材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焕发新活力。上周,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教授,带领十几个博士生的团队,到河津开展新动能培育专项课题,专门研究河津需要什么样的新动能、以及如何落地生根。李佐军教授在给全市干部上课的时候,就提过现代产业体系的四个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先导产业是引领将来发展潮流的主要产业,也就是新兴产业。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引导企业明确发力方向,切忌贪大贪全、盲目跟风,确保方向认得准、风险认得清、好产品拿得出、好市场占得住。要强化质量品牌意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面质量监管,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质量品牌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河津制造的附加值和话语权,推动全市产业从“跟跑”向“并跑”,直至向“领跑”转变。
(三)强化人才驱动。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河津转型成败的关键,现在我们最缺的确确实实就是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人才、搞产业基金需要人才、搞管理也需要管理团队和管理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借外脑”与“强本土”同频共振,把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落实到行动中。特别是要结合“凤还巢”行动计划,坚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与主导产业契合、符合新动能培育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管理团队,打造全省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四)强化金融驱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要完善金融体系。积极培育引进各类金融和服务中介机构,加快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财政再担保公司”“行业担保协会及基金”,引导支持民间资本联合设立投资基金,全方位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要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对上争取指标,对下扩大投放,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项目建设上、配置到新产业新动能上,确保今年信贷增量高于去年。要防范金融风险。深入摸排金融领域风险点,扎实做好不良担保圈、担保链的“破圈解链”工作,切实解决银行抽贷、压贷、断贷等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我市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1月23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这为我们下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出了深化改革新的动员令。所以,我们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加速转型、实现突破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改革、持续扩大开放。
坚持把深化改革推向纵深领域。牢固树立“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的理念,坚持“赶考”“补考”一起抓,推动转型发展不断达到新水平。要先行先试抓机遇。积极抢抓国发42号文件、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叠加机遇,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政策导向,围绕各部门梳理汇总出的对口上级表彰奖项、试点工作、资金项目3项内容,及时跟踪对接,确保更多的试点、项目、资金落户河津。今后,我们每年都要拉出这类清单,压茬跟进、持续推动,积累更多的“河津经验”。市委也将出台相应的激励鼓励政策,支持大家争资金、跑项目、谋试点,并在此过程中识人选人用人。要转换机制提效率。党政班子成员要领衔重点改革事项,深入推进放管服、财税体制、商事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审批由串联向并联转变,对项目涉及的规划、土地、资金、环评等一站式办理,努力在项目审批上创造“河津速度”。要创新管理促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大力实施“基业长青”工程,帮助民营企业顺利完成新老传承交替,培养造就一支有眼光、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以更多的“百年老店”打造企业发展的“河津模式”。
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新高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树立全域开放理念。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包容的胸怀,眼睛向外、登高望远,强化“拿来”、善于“先行”,加强同京津冀、江浙沪、广深珠等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基础共联、市场共拓、环境共治、利益共赢,打造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新河津。要树立全球发展理念。加快河津—侯马城际铁路、蒙华铁路、沿黄公路、日照港口物流平台等对外开放通道建设,有效提升河津的互联互通水平和物流辐射能级。深化国际友城结好,积极参与“山西品牌丝路行”,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发展“飞地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集聚要素、释放产能,参与国际并购重组,建立境外生产研发基地,培育河津本土的跨国公司。要树立合作共赢理念。按照“全市产业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的原则,加快建立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形式,以产权换资金、以合作换市场、以存量引增量,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五、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三农”、文化、城市、民生、生态等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津作为工业城市,农业占比虽小,但还有将近20万人生活在农村。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发展现代农业,让产业强起来。我市农业发展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特”。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黄河滩涂特色种养殖,做精做特连伯韭菜、夏村葡萄、南里山楂等特色产品,高起点规划食品工业园,加强品牌营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振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村美起来。结合我市城市战略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危房改造、污水治理、电网升级等基础设施工程,建立完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长效机制,强力推进“五改”和“四好”活动,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打造一批具有河津特色和人文品格的美丽精致的新农村。要打赢脱贫攻坚,让群众富起来。目前我市还有户名群众没有脱贫。我们要坚持以党建促脱贫,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圆满完成今年人减贫任务,确保唯一省级贫困村张家堡村脱贫摘帽。同时,要坚持因村施策,找准路径,从根本上破解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的难题,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二)全面加快文旅融合。河津人文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有景点、无旅游;有游客、无消费;有潜力,无活力;有保存、无保护;有声誉、无效益”就是目前河津文旅发展的真实写照。对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河津比较优势,打好全域旅游、特色产业、文化节庆三张牌,全方位提升吃、住、娱、游、购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要高起点规划。设立河津市旅游投资开发公司,选好全域旅游规划企业,按照“旅游+”“+旅游”的思路,积极对接全省黄河一号旅游干线的总体设计,以龙门、薛仁贵寒窑等景区建设为载体,讲好河津故事,开辟河津路线,擦亮河津名片。特色产业要全方位包装。依托灰陶琉璃园区建设,整合宋金瓷窑文化资源,积极与全国著名古建设计院、高等院校和专业公司对接,建立古建研发与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琉璃、灰陶、砖雕、瓷器等产业走精品化、个性化、艺术化的路子,提升文化附加值和地理标识度,努力把河津打造成为“北方景德镇”。文化节庆要彰显软实力。依托河津产业优势,邀请全国一流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举办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论坛、高端峰会、文化节庆等活动,不断扩大文明新河津的传播力和美誉度。同时,要顺应产业服务化、消费个性化趋势,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商业会展、咨询评估、竞技体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共享经济、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让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河津聚集涌动。
(三)精心做好城市工作。我市目前城镇化与工业化比值仅为0.9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4—1.5的合理区间,城市面貌与工业大市、副中心城市地位不相匹配。对此,我们要秉承“立足两河、民生为本、环境为先、文化铸魂”的理念,坚持“双修双提”,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品质。要让河津更展大气。以万春街北延、耿都大道西延为突破,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形态,与国内大集团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鼓励民间资本加盟城市建设,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打造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和重要建筑,树立河津地标群,刷新城市天际线,真正实现“一年起变化,三年换形象,五年新跨越”。要让河津更显秀气。坚持把河津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科学制定屋顶立面、立体绿化、城市色彩、建筑退让等控制要求和标准,积极筹建集规划、展览、博物、科技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全方位推广应用城市形象标识,评选市树、市花,让我们的城市颜值高、气质好、活力足。特别是要加快汾河湿地公园建设,早日呈现晚霞映湖、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象。要让河津更接地气。持续巩固城市环境整治成果,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大力完善城市停车场、小游园、公厕等基础设施(目前,我市绿地与广场用地仅为4.7m2/人,远低于国家标准的10m2/人)。加快搭建智慧城市“一云一网一图一库”,筹划河津云中心建设,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从单项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让智慧的新河津更加便捷舒适、更有温度质感。要让河津更具文气。深入挖掘鱼跃龙门、大禹治水、子夏设教、相敬如宾等人文资源,通过城市雕塑、园艺小品等形式,塑造文化符号,延续历史文脉,让文明的新河津以崭新姿态屹立于黄汾岸畔。
(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民生所需就是发展所向”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扎实办好各项实事,确保民生工作年年有进步,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要织密民生保障网。坚持教育硬件、软件并重,加快3所学校建设,均衡城乡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深化与山大附中、山西师大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使我们的孩子不再离乡求学,使我们的家长不再辛劳奔波。加快“医联体”建设,医院新建工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让每个河津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改革发展的健康红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争创省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持续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和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90.html